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2524|回复: 1

[感悟] 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7-28 01: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热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曾经有人讨论过热处理是理论重要还是是实践重要?我认为两者不能偏废。理论水平高的人要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水平不高的人也要在实践中学习。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可能犯错。如果我们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可能提高得更快。在注意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要关心热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
    我国在热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有些成果尚未很好产业化。
徐祖耀院士的马氏体与马氏体相变理论是指导钢淬火处理的有力技术支撑,有些理论在国外已被应用,但在国内却用得不多。徐先生很值得我们学习,90高龄,还在孜孜不倦地钻研他在1983年发表论文阐述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中碳的扩散再分配。这在21世纪初开始获得应用,钢的Q-P处理和Q-P-T处理(《热处理》2008年第二期和2007年第一期)国内也有试验,钢的强度高达2000MPa,断后延伸率在10%以上,这不得了呀!为什么就没有见到国内哪位企业家发现其巨大的潜力,去研发适合于这种处理工艺的设备呢?
另外,在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把火”方面,国内有很多深入的研究成果:周惠久院士和西安交通大学的低碳马氏体强韧性;国内徐祖耀、康沫狂、方鸿生和俞德刚教授四大名家的贝氏体与贝氏体相变研究;方鸿生教授的贝氏体钢研究应用;雷廷权院士的形变热处理与形变化学热处理;戚正风教授的二相区加热研究;刘宗昌教授的退火与珠光体相变研究;刘云旭教授的等温正火;俞德刚教授的铁基马氏体时效与回火研究;崔崑院士和陈蕴博院士的模具材料与模具热处理等等。
在渗碳、渗氮、渗硼、渗金属和复合渗等渗层组织与性能研究,化学热处理热力学动力学研究以及控制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国内都有高水平成果。
  在离子渗氮方面,我国起步很早,不乏优秀成果。在英国T.Bell教授提出活性等离子渗氮之前,国内在钽合金离子渗氮研究中采用“辅助阴板”,二者原理相似,问题是人家搞了设备在全世界推广,而我们只是出了几篇论文。此外,国内的离子渗氮+PVD(TiN)研究也先于国外。我们发表论文一年后国外才有相似的工作和申请专利,制造设备却销售到中国。
  徐重教授的离子渗金属(等离子表面冶金化)在20世纪80年代就申请了国际专利,现已能加工大口径钢管,以碳钢替代不锈钢。那么好的技术,为何在国内不能大规模产业化?
  PVD、CVD在国内起步也早,王福贞教授等研究开发了多种镀层,单一涂层、复合涂层和纳米涂层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核工业西南物理院等在离子注入、全方位离子注入以及离子注入与离子镀复合处理方面成绩斐然。
  金属所卢柯院士的表面纳米化及渗氮(可在300℃进行)文章发表在美国Science上。
我们在企业工作的热处理工作者偏重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关心热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就能开阔眼界,做好工作。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4-12-14 22: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辅助阴极只能算工装,和活性离子渗氮差异还是较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11:28 , Processed in 0.04204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