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0265|回复: 23

[求助] 渗碳工艺改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2 08: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有一个12CrNi3材料的产品,渗碳:
           始温-强渗-扩散-冷却
温度:820-930--930-880-出炉空冷
碳势:0.850-1.10-0.95-0.85
时间:5min-10h-2h-30min
但结果出来后其他都合格就是扩散层太深了请教如何改进?

[ 本帖最后由 fuping-123 于 2008-4-14 01:57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09: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我用的是  易普森的可控气氛多用炉进行渗碳的,碳势和温度我定的,时间是炉子自动控制的,请各位专家指导,谢谢!(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2 09: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用过易普森的可控气氛多用炉
时间不能定吗?
渗层深应该是强渗和扩散的时间太长吧

签到天数: 41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8-4-12 0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扩散时间短了 适当减少强渗时间增加扩散时间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4-12 11: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产品的碳浓度梯度过于陡了吧?按你这个工艺渗层应该在1.7----2.0mm左右吧,调整一下强渗和扩散段时间的比例,如:1.1%CX7小时的强渗,0.9%CX5小时的扩散。再有升温段的碳势可以降至0.6%C.。。。个人观点,供参考。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4-12 14: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虽然楼主设定了温度、碳势,时间由CARBO-O-PROF软件自动控制,但不知楼主设定的强渗结束后渗碳层要达到多少?有可能是强渗、扩散比例设定不合适所致。

签到天数: 30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8-4-12 21: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搞的复杂出问题多,,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4-13 14: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楼主的工艺要求如何,看你的工艺强渗和扩散分配时间不太合理.第一段的温度有点底,用的保护七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1: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专家谢谢你们的意见(尤其是周建国高工),我回去后渗碳工艺作了如下调整:
       始温-强渗-扩散-冷却
温度: 930-930--930-880-出炉空冷
碳势: 0.4-1.05-0.95-0.9
时间:5min-12h-2h -30min
其中强渗阶段和扩散阶段的时间是设备自动调节的,我的渗碳层深是1.5~1.8mm,但结果出来后扩散层还是比较深,大约比以前的还深0.5mm左右请专家能给出宝贵意见,谢谢!!!
  
渗碳介质是丙酮+甲醇,有的专家说是强渗、扩散比例设定不合适那你认为多少是合理的呢?

[ 本帖最后由 fuping-123 于 2008-4-13 21:44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3 22: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的强渗与扩散比例不是3比1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0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的帖子

你说的是时间吧?我的渗碳时间是设备自动控制的,可能是3:1,但是我渗碳后发现产品其他都合格就是扩散层深了点(大约到了3.5mm左右)

签到天数: 27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8-4-14 06: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楼主的意思是扩散层太深,那么就是碳浓度梯度太平缓。
    老的检验标准要求是共析+过共析占总深度的50%--75%     那么你的意思是扩散层大于50%了,从工艺上来说,应该减少扩散的时间或者提高强渗的碳浓度。
    我有个疑问,你们扩散层太深是如何判定的?是把试样退火后,通过金相法看深度吗?
    现在很多地方是打渗层的有效硬化层,对扩散层没有要求。
    真的要求高的话,建议打一下渗层的硬度分布梯度,要是这个也有问题的话,再来调整工艺比较合适。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签到天数: 27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8-4-14 07: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闲极无聊,我再说几句。
   我刚才又看了下楼主介绍的情况,感觉你的碳势可能有点偏差。1。1的碳势10小时,出来不大可能扩散层太深。实际的碳势应该不到1。1。
   然后你的工艺调反了。
    在共析+过共析太多(也就是扩散层太浅)的情况下,可以象你这么调。
     确实如你所说,扩散层太深,建议这样调               温度:930- 930--930-  930   -880-出炉空冷
                                                                                   碳势: 0.4-  1.15 - 1.1---0.95- 0.9
                                                                                    时间:5min- 3h- - 7h -     2  --   30min
               你再根据结果微调下。
               注意:这个工艺是按你介绍的情况量身定做的,其他炉子请不要试。

[ 本帖最后由 一事无成 于 2008-4-14 07:35 编辑 ]

签到天数: 24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8-4-14 08: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扩散层过深,主要是没考虑从930降温至880所需的时间,你编的30min降温实际时间不至吧!估计实际时间要60~70min。
     始温-强渗-扩散-冷却
温度: 930-930--930-880-出炉空冷
碳势: 0.4-1.05-0.95-0.9
时间:5min-12h-2h -30min
在过共析层+共析层相同的情况下,扩散屋建议工艺改成如下:
     始温-强渗-扩散-冷却
温度: 860-930--930-880-出炉空冷
碳势: 0.6-1.05-0.85-0.8
时间:10min-12h-90min -60min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12: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的帖子

我厂的检验标准要求确实是  共析+过共析占总深度的75%左右,而我所说的扩散层过深是由于用硬度法检测到的(我们要求渗层是1.5~1.8mm。而留的余量大概也就是3mm,可渗碳后发现在3.1mm左右的硬度还有41HRC左右,最中间的硬度是37HRC左右) 因而怀疑是扩散层过深

签到天数: 37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8-4-15 13: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可能你设定的碳势有问题.碳浓度低,扩散慢,造成时间过长,扩散层过深.
定碳,检查氧探头显示值与实际值的差异.
2.我厂的检验标准要求确实是  共析+过共析占总深度的75%左右,而我所说的扩散层过深是由于用硬度法检测到的(我们要求渗层是1.5~1.8mm。而留的余量大概也就是3mm,可渗碳后发现在3.1mm左右的硬度还有41HRC左右,最中间的硬度是37HRC左右) 因而怀疑是扩散层过深.不明白你的意思.在1.8也就是52HRC,再向里硬度慢慢降到心部硬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15 16: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渗阶段和扩散阶段的时间是设备自动调节的"
我们使用的在线扩散软件中有这样3个参数"目标层深”、“参考碳浓度”、“渗碳参考碳浓度”
渗碳参考碳浓度是指强渗阶段结束时目标层深处的界限含碳量
参考碳浓度是指扩散阶段结束时目标层深处的界限含碳量
如果这后2个参数设置得过于悬殊,就会出现你所讲的现象
因此,可将其差距改小下来试试看

签到天数: 27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8-4-15 17: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多虑了。
    你在3。1mm的地方硬度还有HRC41,那不是渗碳层,那是这个材料本身的硬度。
    你可以用2个方法判定;
   1   ,直接用没有渗过碳的试样拿去淬火,检测3。1mm地方的硬度,看看有多少度
   2,  在渗过碳的试样中,随便用什么办法(剥层法,磨削法)去除3。1mm,然后打个光谱,检测下含碳量,看看有多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2: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的帖子

这个在3.1mm的含碳量我这里无法准确测量,但是我拿未渗碳的试块去淬火后打硬度都在33~37HRC因而怀疑41HRC为扩散层硬度,且这个3.1mm附近还有43HRC的点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4-16 16: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搞越复杂了,采用减少扩散时间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试验,可以得到相关结果。这个是最准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6 12:47 , Processed in 0.0614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