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2980|回复: 3

[交流] 几句名人话的理解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0 14: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耿建亭 于 2010-6-20 14:31 编辑

出自孔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十而立


字面理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不是废话吗?如果这样理解,那整部《论语》就是废话连篇了。
出自曾仕强〈易经的奥秘〉解释的大概意思如下:
1)见人说人话,如果见人不说人话就成了鬼话连篇了。
2)有些事情需要根据问的人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答案。如出自庄子〈秋水〉夏虫不可语之冰,是一个道理。
你与没有见过冬天,甚至还没过秋天的夏虫如何解释出自严寒的“冰”呢?

现在人大约都当成了三十要成家立业。
曾氏的说法是,与上句连起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即孔子在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学习,经过15年的学习体会,到了三十岁的时候,立下了一生的志向。再经过十年,到了四十的
时候,对自己立下的志愿很坚定,不再困惑。不是对任何事都不困惑。再经过十年,到了五十,基本知道了此生能否成功,
成功与否,在于自己的努力,而有的人努力了也没有成功,这说明是天命。

签到天数: 24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6-20 1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朱子《论语集注》:女,音汝。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
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签到天数: 24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6-20 16: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事不自欺欺人,坦诚谦逊,表里如一当然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我并无意反驳这点。觉得有疑义的是这句话里所说的“知”或者“智”可能并不是指你说的这种儒家理智。

因为我觉得这种智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尽管它是高尚的。第二我们并不确定子路是“为虚荣心去打肿脸充胖子”或者在某事上“明明知己不知却强以为是”,那孔子这么一番说教恐怕并不恰如其分。

我认为这里的“是知”应该不是道德品行上的大智,而的的确确是具体的睿智。与之相反的应该是,知之而为不知,不知或为知之。也就是不知何为知,何为不知。而不是知之则以,不知强说知。因为不知强说知还有个前提就是知何为不知。这么做或许不算好的做人方法,但对求知(知之道)好像也没太多“损害”,因为我很清楚我的不知。“人贵有自知之明”和“自欺”并不觉得矛盾。两者相较,前者恐怕是智之大也。这个前提对于“知之为知之”同样是适用的,这样两句话的的关系我觉得更合理。

因此我觉得孔子的本意大概是,提醒子路,即便你能知遍天下,但终归有所不知,有所不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那么重要的不是能尽量多知多懂,而是打磨自己的明辨之“智”,知尺何所长寸何所短,知己之长袖多钱也知己之力不能及。知者不惑,不惑其容易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20: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耿建亭 于 2010-6-25 20:44 编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可能还可以解释成
对一种问题,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不为知。(知在此可能做智讲)
只有知道对待不同的人提出的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答案方为知。

三季人的传说
据说孔子的弟子在扫院子。来了一个绿衣人有事问孔子。当知道了他就是孔子的弟子的时候就提出了问题。
问:“一年有几季?”
孔子的弟子答:“四季。”
绿衣人:“不对,是三季。”
二人争吵起来,最后打赌,谁输了向对方磕三个头。
二人一起去问孔子。
孔子答:“是三季。”
其弟子虽然气愤,还是向绿衣人磕了三个头。
绿衣人走后。弟子问孔子:“你为什么说一年是三季呢?”
孔子答“你没看出来这个绿衣人是个昆虫吗?他到了秋天就死了,没有看到冬天,所以,他就认为一年只有三季。你要想告诉他一年是四季,如何讲得通?所以你磕了三个头不要紧。”

文中大概意思出自曾仁强《易经的奥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7 23:52 , Processed in 0.0427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