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7535|回复: 44

[讨论] 讨论从Cp1.25~1.30%C降到Cp 0.75~0.85%C的工艺方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7 19: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1013718285 发表于 2012-3-17 19:28
你是多用炉吧,CP1,25对网带炉来说是正常的,充入超大流量空气其实是在进行烧碳了

    你在跟谁交流?要表达什么意思?能不能表达明白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7 19: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多用炉吧,CP1,25对网带炉来说是正常的,充入超大流量空气其实是在进行烧碳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7 13: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17 13:37 编辑
wya-8 发表于 2012-3-17 11:50
本人曾聆听过外国专家对浅层渗碳不要求快(速渗碳)的指教。


   这一点,我毫不怀疑,搞技术的人应该不怀疑权威,也不迷信权威。

   王老本身也是渗碳方面的专家,对我31#楼提出产品技术要求,不知能否提供一个更优化的工艺?提醒一点:考虑到我司这个产品变形敏感度问题,渗碳温度不能超过880°C,我们使用的是无锡天龙科技的仿丰东多用炉,使用的气氛是甲醇+丙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7 11: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17 11:43 编辑
wya-8 发表于 2012-3-17 11:33
个人愚见“浅层渗碳可以采用高碳势快速渗碳”最主要缺陷是 碳浓度梯度陡降。众所周知。碳浓度梯度陡降要降 ...


    不否认您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但我在31#楼描述的产品,其检测结果所反映出来的这个浅层渗碳产品,在提高了碳势后反而降低了有效硬化层的硬度梯度:原来使用的低碳势渗碳,这个产品在渗层深度0.10mm处的硬度就已陡降为650~700HV,现在提高了碳势,其渗层深度0.25mmm处的硬度反而稳定在700HV以上。这说明了什么?正说明浅渗碳的行为特征迥异于深层渗碳。

签到天数: 23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1: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曾聆听过外国专家对浅层渗碳不要求快(速渗碳)的指教。

点评

这个,我不怀疑。  发表于 2012-3-17 13:29

签到天数: 23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11: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3-17 09:31
“个人愚见‘浅层渗碳可以采用高碳势快速渗碳’最主要是 碳浓度曲线会陡降”。
     这个结论我不敢妄 ...

个人愚见“浅层渗碳可以采用高碳势快速渗碳”最主要缺陷是 碳浓度梯度陡降。众所周知。碳浓度梯度陡降要降低机械零部件的热处理质量和力学性能、使用寿命及可靠性。现代开发的先进技术就排除了碳浓度梯度陡降的不规范操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7 09: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17 09:38 编辑

     “个人愚见‘浅层渗碳可以采用高碳势快速渗碳’最主要是 碳浓度曲线会陡降”。
     这个结论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与之恰恰相反的是:
     我司一做了10年的齿轮(mn=1.75)产品,顶圆直径Φ130mm,辐板厚度8mm,材料为20CrMo。该产品最初的技术要求为:表面硬度80±3HRA,齿芯硬度27~45HRC,有效硬化层深CHD=0.5~0.8mm,我司长期内控的有效硬化层深度为CHD=0.30~0.50。
     可到了2007年秋天,顾客对该产品提出(增加)了“渗碳层深0.25mm处的(梯度)硬度≥700HV0.2”的要求,此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进行了多次渗碳和碳氮共渗工艺试验却始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后来,就是坛子里的一位小朋友(这位小朋友现在是论坛专家组成员)给支了个招,我按照小朋友提供的工艺做了一次试验,有了很大进展,但仍然达不到上述要求。后来,就是看了一张餐巾纸先生给我提供的两篇文章,受到极大的启发,然后在那位小朋友提供的工艺上,大胆地做了一些改进:提升了各工艺段的碳势,没想到一下子取得成功!后来,经过多次剖切产品实物验证,这种办法非常可靠而稳定。这么小模数的齿轮,原来一直担心碳势设定太高,难免引起碳化物超标,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产品也得到了顾客的验证和认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7 08: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17 09:40 编辑
wya-8 发表于 2012-3-16 21:47
《 抱歉,我只有两篇关于浅渗碳工艺特征方面的文章,至于“浅层渗碳可以采用高碳势快速渗碳”是本人从这两篇 ...


    这不是喜欢不喜欢、欢迎不欢迎的问题。
    作为一个工艺设计、开发的现场技术人员,不管以什么样的方法将产品做合格,就算达到了最终追求的目标和结果。
    就像不少人不相信、不喜欢、甚而至于从心理上排斥BH催渗技术一样。但喜欢也罢,讨厌也罢,相信也罢,怀疑也罢,催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呈星星之火之势,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原因很简单,让事实说话!催渗技术切切实实给企业(老板)带来了实惠,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展中企业设备产能不足的问题。

签到天数: 23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0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感谢各位回复。不知能否说明一下扩散期(包括降温期) 与众不同的 Cp值,

签到天数: 23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21: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1013718285 发表于 2012-3-16 19:47
碳势太高炉子容易产生积碳,产品也会产生碳黑噢

常用较高炉气碳势的前提是零件上不许(轻微)积碳。

签到天数: 23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21: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a-8 于 2012-3-17 11:31 编辑

《 抱歉,我只有两篇关于浅渗碳工艺特征方面的文章,至于“浅层渗碳可以采用高碳势快速渗碳”是本人从这两篇文章中悟出的“玄机”和本人所做的尝试得出的结论而已。》

个人愚见“浅层渗碳可以采用高碳势快速渗碳”最主要缺陷是 碳浓度梯度陡降。众所周知。碳浓度梯度陡降要降低机械零部件的热处理质量和力学性能、使用寿命及可靠性。现代开发的先进技术就排除了碳浓度梯度陡降的不规范操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6 19: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16 19:59 编辑
cnszgong 发表于 2012-3-16 19:47
但它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实际金相检测结果也是不错的
举一个实际案例:材料是20CrMnMo 设定深 ...


    原来如此。不知你这个20CrMnMo材料是什么产品?所使用的渗碳温度多高?也不知道你的工艺设定碳势是多少?如果产品并无特别尖锐的棱角等凸起部位,在930左右渗碳,Cp=1.25的碳势并不算很高,这样碳化物级别就不会很高的。
    以上只是个人分析,仅供参考,不接受拷问。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3-16 20: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3-16 19:59
原来如此。不知你这个20CrMnMo材料是什么产品?所使用的渗碳温度多高?也不知道你的工艺设定碳势是 ...

20CrMnMo的齿轮,渗碳温度920 强渗1.10% 扩散0.85% 、关键是降温和均温时如果碳势还那么高就。。。。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6 ganxiejiaoliu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6 19: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wya-8 发表于 2012-3-16 19:30
感谢回复。“浅层 高浓度(快速) 渗碳'搜索结果没有找到论文,这里可否分享一下工艺成果。 谢谢!

    不知王老对这个帖子http://www.rclbbs.com/forum.php? ... 0&fromuid=31405 中10#楼的跟帖有何看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6 19: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碳势太高炉子容易产生积碳,产品也会产生碳黑噢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3-16 19: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16 19:52 编辑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3-16 19:22
如16#楼专家所言,如果在碳势严重失控(实际碳势高,难以快速将下来)时,即使采用了超大大流量的平衡 ...


但它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实际金相检测结果也是不错的
举一个实际案例:材料是20CrMnMo 设定深度2.2mm 由于甲醇供应商供错了货,错把甲苯当甲醇给运了来(储存罐上通常有供应商贴上货物的名称)、当班操作工又把甲苯给灌进了甲醇罐内。当时上位机显示(仿真深度)1.89mm。在甲苯注入(主人?)甲醇罐后没多久碳势突然超过设定碳势很多(通过定碳结果得到的)达到1.25%C左右、此时碳控系统动作完全正常(由碳控系统控制的常规流量平衡空气也处于打开状态)。但碳势就是降不下来。而且这种高碳势足足保持了3~4个小时左右。后来就是直接向炉内注入“超大”流量的平衡空气使碳势下降、并将“超大”流量的平衡空气作为常量直到整个工艺结束。

签到天数: 23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19: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3-16 14:16
我相信这样干的人的确不多,因为这样干风险比较大,工艺受控性差,所以很多人望而却步,还有一部分 ...

感谢回复。“浅层 高浓度(快速) 渗碳'搜索结果没有找到论文,这里可否分享一下工艺成果。 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6 19: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17 09:02 编辑
wya-8 发表于 2012-3-16 19:30
感谢回复。“浅层 高浓度(快速) 渗碳'搜索结果没有找到论文,这里可否分享一下工艺成果。 谢谢!


   抱歉,我只有两篇关于浅渗碳工艺特征方面的文章,至于“浅层渗碳可以采用高碳势快速渗碳”是本人从这两篇文章中悟出的“玄机”和本人所做的尝试得出的结论而已。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研究探讨。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3-16 19: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3-16 09:15
使用“超”大流量的平衡空气是否会加剧非马组织的形成?

使用“超”大流量的平衡空气(必要时要使用“超”大流量的平衡空气作为常量)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
    在碳势失控(超高)时、如果在保证碳化物指标和内氧化指标这两者间考虑取舍、那么首先考虑的是碳化物指标、内氧化次之;
    在碳势失控时——当炉内实际炉气碳势(通过定碳法得到的)达到1.25~1.30 并且维持了足够的时间,那么常规流量的平衡空气已经不足以使得炉内碳势降到工艺设定的水平(如1.10%C)、此时只能使用“超”大流量的平衡空气使炉内碳势下降到合理水平(当炉内碳势下降到合理水平后、此时如果转接常规流量平衡空气、炉内碳势又会出现反弹现象)、并把“超”大流量的平衡空气作为常量而把富化剂作为变量来使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6 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6 19: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cnszgong 发表于 2012-3-16 19:13
使用“超”大流量的平衡空气(必要时要使用“超”大流量的平衡空气作为常量)是一种不得已的方法:
    在 ...

    如16#楼专家所言,如果在碳势严重失控(实际碳势高,难以快速将下来)时,即使采用了超大大流量的平衡空气将炉内实际碳势很快地降下来,那工件表面至一定深度出的碳浓度却无法很快地降下来,实际上应该是收效甚微,这是不是有点掩耳盗铃之嫌或类似于西医的医理——治标不治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8 15:36 , Processed in 0.0698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