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4865|回复: 42

[求助] 菜鸟问题,GCr15淬回火后金相下碳化物是什么样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8 0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菜鸟问题,GCr15金相下碳化物是什么样的,最好能有照片看看!

签到天数: 6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5-18 07: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安魂曲


   
白色的为碳化物颗粒,放大1000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xhlhz + 5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6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5-19 09: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是热处理后的金相照片,组织为:隐晶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碳化物;组织级别在3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19 10: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是热处理后的金相照片,组织为:隐晶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碳化物;组织级别在3级。
lihuashi 发表于 2010-5-19 09:10


能解释一下评三级的道理么?

签到天数: 16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5-19 11: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残留碳化物相对正常,在白色区域有些许针状马氏体存在,这个是在1000X下,我想评级为3级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误导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5-20 1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残留碳化物相对正常,在白色区域有些许针状马氏体存在,这个是在1000X下,我想评级为3级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误 ...
lihuashi 发表于 2010-5-19 11:19



   三楼 你这个评级论述有误差,也不全面,二楼提供的图片是放大1000倍的淬回火后的金相组织,一般评级在五百倍下,组织形态是隐晶马氏体+结晶马氏体+未溶颗粒碳化物+残奥。
根据组织标准JB/T1255-2001,黑白区域分布和放大影响可评为三级,黑白区域各占50%是最佳的组织形态。

这里同时回复楼主了二楼提供的图片中GCr15金相下碳化物是白色颗粒状的,而且是均匀分布排列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xhlhz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6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5-20 13: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轴承钢中组织评级按照黑区白区评级,我个人认为是片面的一个评级方式,也是存在很多年的一种现象。

下面一段文字,是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中的截取。
“在以往的评级中很多人按照“白区”和“黑区”所占比例的多少评定组织的好坏,其实这种判断的标准很荒唐。参照《JB/T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所附的金相图谱中第二级别图淬回火马氏体组织中第二级照片和第三级照片,通过Image Pro Plus6.0软件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第二级照片中“白区”所占比例为60.253%,而三级照片中的“白区”所占比例为54.568%,那为什么“白区”多反而级别低比较低呢?”
淬回火组织评定的原则是什么?
按照洛阳轴承研究所雷建中等编写的《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及检验技术》(内部资料)对《JB/T1255-2001 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标准的解读中可以发现评定原则是:1.马氏体粗细程度和奥氏体数量;2.残留碳化物数量的多少和颗粒大小。

“黑区”和“白区”出现的原因?
“白区”、“黑区”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中粒状Fe3C颗粒(或者叫Fe3C型碳化物)分布不均,而且可以发现在淬回火组织中“黑区”中残留碳化物比较集中,“白区”中残留碳化物较稀少。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对于图片的看法,图片在1000X下会影响评级,但是对于我个人的评级,我依旧支持我的观点,如果您评级为2.5级,那么我也赞成您的看法,但是定为2级,我不赞同。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xhlhz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20 17: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lihuashi


    你好!对于你评级的道理,我表示赞同。对于你评级的结果,我不敢苟同。考虑到放大倍数的影响,我认为应评为2级。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xhlhz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6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5-21 07: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JB1255的最新版正在考虑取消淬回火评级分那么多级别的问题,国外标准中的合格级别只有3个:2-4级合格,1级欠热,5级过热,这样大家评级就比较轻松了.

签到天数: 16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5-21 09: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对于微小轴承还是必须严格控制的

签到天数: 6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5-21 13: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型轴承要控制的是尺寸的稳定而不是组织的粗细,尺寸稳定与残奥有关,组织粗不一定是坏事,国外的淬火组织都比较粗,用国标评可能是过热了,不知各位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5-21 15: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琅人 于 2010-5-21 15:38 编辑

关于金相问题评级,个人意见看呢
中国金相标准,还是与国际标准相结合了,当然国外的有自己的特点标准,虽然是组织有点粗,只要是合格范围,国内的呢是以细化为主,各自有自己的独特论点,总体来看都是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耐磨,我对国际上标准虽然不是清楚,了解,本人也希望了解国内和国际之间对金相的不同论点和区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23 00: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赞同人本付工的看发 。这张图应为2级,1000倍   在放到500倍就没有那么多针了碳也比较细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5-23 20: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zHANG_999567

哦要是那样的话,金相评级就轻松点了,不需要原来那样反复对比级别来评论啊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5-24 13: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zHANG_999567


    从照片上看,即使是放大到了1000倍,碳化物颗粒还是比较粗大,整体上分布还是比较均匀。。。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5-24 13: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lihuashi


    那么,在下请教一个问题:你讲的其中之一原因,看针状的粗细程度和残余奥氏体数量,那么通过普通的金相检验,在显微镜里残余奥氏体能够分辨出来吗?
本人愚见:如果能够在金相中发现些许残余奥氏体的话,轴承钢的金相已经严重超级。。。谈不上淬火质量了吧。
在下有个请求,还望多多交流。。您讲的《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及检验技术》洛阳轴研所出,能否共享一下?我的邮箱:zhaozhihua1224@163.com
谢谢!还望回复以上疑点。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5-24 14: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是热处理后的金相照片,组织为:隐晶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碳化物;组织级别在3级。
lihuashi 发表于 2010-5-19 09:10



    残留奥氏体是那一部分,烦劳您标注一下,或者给与说明也可以。。。金相中包括这些组织或相,但残奥在下在轴承钢中还是难的看见,只是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量其含量才得知。。。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5-24 14: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renbenfg


    回复付工:个人认为:对于轴承钢评级的标准首先是以是否有针状马氏体或马氏体针状粗细程度作为第一评定依据,至于,“白区”和“黑区”只是在马氏体针状不明显的情况下的评定依据
向付工请教,您是行业上的老前辈和专家了,希望给与回复:谢谢。。。

签到天数: 169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5-24 15: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ihuashi


    那么,在下请教一个问题:你讲的其中之一原因,看针状的粗细程度和残余奥氏体数量 ...
zhaozhihua 发表于 2010-5-24 13:57



您好,这本书是我去洛阳轴承研究所学习的时候看过的,并做了详细笔记,没有原书在手,很抱歉。

对于您的评级,我赞同您的意见,但是依然坚持我的判断,至于在金相显微镜下是否可见残余奥氏体,我认为是可见的。并且在洛阳研究所学习的时候也与雷建中等就此交流过。

签到天数: 4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5-24 15: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这本书是我去洛阳轴承研究所学习的时候看过的,并做了详细笔记,没有原书在手,很抱歉。

对 ...
lihuashi 发表于 2010-5-24 15:06


感谢您的回复,以后多向您请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2 18:01 , Processed in 0.0624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