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6609|回复: 31

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7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11-17 20: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韧性反而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第一类(低温)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在250-350℃回火时出现的脆性。
这种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只要在此温度范围内回火就会出现脆性,目前尚无有效消除办法。没有一个有效的热处理方法能消除钢中这种回火脆性,除非不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回火,也没有能够有效抑制产生这种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轻第一类回火脆性。
(1)降低钢中杂质元素的含量;
(2)用Al脱氧或加入Nb、V、Ti等合金元素细化A晶粒;
(3)加入Mo、W等可以减轻;
(4)加入Cr、Si调整温度范围(推向高温);
(5)采用等温淬火代替淬火回火工艺。
第二类(高温)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在500-650℃范围内回火后缓冷时出现的脆性。是一种可逆性的回火脆性。
        防止方法
(1)提高钢材的纯度,尽量减少杂质;
(2)加入适量的Mo、W等有益的合金元素;
(3)对尺寸小、形状简单的零件,采用回火后快冷的方法

防止方法
(1)提高钢材的纯度,尽量减少杂质;
(2)加入适量的Mo、W等有益的合金元素;
(3)对尺寸小、形状简单的零件,采用回火后快冷的方法;
(4)采用亚温淬火(A1~A3):
  细化晶粒,减少偏聚。加热后为A+F(F为细条状),杂质会在F中富集,且F溶解杂质元素的能力较大,可抑制杂质元素向A晶界偏聚。
  (各元素在F和A中溶解度的分配比为(F/A):Mn0.43,Ni0.50,V1.70,Sb11.8,Sn2.2,P3.0。 很明显,在F中杂质元素的溶解度大于在A中杂质元素的溶解度,故可减轻回火脆性。)
(5)采用高温形变热处理,使晶粒超细化,晶界面积增大,降低杂质元素偏聚的浓度。
(6)避免在450~600℃温度范围回火,在600℃以上温度回火后应快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8 18: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类回火脆性不可逆
第二类回火脆性可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8 20: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类回火脆性所有钢种都有,第二类回火脆性合金钢才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8 20: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Q345D大桥在反复返修焊中,组织会产生什么缺陷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3 21: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ing,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8 20: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类回火脆性如果第一次回火没有快冷,可通过第二次回火后快冷解决。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11-12 10: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描述的只是这种现象和避免方法,有没有哪位知道为什么会发现这种现象的机理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2 17: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感谢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2 17: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产生的机理
  (1)出现回火脆性时,Ni、Cr、Sb、Sn、P等都向原A晶界偏聚,都集中在2~3个原子厚度的晶界上,回火脆性随杂质元素的增多而增大。Ni、Cr不仅自身偏聚,而且促进杂质元素的偏聚。(2)淬火未回火或回火未经脆化处理的,均未发现合金元素及杂质元素的偏聚现象。(3)合金元素Mo能抑制杂质元素向A晶界的偏聚,而且自身也不偏聚。
  以上说明:Sb、Sn、P等杂质元素向原A晶界偏聚是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而Ni、Cr不仅促进杂质元素的偏聚,且本身也偏聚,从而降低了晶界的断裂强度,产生回火脆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3 21: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第二类回火脆性在Cr钢、Cr-Mn钢、Mn钢、Cr-Ni钢等Cr、Ni、Mn等元素的合金钢有回火脆性,只要钢中加入0.3-0.5%Mo就能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3 21: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原因说法很多,尚无定论。
   (1)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
   (2)碳化物薄壳理论
   (3)杂质的晶界偏聚理论
   (4)杂质晶界偏聚和马氏体条间碳化物薄壳理论
(1)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
      根据第一类回火脆性出现的温度范围正好与碳钢回火时的第二个转变,即残余奥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相对应而认为第一类回火脆性是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引起的,因转变的结果将使塑性相奥氏体消失。这一观点能够很好地解释Cr、Si等元素将第一类回火脆性推向高温以及残余奥氏体量增多能够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等现象。但对于有些钢来说,第一类回火脆性与残余奥氏体转变并不完全对应。故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不能解释各种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
(2)碳化物薄壳理论
     Ar转变理论又一度为碳化物薄壳理论所取代。经电镜证实,在出现第一类回火脆性时,沿晶界有碳化物薄壳形成,据此认为第一类回火脆性是由碳化物薄壳引起的。沿晶界形成脆性相能引起脆性沿晶断裂。低、中碳钢淬火后得到板条M以及沿板条条界分布的碳含量高的薄壳状Ar。低温回火时,在碳含量低于0.2% 的板条M内只发生碳的偏聚而不析出碳化物,而碳含量高于0.2% 的马氏体则有可能在M内部均匀弥散析出亚稳过渡碳化物。当回火温度超过200℃后,在低碳中也有可能析出细针状碳化物。同时,还在板条马氏体条界形成θ- 碳化物的核并长成条片状θ-碳化物。这一θ-碳化物的形成即依靠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也依靠马氏体内已析出的弥散的亚稳过渡碳化物及细针状θ- 碳化物的回溶。这种条片状θ- 碳化物即电镜下观察到的薄壳状碳化物。由此可见,对于在板条界有较多高碳残余奥氏体的钢料来说,残余奥氏体转变理论与碳化物薄壳理论是一致的。
      高碳马氏体在200℃以下回火时就已有亚稳过渡碳化物在片状马氏体内部弥散析出,而当回火温度高于200℃时将在富碳孪晶界面析出条片状χ及θ-碳化物。与此同时,已经析出的θ-碳化物将回溶。分布在同一个孪晶界面上的条片状χ及θ- 碳化物将连成碳化物片,故断裂易于沿这样的面发生,使钢料脆性增加。回火温度进一步提高时,薄片状碳化物通过破裂、聚集、长大而成为颗粒状碳化物,故使脆性下降,冲击韧性升高。
(3)杂质的晶界偏聚理论
    晶界偏聚理论即在奥氏体化时杂质元素P,Sn,Sb,As等将偏聚于晶界。杂质元素的偏聚引起晶界弱化而导致脆断。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已用俄歇(Auger)电子谱仪及离子探针得到证实。Mn、Si、Cr、Ni、V能够促进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故能促进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发展。Mo、W、Ti、Al能阻止杂质元素在奥氏体晶界的偏聚,故能扼制第一类回火脆性的发展。
(4)杂质晶界偏聚和马氏体条间碳化物薄壳理论  
第一类回火脆性防止或减轻方法:
     不能用热处理的方法消除,主要采用避开第一类回火脆性温度范围的方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5 17: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6楼说的最后要快冷,具体要快到怎么一个速度区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20 17: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基本上空冷就可以了,书上说的是直径为150mm的钢在空气中冷却时的心部冷却速度就足以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1-1-9 21: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学习到了很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12 11: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类回火脆性的机理能不能讲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12 11: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类回火脆性是由于 合金炭化物的偏聚所引起的。 第一类回火脆性的产生 目前尚无定论

这是个好帖  收藏了  谢谢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13 2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质件回火冷却速度对调质件一般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具有回火脆性的钢种的影响却很大,含有Cr、Ni、Mn等元素的钢具有回火脆性,回火后如果冷却速度慢的话就会显示脆性,韧性很低,因此,这些钢回火后必须水冷或油冷,同时含有Mo、W虽然可减少脆性倾向,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回火后通常也是快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9 13: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遍认为,淬火钢在250℃—400℃范围内回火时,渗碳体在原奥氏体晶界或马氏体晶界上析出,形成薄壳,是导致低温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

签到天数: 64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0-10 16: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楼主提供的资料,非常有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23 00: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pc钢棒(30MnSi)420度回火水冷也是降低回火脆性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9-28 21:27 , Processed in 0.0596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