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dhzhou888

[讨论] 质疑刘宗昌的马氏体相变非切边机制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10-31 15: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个沿袭前人发现,继承和创新的研究.离Nobel奖距离遥远.
一个废弃前人发现,自成理论体系研究.离Nobel奖距离渐近,反之被伪科学所套.
刘教授应将他的理论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机构去演讲,去发表,扩大全球影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1 15: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11-1 14:28 编辑
dhzhou888 发表于 2012-10-31 12:01
大家对刘教授比较熟悉,对戎教授不熟悉。戎教授比刘教授小10岁,都是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
戎咏华(1950-) ...


    古人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其实,现在应该反过来讲:文人相捧!而相轻的倒是科技界。

    像我这种http://www.rclbbs.com/forum.php? ... 1&fromuid=31405无门无派的“旁门左道”是否有人关注或研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10-31 16: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的争鸣很有必要的,要想春秋战国时一个个讲坛,回望宋明时期的书院,再看看今天的一个个报告会,汗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1 16: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qinghua196 发表于 2012-10-30 20:47
中国向来就是有北派与南派之争,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其他领域。
    早期的贝氏体如此,后来由李承 ...

汪版提到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我忽然想到了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相性”,因为本人在大学时学过量子力学的课程,所以多少有所了解。刚开始关于电子是“波”还是“粒子”分成了两派,争执不下,后来德布罗意提出“德布罗意方程”,意味着电子既是粒子又是波动,从而解决了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现在马氏体的成型机制也基本上分为两派:切变制与非切变制。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两派都有符合自己理论的观察结果。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为:马氏体在某些条件下以切变制生成,另外一些条件下以非切变制生成,而不是一种理论行天下。我看好这种可能性。

点评

也许,结果就跟贝塔铁的争论一样  发表于 2012-11-3 10:54
见地深刻。这种可能性很大。  发表于 2012-11-1 12:21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31 16: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电子本性的争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量子力学简史》,在新浪ishare上可以下载,国人写的版本 很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10-31 18: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heatingsun 发表于 2012-10-31 16:26
汪版提到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我忽然想到了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相性”,因为本人在大学时学过量子力学 ...

    我对于您的“马氏体在某些条件下以切变制生成,另外一些条件下以非切变制生成,而不是一种理论行天下。”观点十分赞成!所以,我说也许是“盲人摸象”之故。我曾经在猜想,也许在某些情况下,下贝氏体与马氏体就好像屈氏体与珠光体之间的关系类似呢!当然现有的理论是不支持的。我纯粹胡说八道,只为开阔思路而已。
    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9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9: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宗昌教授在2009年6月发表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第2期上的《再马氏体相变的切边学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9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1 19: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hzhou888 于 2012-10-31 19:41 编辑

我把戎咏华的文章扫描成PDF文件,供有兴趣的朋友阅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1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qinghua196 发表于 2012-10-31 18:33
我对于您的“马氏体在某些条件下以切变制生成,另外一些条件下以非切变制生成,而不是一种理论行天下 ...

对。材料学的研究由于材料内部排布的复杂,以及外来物质的干扰,实际上比较复杂。而理论一般都是理想化了的东西,某些再通过系数来修正。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就说明了这种自然天然不可精确地本性。我感觉探究材料科学,有点类似于材料内部的“天气预报”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1 10: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刘和戎的一些书和文献,个人感觉而言,刘的文章和书自引用太多,且语言和观点有些主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11-1 11: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真理从来都不是绝对的。马氏体相变本来就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现象,很多东西还需要进一步澄清。大家慢慢看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11-1 12: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材料科学术性的讨论意义颇深,真与伪关键在于假设的前提。如何去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类似于承压边界条件的确定是压力容器力学计算的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1 14: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件事还没足够能引起轩然大波的程度,因为刘宗昌的关于马氏体相变的文章并未发表在国际刊物上,要经得起来自国际的考验才行。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相当于终结了一个持续近100年的错误,其震撼力必然非同凡响,希望刘宗昌能出来与戎咏华进行论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1 14: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冷艳锯 发表于 2012-11-1 11:25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真理从来都不是绝对的。马氏体相变本来就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现象,很多东西还需 ...

哥们,我们来解析一下“真理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这句话。假如“真理从来都不是绝对的”这句话是对的,那么意味着这是一句真理,但是这句话自身的结论却是“不是绝对的”那意思就是相对的,更进一步,那就是这句话在有些情况下也不是真理,这不就是自相矛盾么,呵呵

点评

只要某句话是对的,那么意味着这句话是真理?对的话=真理?太搞笑了吧?  发表于 2012-11-3 15:41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9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4: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宗昌教授的退火与珠光体相变研究,这在国内是得到肯定的。他的马氏体相变的研究被质疑是最近的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1-1 20: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水残阳 于 2012-11-2 00:29 编辑
dhzhou888 发表于 2012-11-1 14:49
刘宗昌教授的退火与珠光体相变研究,这在国内是得到肯定的。他的马氏体相变的研究被质疑是最近的事。


珠光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我已经都拜读过,确实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11-1 2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在天津大学召开的热处理年会的金属物理组报告会上就已经火药味十足,今年《热处理》上又出现“评XX的XXXXX机制的字眼”,真的不好,带有人身攻击之嫌疑。这是刘宗昌先生最不满的地方,他认为评他提出的XX机制很正常,属于学术之争,但不应该把它作为副标题特别说明。即使马氏体相变理论需要修正他也会依然伟大,弟子们何必急于指名道姓替师祖出头哪?莫言没获奖之前,山东估计永远也不会急于给他建纪念馆。

点评

刘宗昌教授我接触过,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都70多岁了,在国内已经有名气了,不会轻易妄言的。  发表于 2012-11-3 1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0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11-1 23: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FYI
徐祖耀,男,1921年3月生,浙江宁波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矿冶系。历任重庆(南京)材料试验处助研,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教授、金相热处理教研室主任、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1999年任马氏体相变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1999年起任名誉委员;1987年起任国际贝氏体相变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报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原Metallography)国际顾问编委,1997-2003年任日本钢铁学会会刊国际版(ISIJ,Inter-national)顾问编委,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六校名誉教授。曾应邀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多所著名大学讲学,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任特邀报告人,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和会议主席。

刘宗昌,男,河北省玉田县人,1940年4月21日生,共产党员,汉族。 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1965—2002年一直在包头钢铁学院任教,1979年晋升讲师,1982年任金相热处理教研室主任,1987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1992年任冶金系主任,1993年任材料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从1995年始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多名。
社会兼职:1.中国热处理学会理事,2.内蒙古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理事长,3.内蒙古金属学会理事,4.“金属热处理” 杂志编委会高级顾问,5.“热处理” 杂志编委会委员,6.“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杂志编委会委员,7.“材料热处理学报”杂志编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20世纪70年代进行渗铝工艺研究和高炉风口研究。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相变理论、新材料研究、节能热处理新工艺等研究。1.金属固态相变新理论的研究;2.热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感谢介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72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11-2 09: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11-2 09:16 编辑

上海交大的这位教授(叫兽)有些不地道,有不同的理论可以发布,为什么一定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我对这位教授(叫兽)的行为表示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11-2 09: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些年的怪相:未作很深入的研究论证,就推出难以服众的新结论。在应用领域也就罢了,在专业基础理论领域这么干,难免有急功近利、赚眼球抢风头之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26 17:38 , Processed in 0.0654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