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25085|回复: 31

[讨论] 关于高频淬火有效淬硬层深与表面硬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7 16: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有一个40Cr传动轴(Φ60)要求局部高频淬火(淬硬长度23mm),表面硬度54~60HRC ,硬化层深度0.5~1.0mm。大家觉得这个技术要求有没有问题,要实现这个要求有什么困难?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7-18 14: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有这样几个问题:
1、0.5-1.0mm的层深控制起来比较难。要求零件旋转定位精度高,高频的频率要高(250KHz以上为宜),加热速度要快,加热到淬火的间隙时间要短。
2、23mm的淬火范围公差是多少?如果是淬端头的话,端头的层深和过渡部位的层深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如果公差小的话,要求淬火加热和冷却间隔的时间都要短。同时对感应器的制作精度也要求较高。
3、54-60HRC的硬度要求可能不是很容易保证的。这跟原始组织、加热温度、冷却效果有很大关系。一般可能回火后硬度在下限附近,出现硬度不均(差异大)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因为加热时间非常短。
4、外径淬火后可能会出现收缩,30丝的余量理论上应该够了,但因为零件定位精度、淬硬层深度差异等因素,可能会出现后续磨削精度不易保证的问题。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7 16: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频淬火,(淬硬长度23mm),表面硬度54~60HRC ,硬化层深度0.5~1.0mm,,应该没问题,只是硬化层深度0.5~1.0mm,如表面磨削,能达到1.2mm?如产品形状上有特殊要求,请上传图纸。
直径60mm,转速较慢,硬度只能达下限。

[ 本帖最后由 ccpp 于 2009-7-17 16:5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7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觉得会有什么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7 18: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孤鸿踏雪 的帖子

很合理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8: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ccpp(2#帖)和叶公好龙(3#帖)

感谢二位关注。首先回答ccpp:这个轴结构很简单,没什么特别之处,高频淬火之前要求调质至28~34HRC,高频淬火前尺寸为:Φ60.3+0.05,淬火后磨削至Φ60±0.0095;再回答叶公好龙先生:我通过做这个产品,发现多少有些问题,现在提出来是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帮我弄清是否真有问题。所以,我现在还不能说明问题在哪儿?因为我发现的问题也许并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7 18: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孤鸿踏雪 于 2009-7-17 18:16 发表
感谢二位关注。首先回答ccpp:这个轴结构很简单,没什么特别之处,高频淬火之前要求调质至28~34HRC,高频淬火前尺寸为:Φ60.3+0.05,淬火后磨削至Φ60±0.0095;再回答叶公好龙先生:我通过做这个产品,发现多少有些 ...
具体都有些什么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7 21: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高频淬火之前要求调质至28~34HRC,高频淬火前尺寸为:Φ60.3+0.05,淬火后磨削至Φ60±0.0095。
  硬度问题可能不存在,请问楼主, 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7 21: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楼主有什么问题希望大家帮你解决。还是你有什么新发现给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7-18 11: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孤鸿踏雪 的帖子

应该是合理的要求!只是淬硬层深度0.5~1.0mm的范围太小,难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18 12: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动轴直径为60,如果高频淬火前调质组织不良,高频后会出现硬度和淬硬层不均匀现象,不知楼主遇到的是不是这样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18 13: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干过类似的传动轴,不过直径好像要小些,技术要求淬硬层要稍微厚点。感应淬火前需要调质30-35HRC,和这个也差不多。
用高频干应该可以,感应淬火后是不是还要回火?

[ 本帖最后由 我心依燃 于 2009-7-18 13:3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8 13: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孤鸿踏雪 的帖子

扬工是否觉得如果硬化层深度正好在下限,淬火后进行磨削加工,担心硬化层太浅?影响使用性能?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luodan1661 + 5 估计得比较准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8 13: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要回火吧,请问变形量有多大啊?请问你们的回火工艺??

应该要回火吧,请问变形量有多大啊?请问你们的回火工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18 17: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采用高频率(设备)、高功率、高移动速度来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8 17: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产品磨削后层深在0.15--0.7MM。能不能正常使用那是设计人员的事,用HRC检测硬度肯定有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7-19 17: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跟帖

其实,我所遇到的问题是:当淬硬层深度正好控制在下限(如加上磨量为0.65mm左右,淬火后再经磨削,其有效淬硬层深度正好达到0.50mm或稍高一点)时,检测的硬度很难达到每针都在54HRC以上。经反复检测成品硬度,以52~54HRC居多,个别的还低于52HRC,而55HRC以上的点几乎没有。
   因此我认为,这个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难度不在淬硬层深度公差小,而在于这么浅的淬硬层,其表面难以达到高硬度。我分析的原因如下:
   1.高频感应加热的特点就是加热速度快,在这种超快速加热条件下,不仅相界面形核,就是在铁素体亚结构的边界也大量形核。同时,加热速度愈快,在每一温度下碳原子扩散时间愈短,因而奥氏体形成温度范围升高、变宽,但碳及合金元素在初形成的奥氏体晶粒内分布得愈不均匀,有文献介绍,超快速加热时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的点阵改组已属于无扩散相变。
   2.其实,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兼有“零保温”加热淬火特点,所以,尽管它的淬火温度已超出常规淬火的工艺温度,但由于是“零保温”,即没有碳化物溶解及奥氏体均匀化的扩散过程。所以高频淬火淬火后硬度不均匀是工艺本身无法克服的。对于如此浅的淬硬层要求,其加热时间很短,它的硬度不均匀性更加凸显。
   3.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在渗碳淬火件的质量检测中发现:对于浅渗层(如0.30~0.50mm)的工件,当要求淬火后的硬度达到58~62(或59~63)HRC时,实际上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通过长期对渗碳淬火件的硬度检测发现:当有效硬化层≤0.50mm时,用洛氏HRC标度检测是不可能达到58HRC以上的,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与顾客沟通用HRA标度检测。
   鉴于第(3)种情况,对高频淬火件是不是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呢?由于我是头一遭遇上,所以不能轻易下结论。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抛砖引玉。另外,对于上述第(3)个问题,各位是否有不同观点和见教,我马上在化学热处理版块发一个主题帖,希望大家踊跃参与讨论和赐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luodan1661 + 10 感谢补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7-19 22: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孤鸿踏雪 的帖子

你已将问题摆了出来,对于磨削后的硬度低于55HRC的原因,我觉得有待进一步分析,这个零件的要求确实比较高,但也还不至于不合理。要分析具体的原因还请提供感应淬火工艺参数,如感应器间隙、加热频率、加热功率(或阳压)、加热时间、冷却间隔、冷却方式、冷却时间、停冷温度、冷却效果;淬火后的实际检测结果,如硬度、层深、裂纹等;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回火后的检测结果;磨削方式、磨削参数等。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你的感应淬火有问题。
对于阁下说述3点,第1 点我不知道你要表述怎样的意思。第2点所述“高频淬火淬火后硬度不均匀是工艺本身无法克服的”我不能赞同呢。对于1、2两点,我想对比激光淬火就能明白道理的。第3点所述的在硬度检测的专业书籍、标准等上都有叙述和明确要求的,浅层的肯定不能用HRC检测的,一打就穿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08: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怕瓦落地版主

我所使用的高频加热电源为GP-200-0.25C,双匝感应器(单边间隙2.5mm),旋转加热,加热功率(阳极电压)7200~7300V,初始阳栅比:10A/4.5A,槽路电压4.5KV;加热采用脉冲加热:预热2S,停留(间歇)2S,重加热5S,冷却25S;冷却方式:加热后自动落入水槽浸液淬火,浸入槽液后工件继续旋转;冷却介质为0.2%左右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淬火后硬度:55~59HRC,150℃回火1.5h。
   磨削至成品后,经剖检废件:磨削面硬度如上所述,淬硬层深度0.50~0.55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20 0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热时间再长点淬火试一下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7-1 18:35 , Processed in 0.0663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