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7312|回复: 14

关于热处理加热温度

 关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3-24 15: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请教:对于热处理来讲加热温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见过的一些国内搞中、高频热处理的厂家几乎没有对加热温度进行监控的,尤其是一些设备连测温装置都没有,甚为不解,请高手指点一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3-24 17: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经验很重要。

签到天数: 20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7-3-24 17: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颜色判断温度,再由硬度等的检测来验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3-24 19: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学到知识啊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7-3-24 23: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清闲阳光”
我们目前就这么做!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3-24 23: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属于计量控制管理的问题,需要确定仪器运行、检校、维护、保养的环境条件。我的经验是目前所用的通常为红外测温仪一方面是受环境影响较大,如蒸汽、水膜等,另一方面是维护保养的要求高,而我们在设备管理上如果不具备条件还不如靠经验判断。反之如果设备管理具备相应条件能够保证测温仪器工作的精度和稳定性,还是依靠仪器为好。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3-26 12: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淬火由于升温速度很快,通过直接测量温度很难做到稳定。另外测量装置很难布置,由于离加热表面有一定距离也将导致准确性较差。再者相变过程受到加热速度的影响,因此即便直接准确测出温度,对判断相变过程也无法做到量化进而为确定工艺提供参考。一般来讲,感应淬火工艺需要的是重复再现过程并保证结果满足技术要求,因此,通过控制设备输出参数和时间就能准确的保证过程的再现了。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3-26 14: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频表面热处理很难用红外线测温仪来测量温度,红外线测温仪如果测量4-7毫米的精度那价钱要多高呀?再说加热冷却较快,在国内还没见专门仪器,中频热处理我们都用红外线测温仪的,自动化程度大大增加不说,产品质量也有了保障,价钱也能接受,希望大家用哦,呵呵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7-3-27 15: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各位都没有说到点上。感应淬火由于升温速度很快,时间短,温度高一点不足影响晶粒度的粗化

签到天数: 20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7-3-27 15: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主要是经验和时间来控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6: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对现如今配套汽车行业来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过程监控都是很重要的,而且现阶段我们的人员相当年轻,技能更是欠缺,所以就更显得过程监控的重要性了!
另外请问man,你们那中频用的是什么红外线测温仪?有没有相关的一些技术资料可以提供?甚是感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3-27 1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频淬火主要是看钢的颜色,然后用硬度来检查.温度稍高一些也不能使晶粒涨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3-27 21: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9楼 加热和冷却速度快 晶粒细小 温度偏高影响很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3-29 17: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工已来保证。当然工艺需要验证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10 11: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加温度控制仪,不能只靠经验来操作,每一个的经验都不同,产品容易超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01:18 , Processed in 0.0556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