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老热工

[讨论] 35CrMo钢淬火加热时过热后该如何处理最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06: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老热工 的帖子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老热工.你好!虽未见面.我想我们也应是朋友了.请允许我在这里说几点不同的看法..先说35CrMo这个例子.1.35CrMo过热到了何程度?无数据.如遇到类似问题.应留几件作实际检测以积累数据.这是很好的机会.2.间断水淬火后组织状况又如何?无数据.3.如过热不是很严重[或许就没有达到过热的程度].返修件组织稍细些也属正常.因为该件在最终热处理前还毕竟有过一次间断水淬火.因此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通常情况下.返修件组织是要稍细些].再说42CrMo这个例子.1.''入厂检查时发现正火组织不良''.不良程度如何?无数据2.''第一炉我们按''正常(880度保温)正火工艺''进行后组织仍然不理想''.不理想的程度又是如何?无数据.但似乎是可以说明入厂前正火组织''很"不良.3.''直接用较高温度调质.检查结果是直接符合调质的组织和硬度要求''.''再试验两炉都很好''.说明入厂前正火组织不良是不成立的或者是说入厂前的正火组织虽''很''不良'但都还是可以通过直接用较高温度调质而达到使检查结果直接符合调质的组织和硬度要求的.其它还又能说明什么呢?我的结论是.两个例子并不存在内在的关联关系.也并不是说的同一个问题.个人观点.仅供交流.不对处请指教.言语也许刻薄.欠妥处望见谅!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欢迎质疑!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08: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老热工 的帖子

老热工:
从你的处理办法来看,你是一位经验丰富、肯动脑筋的热处理技术人员,我很佩服。
但从贵公司不止一次发生类似问题,说明贵公司的热处理过程控制、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

16年以前,我在的车间就严格规定炉温30分钟巡检一次、2小时记录一次,以后换了铠装双支热电偶和相应的监控仪表,这条规定还是没有变。我在那时规定:设备超温或炉温不正常(主要是热电偶逃逸),在30分钟以内发现并报告班长和维修人员的,不算操作者的责任,超过30分钟未能发现的,按擅离岗位、伪造生产记录处理,扣款、轮岗甚至辞退处理。

工艺执行一定要有严肃性,在我现在的美国公司,就是采用其它的工艺方法挽救成功了,由于返工工艺和常规工艺流程和方法不一致,故也不允许使用,除非经过台架试验甚至装车试验验证并由设计部门批准使用。而这个验证过程的代价远远高于报废费用,整个批准周期需要半年。故要提高热处理总体水平,前期是设备、工艺论证,以后就要把精力放到生产过程控制和原材料控制上去。

[ 本帖最后由 凌云谷 于 2009-6-22 09:0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09: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淬火可以消除过热这是肯定的。调质、正火、退火等都属于预备热处理,在我们常见的预备热处理,调质主要是相对感应淬火而言,正火与退火主要相对淬火而言。冷却速度和奥氏体晶粒度与形状,直接影响到后续热处理的组织形态,同时无论冷却速度再快奥氏体的晶粒度都不会改变。正火与退火对淬火过程中的奥氏体晶粒度的大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希望得到前辈指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鼓励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0: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凌云谷 的帖子

在设备运行中我们规定是每15分钟巡视一次,但由于是仪表记录出现虚假(记录停止,批示值不变),又分别是不同的人巡视的,刚好是又经过了一次交接班期间,发现炉子跑温时是感到炉子外壁偏热才查看实际炉温的.我现场查看后确认这是第一次遇到这么特殊的跑温事例,非特殊人员是难以发现的.两小时的跑温时间是根据炉子运行记录和上班时间差确认的.我们也有和你们类似的巡视管理办法.这几年仪表维修跟不上,新仪表一下又买不回来.说明我们管理上还有意想不到的地方.管理是一个方面,现实不良品的控制和处理还是要认真考虑的.

[ 本帖最后由 老热工 于 2009-6-22 11:44 编辑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搬运工 的帖子

35CrMo零件在炉内就发现了跑温,我想有可能出现晶粒粗大(并非一定就出现晶粒粗大),首先是挽救零件,将问题按最坏情况进行处理,加上工期较紧,时间处在加班期间,其他配合人员又不在.不能及时地进行相关检查.就根据经验采取了措施.但最终我们进行了相关检查.所以很抱歉,没有中间的检查情况记录数据.
    说到42CrMo的组织不良主要是和珠光体和铁素体晶粒粗大,金相评定为三级,我们正火后珠光体形态有所细化,但铁素体形态变化不大(只是在铁素体内增加有少量碳化物),金相评定为四级).高温加热调质后回火索氏体金相评定为六级.这个例子说明调质细化晶粒对于低合金钢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单纯正火或退火更有效.

[ 本帖最后由 老热工 于 2009-6-22 11:33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14: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老热工 的帖子

在中频感应热处理时,国内很多工程师推荐采用调质热处理作为预备热处理来避免感应加热级别不合格以及降低开裂倾向,大概就是基于这个考虑。
不过在以下几个前提下,可以考虑不调质而是直接将正火作为中频感应热处理的预备处理:
1)原材料进货检验晶粒度细于6级,带状2.5级以内。
2)锻造后晶粒度好于5级,带状好于3级。
3)正火后,硬度均匀性好于30HB,晶粒度5-8级以内。
4)中频全表面感应淬火,最小轴颈硬化层深度不小于直径的10%,每班首件快速检查硬化层深度。

在上述原则下,某公司大批量生产的中、低载荷的轴类中频件(乘用汽车上的安全件),让我全部改成了“正火+全表面中频感应淬火”,寿命一致性提高、扭转疲劳强度控制得较好(比“调质+局部感应淬火”要好得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15: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9#老热工:您在880保温后降温至820再短时保温,这一做法实质就是预冷后淬火,但工间内外温差更小,利于减少热应力,我想了解的是:从880到820这一降温过程中其碳化物会有变化吗?(如析出等),防止碳化物晶界析出主要注意哪个温度段的冷速啊?敬向老热工及其他师傅请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15: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处理问题的方式无疑是较为适宜的.也是极为有经验的.关于调质可以很好地细化晶粒也是毫无争议的.40Cr 组织超细化处理就是利用的该原理.但采用何种方式去细化晶粒.也还是有相应的原则的. 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质量.成本.效率等各种因素].这就是细化晶粒为何还是采用正.退火多的原因之一吧!最后还想补充一点.在晶粒粗大的情况下.冷却愈快.开裂倾向愈大.这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15: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感应淬火之前,一般工件都作调质处理。关于用正火代替调质,后进行感应淬火确实有这方面的介绍,但似乎应用并不广泛。我现在在新的公司,对一个产品也是应用这样的工艺,效果不错。楼上的凌工如果有兴趣,可以另开帖讨论这一工艺的应用。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0: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zsq 的帖子

你说得对,这是降温淬火。主要是减少变形和开裂。
42CrMo是亚共析钢,它的Ar3为790~800度,在冷却过程中一般不会先析出碳化物,在790度以下冷却慢时会有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在C曲线的鼻尖温度以上防止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最小冷却速度是临界冷却速度。880度加热(正火温度)是为了让奥氏体均匀化速度更快更彻底一些。均匀化后的奥氏体中,碳化物是均匀溶入的,在从880度降低到820度过程中奥氏体组织是不会发生其它变化的,不会有碳化物的析出。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0: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凌云谷 的帖子

你说的“正火+全表面中频感应淬火,寿命一致性提高、扭转疲劳强度控制得较好(比“调质+局部感应淬火”要好得多)”也是经过论证的经验之谈。 是充分考虑了轴类扭转零件的受力特点并利用了全表面中频感应淬火对轴类零件扭转疲劳强度提高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推广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20: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可以,高温时间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21: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整个帖子,学了不少小窍门,心里也存在一个老大的问题。
检验项目为何是工程师主观判断的?难道没有工艺卡或者操作指导卡吗?
另外,为何正火组织不良的白件会流入热处理车间?没有入厂验收吗?
检验不严,过程控制必然松散!

这是粗放式热工管理的通病,前不验,后不严。遇到好做的零件,浑浑噩噩得过了。热处理难做的零件,比如高精度齿轮,就一炉炉的热试验,最后热变形难控制,放弃。永远做低端产品。。。

LZ,我不是针对您,感谢您分享的经验。这只是我在国内热处理行业看到的现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21: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所以因为 于 2009-6-22 15:43 发表
在感应淬火之前,一般工件都作调质处理。关于用正火代替调质,后进行感应淬火确实有这方面的介绍,但似乎应用并不广泛。我现在在新的公司,对一个产品也是应用这样的工艺,效果不错。楼上的凌工如果有兴趣,可以另开 ...


正火+感应正火的应用非常之多。汽车变速箱内的拨叉轴、法兰等零件早就广泛采用这种工艺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3 10: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热工师傅的详细指点!

签到天数: 263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6-23 12: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楼

过热之后,我认为应该先退火处理,而不是降温淬火,若降温淬火势必增加组织应力,且组织有过热现象不能消除,只有先退火,使组织回复到原始状态,或再高温回火以减轻应力集中,然后在升温淬火较好。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6-23 12: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进行金相常规检,如果金相各项指标没有什么大的差异真的不可思议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3 13: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duckie109 的帖子

感觉这种工艺对工件的尺寸有一定的要求。请教:工件尺寸比较大的话是否合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3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所以因为 于 2009-6-23 13:15 发表
感觉这种工艺对工件的尺寸有一定的要求。请教:工件尺寸比较大的话是否合适?


我不是做这工艺的,没啥概念。
这种工艺和调质+感应淬火,对淬硬原理我想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基体不同。如果调质+感应淬火能做,我想正火+感应正火也能做。前提是基体硬度和组织不做要求,只针对感应淬火区域有要求。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01: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duckie109 的帖子

我们公司的材料和半成品(尤其是需要热处理的零件材料)在入厂后都必须做相关检查.当然发现问题后,有退回的,也有就地返修让步接收的.这样我们就有可能要干给别人擦屁股的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6 16:34 , Processed in 0.0564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