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3132|回复: 27

[讨论] 渗碳件等温淬火的等温温度如何确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 16: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进来坛子里有帖子提到渗碳件等温淬火问题。那么根据等温淬火的定义:
   等温淬火  把钢件加热使其奥氏体化并均匀化后,迅速冷却到给定的贝氏体转变温区的某一温度,并在该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其进行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组织然后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等温淬火一般在300~500℃之间某一温度的盐浴或金属浴(铅浴)中进行,又称贝氏体淬火。由于贝氏体转变是不完全的,故实际等温转变后空冷过程,尚有少量马氏体形成,故实际等温淬火组织应为贝氏体+少量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这是一种强韧化组织。等温时间应包括由淬火温度至等温温度的冷却时间,均温时间和贝氏体转变时间。等温淬火后无需再进行回火。等温淬火主要用于C曲线远离纵轴的合金钢。
   而众所周知,渗碳钢件渗碳后,由于渗碳层和渗碳层以内的心部实际上变成了成分(主要是含碳量)完全不同“材料”,严格地说,即使渗碳层,其含碳量由表及里也是渐次变化的,导致每一层次的C曲线贝氏体转变温区也不相同,所以确定等温淬火的温度以什么为依据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另外,不少人将等温淬火和分级淬火混为一谈,二者相对与普通单液淬火而言都具有降低变形开裂倾向的作用,所以,所选择的等温温度如何选择?是等温淬火还是分级淬火?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9-3 17: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目前渗碳零件常用的热油淬火来看,我认为主要是优化表面组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9-1 20: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我们公司在热处理的时候也在讨论,不过没有什么实际的讨论结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1 23: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针对某种材料而言,比较适合于等温淬火,比如说18CrNiMo7-6,这种材料有它特殊的地方。

至于等温淬火的温度,不像普通淬火温度要求那么高,在某个范围内就OK

怎么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楼主开始接触风电齿轮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07: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es2004


    能否以17CrNiMo7-6为例,讲解一下它的等温淬火温度?是等温淬火,还是分级淬火?

签到天数: 48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9-2 09: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主题很好,希望更多的大侠进来探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2 19: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es2004


    能否以17CrNiMo7-6为例,讲解一下它的等温淬火温度?是等温淬火,还是分级淬火?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9-2 07:01


没有必要死抠是“等温”还是“分级”哈,呵呵,渗碳最重要的是在合适的部位得到合适的组织。

不了解材料,工艺也就无从谈起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9-2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手册上的定义:钢件加热使其奥氏体化后淬入低于Ms点以下50~100℃的热浴中等温保持,待内外层的均温后 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的淬火方法,叫马氏体等温淬火。
钢件加热使其奥氏体化后淬入高于Ms点温度的热浴中等温保持,待内外层的均温后取出缓冷到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的淬火方法,叫马氏体分级淬火。
渗碳件表层属高碳(合金)钢,Ms点低,心部Ms高,由此我认为渗碳件常用的是马氏体等温淬火。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2 22: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手册上的定义:钢件加热使其奥氏体化后淬入低于Ms点以下50~100℃的热浴中等温保持,待内外层的均温后 取出 ...
霜月 发表于 2010-9-2 22:04



    专家说得很对,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渗碳等温淬火到底是为了优化心部组织,还是为了优化表面组织?

    如果看过了18CrNiMo7-6材料的C曲线,相信所有的疑惑都迎刃而解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06: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es2004


    个人认为:渗碳后等温淬火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控制变形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3 18: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目前渗碳零件常用的热油淬火来看,我认为主要是优化表面组织。
霜月 发表于 2010-9-3 17:10



    热油淬火为什么组织能得到优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3 20: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es2004


    个人认为:渗碳后等温淬火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控制变形量。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9-3 06:59



    这种渗碳等温淬火,用得最多的是在风电大型齿轮上,其磨削余量至少在0.5mm以上,变形对风电齿轮而言,并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

  风电齿轮因为有20年使用寿命的要求,因此对金相组织的要求比较苛刻,这种材料也有特殊之处,采用等温淬火是基于长周期疲劳寿命的考虑。

  在欧洲使用比较广泛的是热油淬火,一般选用德润宝的热油中的两种牌号,老外并不强调是等温还是分级,因为死扣定义没有实际意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3 20: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热油淬火为什么组织能得到优化?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9-3 18:32



    组织的确是得到了优化,呵呵,至于优化的是哪里,又是怎么样优化的,还是要先了解这种材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4 17: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坛子里有帖子提到渗碳件等温淬火问题。那么根据等温淬火的定义:
   等温淬火  把钢件加热使其奥氏体化 ...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9-1 16:01



    我觉得应该是稍低于马氏体温度的淬火。
当时接触天津东庵,他们作的轿车变速箱采用盐浴淬火,大约在210-220度吧,就是稍低于马氏体点的淬火来减少变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8: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9-4 19:47 编辑

回复 7# 霜月


    这种所谓的“马氏体等温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应该是马氏体+残奥的复相组织。其中的马氏体是分两段形成的:即在工件自Ms点开始降至Ms点以下50~100℃的温度范围,先形成一部分变温马氏体,在等温过程中并不形成马氏体,这里的等温也不会形成贝氏体,等温的作用就是使工件内外温差缩小,降低淬火应力,等温结束出浴后,在空冷至室温过程中,再形成一部分马氏体。由于等温(实际上一种均温行为),使先前的马氏体转变一度终止,导致未转变的奥氏体陈化稳定,所以后来形成的马氏体数量很少。这种“马氏体等温淬火”与直接淬冷至室温的马氏体淬火相比,其特点是:所得到的马氏体与残奥数量比例不同,马氏体数量有所减少,而残奥数量有所增加,具有强韧化效果,同时工件变形量有所减小。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9-4 1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用材料渗碳后冷却方式来探讨“马氏体分级淬火、马氏体等温淬火”个人认为本身就不好界定,因为材料渗碳后表面和心部变成了2大类材料(把渗层简约成一种材料),MS、Mf完全不同,不能用定义来硬套。
2  个人理解无论是马氏体分级淬火、还是马氏体等温淬火主要是为了“控制畸变”,而不应该是为了控制组织,因为这两种工艺都会增加残奥的量,而不会对晶粒大小产生影响。
3  渗碳后在120-150℃热油中等温淬火、220-260℃硝盐中等温淬火都应该属于“分级淬火”较为稳妥,因为在淬火等温时间段内渗碳层一般不发生贝氏体、马氏体相变,而是在随后冷到接近室温时才发生马氏体相变,由于进行了热分级,稳定了奥氏体,所组织中残奥会多一些。
       个人观点,敬请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1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9-4 19:28 编辑
组织的确是得到了优化,呵呵,至于优化的是哪里,又是怎么样优化的,还是要先了解这种材料
es2004 发表于 2010-9-3 20:41



    所谓优化组织:是指在Ms点以上某一温度等温,先形成一部分贝氏体,然后出浴空冷,由于贝氏体转变的不彻底性,使工件温度降至Ms点以下后,未完成贝氏体转变的奥氏体开始形成马氏体,同样由于等温停留,导致奥氏体陈化稳定,即使使工件冷至Mf点,奥氏体也不可能完全转变成马氏体,所以最终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残奥。这是一种典型的强韧化复相组织。
  所以,在Ms点以上的等温淬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等温淬火,或者叫贝氏体淬火,在Ms点以下的等温,等温过程并不发生组织转变,而是在等温前和等温后才两次发生马氏体转变,这实际上有点类似“断续淬火”的作用。
  由于不同材料的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温区不同,渗碳后,渗碳层与心部的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温区也不同,所以,选择的等温温度是关键,只看到人家搞“等温淬火”,其实并不了解其中奥妙,所以有必要澄清等温淬火的基本概念,并不是死抠字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4 20: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s2004 于 2010-9-4 21:01 编辑
所谓优化组织:是指在Ms点以上某一温度等温,先形成一部分贝氏体,然后出浴空冷,由于贝氏体转变 ...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9-4 19:25



    杨工说得很正确,终于出现“贝氏体”了!
就个人了解的一些情况简单说说吧,可能涉及到某些其它公司的技术机密,请见谅!
1、对于18CrNiMo7-6这种贝氏体钢而言,Ms点高达400度,等温温度全在Ms点以下。等温淬火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心部组织,从而提高齿轮的疲劳寿命,在同等强度下,下贝氏体的疲劳性能比低碳马氏体要好得多。
2、至于表面马氏体如何细化、残余奥氏体数量等,自有其他的方法。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老外是绝对不会为了细化表面组织,而去采用什么渗碳后两次淬火、亚温淬火的。因为那样会带来新的问题。从国外风电齿轮来看,只有直接淬火才能满足其技术要求!
3、一些较大的做等温淬火的情况
西门子机械传动(现在叫Winergy,原赫赫有名的德国FLENDER,全球最大的风电齿轮箱生产商),淬火介质Petrofer 875,使用油温100-140度。
比利时HANSEN,全球第二的风电齿轮供应商,淬火介质Petrofer 1475(该介质国内不卖),使用油温120度以上。
德国Rexroth(博士力士乐),硝盐淬火。
至于国内的,包括天山重工、德阳二重都有渗碳后硝盐等温淬火的,最高的使用温度到200度。

签到天数: 118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9-4 21: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讨论的等温淬火,实际主要i目的主要是减小工件变形,残余A的多少和淬火时的问题又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国内生产淬火油的厂家,提供与客户的等温淬火油主要是减小变形量,没有考虑淬火后会产生复相的可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07: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es2004


      这要看具体情况。比如讲,一定成分的20CrMo这种材料,未渗碳前其贝氏体转变温度约在400~580℃范围,Ms=380℃,Mf=280℃;渗碳后,其贝氏体转变温区大约在150~500℃范围,Ms=100℃,则对于表层而言,如果渗碳后采用120℃的热油等温,可先生成一定数量的下贝氏体,当产品结束油冷出油后,冷至100℃~室温的过程中,才形成马氏体。当然,会有一定数量的残奥。而对于“心部”而言,其在120℃等温时,只是在380~120℃范围形成一部分马氏体,等温过程,则根本不发生组织转变,在等温结束后的空冷过程中,在空冷之低于100℃的某一温度,再次发生马氏体转变。所以20CrMo渗碳后若采用120℃热油淬火,最终形成的组织是贝氏体+马氏体+残奥;
   但对于20CrMnTi,其渗碳前的贝氏体转变温区为400~520,Ms=374℃,渗碳后渗碳层的贝氏体转变温区变为270~450℃,Ms=185℃,如果仍然采用120℃的热油或130℃的硝盐浴淬火,其渗层组织和心部组织就可想而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1 00:38 , Processed in 0.0702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