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9262|回复: 20

[求助] 奇怪的螺栓断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6 1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2-4-9 09:14 编辑

奇怪的双头螺栓断头?
材料:40Cr。
硬度:35HRC(10.9级)。
是否为疲劳呢?但是断口上又有扭转形变圈,不明白,请大家来看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4-6 10: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做电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4-6 10: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所见,典型疲劳裂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点评

我很赞同: 0.0
我很赞同: 0
  发表于 2012-4-9 14:01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秋天的风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6 10: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在哪里?

这么明确的断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4-6 11: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3楼的看法,疲劳断口,楼主可以根据三楼的意见,
1,在油污或夹杂物点上进步查找夹杂物形态;
2,有条件话进行电镜扫描看看怎样缺陷;
3,查验说明金相组织形态,以及热处理工艺状况,材料性能技术要求等,断裂情况是怎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6 16: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奥氏体 发表于 2012-4-6 10:46
个人所见,典型疲劳裂纹。

请问您根据什么判定那是疲劳源,为什么说是典型的疲劳裂纹,能解释一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5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4-6 16: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ccfx99 发表于 2012-4-6 16:00
请问您根据什么判定那是疲劳源,为什么说是典型的疲劳裂纹,能解释一下吗?

书本有关介绍疲劳裂纹的内容可以看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7 16: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黄色区最后断裂区有扭转痕迹,
图:红色区呈渐开圆状,其轴心明显在黄色区,
图:蓝色区有擦伤现象,自下向上有平行条纹,且上区有焦黄色说明旋转方向自上向下,

本人对这个样品研究了几天,特将个人看法献上,不足处请指点更正,共同学习进步:

本人认为此件乃是一个螺栓的扭转断裂:
    此件是一个双头螺栓,其在装配螺孔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螺栓是运动轨迹是以黄色区自上而下旋转,如图箭头所示,旋转轴心就是黄色区的“1”处,焦黄色区的出现是螺栓两断面相互挤压所致,
个人解释:
   螺栓扭断是由于扭紧扭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轴向拉力造成的结果,其应力集中在螺纹升角线螺纹小径处,当扭紧扭力增加到螺栓的承受极限时,承载的螺纹面上发生相互摩擦并抱紧,使其大部分的扭力产生在未发生配合的第一牙螺纹处,当扭力的增加超过螺栓的承受极限时,便沿轴心产生扭转断裂,扭紧的一端由于螺孔或是紧固零件的安装孔的导向限制,只能以孔为中心转动,这就造成了拧断时螺纹的断牙相对挤压而发生烧伤,因为螺栓的扭转断裂均是沿着螺纹升角发生的,所以当旋转的断面发生转动时其与另一断面之间的距离是在增大,也就是说摩擦只会产生在螺纹断牙上而不会在整个断面发生,而螺栓的纵向图上的螺纹牙顶被摩擦发白,则说明其以摩擦区域为支点后退位移,螺栓螺纹与孔之间产生了擦伤而形成的,

是不是我所表述的问题还需楼主自我评定,在这里给出一些思路,如符合以下条件者,可认为是与我的结论相同:
1)扭转断面是否是沿螺纹小径及螺纹升角线产生;因为承受扭应力断裂的件均会沿轴向产生一定角度;
2)断面是否有扭转痕迹,用1:1酸蚀断面观察确定;所谓的疲劳说不会有扭转痕迹,因为发生扭转就说明发生变形,而疲劳理论上说是分在脆性裂断失效的范畴内;
3)未损伤的螺纹小径处是否有裂隙,螺栓经过拉伸过后的断裂均会有裂隙,而所谓的疲劳说其附近不会有大量裂隙损伤的,有裂隙或是损伤地方是疲劳源,光镜很难发现;
4)断面区是否有拉伸变形现象,所谓的疲劳说其附近不会变形现象,因为疲劳是在N的5次方或是N的10次撕扯下发生的;

抛砖皆引玉,谨恭为良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gtn1314 + 10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7 21: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疲劳了
最好电镜确认下
工作环境应该有震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4-8 2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是疲劳。
在电镜下疲劳断裂有什么特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8 21: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heat10 发表于 2012-4-8 20:56
像是疲劳。
在电镜下疲劳断裂有什么特征啊?

应该有疲劳条带,不过这个肉眼就能判断为疲劳断裂。电镜可以对疲劳源做进一步分析,例如观察疲劳起源处有无冶金缺陷、加工缺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4-8 2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gtn1314 发表于 2012-4-8 21:07
应该有疲劳条带,不过这个肉眼就能判断为疲劳断裂。电镜可以对疲劳源做进一步分析,例如观察疲劳起源处有 ...

是不是缺陷一般能成为疲劳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08: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儿谢谢大家的回答,特别是“8#  fangqingfeng123 ”,主机厂传消息来,这个件是由于装配失效,具体情况不得而之,按“8#  fangqingfeng123 ”所说的4项中,我用1:1酸蚀断面,螺纹接近小径的地方,腐蚀孔洞变成了椭圆形,而“8#  fangqingfeng123 ”图上标示“1”的部位差不多近似垂直,不知道这是否算是扭转痕迹,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9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4-9 15: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疲劳断裂,不过轴类的断口看到比较多,螺栓不常见可能没上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9 15: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奥氏体 发表于 2012-4-6 16:16
书本有关介绍疲劳裂纹的内容可以看看

你这个图与楼主的图不是一会事,疲劳源不像是你标的位置,个人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9 15: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8#  fangqingfeng123关于最后断裂区的判断,我觉得 8#  fangqingfeng123分析是合理的,至少我认为该螺栓发生了扭转塑性变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1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9 16: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断裂过程也可能是这样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8 收起 理由
gtn1314 + 8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9 16: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 8#  fangqingfeng123分析的很合理,我们公司的螺栓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9 18: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以上及123几位都分析得很合理,裂纹确实是从上至下扩展的,也即是裂纹源来从上面。(即是图的上部)以致逐渐断裂,应该是属于疲劳脆性断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9 21: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heat10 发表于 2012-4-8 21:32
是不是缺陷一般能成为疲劳源啊?

只能说缺陷有可能优先成为疲劳源,因为材料如果多数很均匀,局部出现的微小缺陷也有可能成为疲劳源,例如下图的铝合金精密铸造件,疲劳条带从微小针孔向四周扩散,虽然起源的缺陷只是几十微米的小针孔:

但是,疲劳失效为机械构件最常见失效方式,不一定小缺陷起源引起疲劳断裂的根本原因就是该缺陷,还需要综合考虑。

例如在本例中,该回转件在短期运转后(应该保用至少10W公里,实际运行4000多公里)失效,但是针孔缺陷是铸造件常见缺陷,如此细小的针孔造成构件短期运行即宣告失效显然不可能,而该回转件已经多处断裂,且局部断口在构件运行中被破坏,无法进一步分析,在综合检查所有断裂点后,我推测是由于外力击打构件局部,造成该回转件动平衡不良,应力增大,导致细小缺陷也成为疲劳源,从而引起该处断裂。建议客户检查配合孔壁,有无动平衡失稳造成的刮擦痕迹。
该报告取得客户及生产厂的一致认可,一两个月后,又有一起类似断裂,好在这次所有断口都没有破坏,而且仔细检查该构件所有断口均未发现细微冶金缺陷,疲劳起源也没有发现任何加工缺陷,进一步验证了我的观点。

借此帖啰嗦几句,想要举例说明一下失效分析的复杂性,不一定你见到的表面现象稍加推理就一定能得到正确结论。见多了论坛凭了了几张图片就能得到最后结论的现象,不由得慨叹是否我真的落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8-9 16:57 , Processed in 0.0688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