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9503|回复: 26

[求助] 奇怪的渗碳层,晶界上黑色网状组织是Fe3C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0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3-31 0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oliver 于 2015-3-31 09:35 编辑

材质1018,Φ12.5 mm,920°C渗碳150分钟,CP1.2- 1.3 (气氛通氮0.5%),预冷到860°C,直接淬火+180°C回火100分钟。
实测:渗层深度0.35 mm(以HRC 50为界),表面硬度HRC 62- 63,芯部硬度 HRC 39- 41.

以下三张照片都是500x。前2张表层组织,第3张芯部组织。

请教:
1. 第1张:黑色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吗?
2. 第2张:晶界网状物是Fe3C吗?
3. 第3张:芯部组织。1018材质(实测成分:C 已是上限0.20%;Mn已是上限0.9%),Φ12.5 mm的零件在淬火油中居然几乎淬透(硬度HRC39- 41)。有些疑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50 收起 理由
热火 + 20 + 50 愿大家发技术贴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5-3-31 08: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1. 第1张:黑色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吗?
              这是托氏体
2. 第2张:晶界网状物是Fe3C吗?
              这是碳化物
这是工艺问题:920°C渗碳150分钟,CP1.2- 1.3
1.实测:渗层深度0.35 mm(以HRC 50为界),个人认为不太可能?是否碳势升得太慢?
2.是否有什么特殊要求,CP1.2- 1.3 且无扩散,自然就产生以上组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5-3-31 10: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张图有贝氏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1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liver 于 2015-3-31 11:18 编辑
FXX0920 发表于 2015-3-31 08:47
1. 第1张:黑色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吗?
              这是托氏体
2. 第2张:晶界网状物是Fe3C吗?


谢谢您的见解!

是不是可以这样看?:
1. 从金相看,该产品实际渗层较浅且无明显扩散层,与热处理厂声称的渗碳工艺不符(920°C 150分钟,CP1.2- 1.3)。
2. 预冷温度过低,因此表层附近析出屈氏体,晶界析出碳化物。

顺便说明一下,图纸要求是碳氮共渗,所以热处理厂通入了0.5%氮(氮势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9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3-31 12: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渗碳前是否有过热组织,或者说过坯料因过热引起的晶粒粗大或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3-31 1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黑色的是托氏体,白色和黄色的是马氏体。
第二张晶界黑色的也是托氏体。
由于是碳氮共渗,很容易出现黑色组织托氏体。

920度150分渗层0.35mm感觉偏浅,可能实际温度或时间有水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3-31 22: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图2黑色网状屈氏体,晶内黑色屈氏体,其余浅色贝氏体,图3贝氏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5-4-1 08: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yonghe 发表于 2015-3-31 22:41
图1图2黑色网状屈氏体,晶内黑色屈氏体,其余浅色贝氏体,图3贝氏体

第三张,不仅仅有粒贝,还有少量的铁素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5-4-2 10: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oliver 发表于 2015-3-31 11:13
谢谢您的见解!

是不是可以这样看?:

是不是可以这样看?:
1. 从金相看,该产品实际渗层较浅且无明显扩散层,与热处理厂声称的渗碳工艺不符(920°C 150分钟,CP1.2- 1.3)。
   
   从你提供的图片我无法做出以上判定,但表面C含量高是肯定的,渗层应该不会太浅,因为表面62—63HRC
   
2. 预冷温度过低,因此表层附近析出屈氏体,晶界析出碳化物。
   
   因晶界析出碳化物,说明表面C含量高,推测无扩散

顺便说明一下,图纸要求是碳氮共渗,所以热处理厂通入了0.5%氮(氮势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5: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各位,谢谢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4-3 16: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luminjun5917 发表于 2015-4-1 08:11
第三张,不仅仅有粒贝,还有少量的铁素体。

对贝氏体的认识有共同语言的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4-4 11: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渗碳后淬火有过热,淬火后是否有冷却,淬火冷却液温度过高,冷却速率不足导致冷却曲线达不到急冷的要求,产生屈氏体组织。
由于没有具体见到到你的工艺过程,根据经验应该是淬火造成的,您的渗碳和回火都没有大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5-4-5 09: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FXX0920 发表于 2015-3-31 08:47
1. 第1张:黑色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吗?
              这是托氏体
2. 第2张:晶界网状物是Fe3C吗?

好牛,说的不多,句句在点子上,都是干货,看来是基层做上来的,有机会交流,当然主要是跟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5-4-6 13: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oliver 发表于 2015-3-31 11:13
谢谢您的见解!

是不是可以这样看?:

建议把硬度梯度曲线也共享一下,包括心部硬度,另外到底是渗碳还是碳氮共渗,我怎么感觉就是渗碳呢(920℃的碳氮共渗?不会吧??感觉有点乱,热处理厂在忽悠吧,路边摊外协厂?),总体感觉是冷却过程出了问题,过程失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狼烟四起 发表于 2015-4-6 13:04
建议把硬度梯度曲线也共享一下,包括心部硬度,另外到底是渗碳还是碳氮共渗,我怎么感觉就是渗碳呢(920 ...

硬度梯度没有记录。因为图纸规定HRC50为渗碳层界限,只是分别在0.008“,0.012”,0.013“和0.014"处测HV0.3,结果0.013”-0.014“处硬度相当于HRC50。
按说920°C处理,碳氮共渗层的N含量基本可以忽略了,虽然通入了N,实际效果应该按渗碳对待。那些黑色组织(屈氏体)的形成与冷速有关,通常也与气氛中通入的N溶度有关。不清楚,在920°C温度下是否还与气氛中的N溶度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5: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liver 于 2015-4-27 15:29 编辑

      这个帖子顶楼第3张照片使我感到困惑,也是要请教的重点。
      顶楼第3张照片:材质1018,Φ12.5 mm,芯部组织显示已几乎淬透。实测化学成分:C 0.20%;Mn 0.9%;Cr 0.16%; Ni 0.10%。作为杂质仍然在标准范围内。   
      下图照片(500x):是之前用的1018材质,1/4英寸截面工件芯部没有淬透,应是正常现象。检查成分,C,Mn含量波动不大,但Cr 0.03%; Ni 0.009%。
      难道Cr 0.16%,Ni 0.10%的含量这么低,却能够如此大幅提高淬透性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09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5-4-28 18: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rNiMO 于 2015-4-28 18:52 编辑
oliver 发表于 2015-4-27 15:23
这个帖子顶楼第3张照片使我感到困惑,也是要请教的重点。
      顶楼第3张照片:材质1018,Φ12.5 m ...


1.取样位置是否靠近尾端
2.材料成分中是否含B
12.5mm直径(1018)的产品淬油(超快速的冷却油)理论上讲也很难达到39HR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5-7-13 18: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个表面的黑色组织已经解决了吗??都说是冷却有关,,可是如果这样的组织表面还是有780HV0.3这么高的硬度,作何解释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7-13 19: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nszgong 于 2015-7-13 20:29 编辑
oliver 发表于 2015-4-7 11:23
硬度梯度没有记录。因为图纸规定HRC50为渗碳层界限,只是分别在0.008“,0.012”,0.013“和0.014"处测HV ...


920度气体渗碳是吧?在那种环境下通入任何比例的氮气也打不到碳氮共渗的目的。
原因是:在那种环境下任何比例的氮也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不是原子或者离子状态),氮分子个头很大的,起不到碳(原子态)氮(分子态)共渗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5-7-13 20: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表层黑色屈氏体的存在不一定是冷速速度慢的原因导致,不过提高冷速却可以减少黑色屈氏体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1 07:42 , Processed in 0.0642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