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6591|回复: 12

[求助] 软氮化件高频冲击淬火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0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7-15 19: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可能我见识少,氮化后感应淬火??不出问题才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5 19: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你的产品什么材料?氮化层深度?软氮化后再进行高频淬火怎么会有剥落现象呢?实在令人费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4: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我厂生产的气门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二次淬火,即杆端淬火(淬透,一般淬火长度17-20mm)——软氮化——杆头部冲击淬火(一般淬火长度2-3mm),现在的问题是冲击淬火时氮化层有些很容易脱落,请教各位高手一下,氮化层的脱落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4: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1-7-15 19:21
请问楼主:你的产品什么材料?氮化层深度?软氮化后再进行高频淬火怎么会有剥落现象呢?实在令人费解。

材料:X45CrSi93
氮化层深:0.05-0.08mm
这个产品是先经过杆端高频淬火(淬火长度10-12mm)后再进行软氮化,软氮化后硬度降下来了,所以再加一道头部冲击淬火,以保证硬度,现在主要是不稳定,有时干完后氮化层没事,有时脱落,很不好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6 1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申兴一 发表于 2011-7-15 19:44
可能我见识少,氮化后感应淬火??不出问题才怪。

先进行软氮化后,再进行高频淬火是一种复合热处理。过去有文章介绍,本人也做过专门试验,软氮化很浅再加上高频淬火不会剥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7-16 19: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1-7-16 18:20
先进行软氮化后,再进行高频淬火是一种复合热处理。过去有文章介绍,本人也做过专门试验,软氮化很浅再加 ...

关键是要浅氮化。浅到什么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7-17 09: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申兴一 发表于 2011-7-16 19:17
关键是要浅氮化。浅到什么程度?

对于软氮化而言,时间也就是3~5小时,这样,对40Cr、42CrMo等中碳低合金结构钢而言,其层深应在0.15mm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7-17 18: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软氮化后高频淬火是个通用成熟工艺,软氮化层深一般在0.5左右,表面有几丝是高硬度层。楼主应该从高频淬火工艺上做改进。具体的高频淬火工艺情况还要详细点介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1: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luodan1661 发表于 2011-7-17 18:07
软氮化后高频淬火是个通用成熟工艺,软氮化层深一般在0.5左右,表面有几丝是高硬度层。楼主应该从高频淬火工 ...

工艺如下:
材料21-4N+60Si2Mn(气门杆端部焊片,4mm)
频率:200-250KHZ
加热温度:1060-1100度
加热时间:0.5-0.7S
冷却方式:油冷
端面硬度:大于55HRC,淬硬层深:1.5-2.5m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7-21 14: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估计是淬硬层剥落,这个材料我不熟悉,也不明白4mm焊片是咋回事,不好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9-8 20: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客户现在似乎也遇到这种问题,说我们氮化不良。
热处理协会的老师说是高频热处理时,过烧造成的可能性大。
1.请测一下温度,
2.要是自动生产线,而且有温度Sensors,就检查一下感温器方向、感应头异物... 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16 2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这个氮化层太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1-2 1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1 我理解楼主的工艺应该是:21-4N排气门+4mm对接,但好像采用60Si2Mn材料的不多。第一次所谓高频加热主要是淬火+氮化时高温回火,属于节能简化工艺,随后氮化主要是盘锥面+杆部工作需要,而锁夹槽及头部感应淬火主要是为了保证头部耐磨性。(21-4N是典型奥氏体气阀钢)
2 这种复合工艺在柴油发动机上很普遍,头部高频部位出现所谓剥落应该是氮化时白亮层缩松造成,但对气门使用没影响,因为头部要磨削,注意往往不是裂纹。
3 头部倒角太小会出现氮化层微裂纹(放射状),这需要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7-3 17:15 , Processed in 0.0544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