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7907|回复: 62

[讨论] H13模具裂得惨不忍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9 0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micro 发表于 2012-4-7 22:34
对于你说的“980℃淬火”,是指在1020℃加热保温后,出炉预冷到的980℃?还是指加热保温阶段温度就是980℃ ...

我说的是加热保温阶段温度就是980℃。我做过许多试验,对于楼主提出的这类模具,用这种方法淬火后,基本解决了开裂现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17 09: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shenfuhai 发表于 2012-4-17 08:15
杨工:请教针对这个料,锻造过热会有那些特征?谢谢.

    个人一点浅见,为什么我认为是锻造过热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是以下几点分析和判断:
    1. H13正常的淬火温度以1020~1040℃为宜,甚至可以更高一点。也就是在这个温度范围加热淬火的话,是没有过热之虞的;而现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的热处理企业鲜有使用盐浴炉进行模具热处理的,采用真空炉或箱式炉加热淬火成为主流,这些设备升到高温本身就很困难,所以淬火温度过高导致过热的可能不是绝对没有,而是可能性很小;
    2. H13的锻造温度在1100℃以上,锻造温度范围常控制在1130~1190℃之间,而锻造所用的加热方式多为燃料炉和中频感应加热,这些加热方式的工艺温度受控能力很差,温度上蹿至更高的可能性很大;
    以上两点仅为逻辑推理,不足为凭。
    3. 从模具的断口上看,个人觉得应该划归石状断口。
    这类缺陷在断口上表现为无金属光泽、浅灰色、有棱角、类似碎石块状,轻微时只有少数几个,严重时可布满整个断口。
    石状断口表征:钢件已严重过热或已经发生过烧,使钢的塑性及韧性大大降低,特别是韧性降低尤为显著。钢件一旦出现石状断口,通常无法挽救。
    以上管见,纯属瞎诌,敬请斧正,欢迎拍砖
    这里有一个“关于锻造过热和过烧的成因及分析”的资料(见附件)来自论坛,现在找不到原帖,就重新传上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5 16: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5 16:09
你说的细晶强化能否具体点?针对H13提供一个完整的细晶强化工艺?

使用开裂的模具, 其晶粒大多粗大。把晶粒度提高到10级以上,同等条件下,开裂会明显减少。
国产H13钢纯净度不是很好,退火组织也不是很好,采用降温淬火晶粒度会有较大改善,如980度淬火。
我针对楼主热处理的模具做过试验,980度淬火后,开裂现象基本消除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看法,至于降温多少,还有待商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05: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13里什么成分少了会成这样,一上挤压机就这个样子了。惨不忍睹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13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5 06: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查查原材组织和热处理组织是否存在比较大异常?另外此模具的硬度是多少?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4-5 08: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angshike 于 2012-4-5 08:33 编辑

楼主可以介绍处理方式和处理工艺,材料、设备、工艺、介质都需要检查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5 09: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说你材料的来历以及热处理执行过程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5 09: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断口上看,晶粒过大。估计是淬火温度过高。请提供热处理工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5 13: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wyj_8407 发表于 2012-4-5 09:20
从断口上看,晶粒过大。估计是淬火温度过高。请提供热处理工艺

   锻造过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5 13: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提供热处理工艺。原材料的组织,还有救是最好看看金相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5 16: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5 13:40
锻造过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但对于这种模具,采用细晶强化,开裂风险会少很多。降温淬火,晶粒会明显细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5 16: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wyj_8407 发表于 2012-4-5 16:05
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但对于这种模具,采用细晶强化,开裂风险会少很多。降温淬火,晶粒会明显细小。

   你说的细晶强化能否具体点?针对H13提供一个完整的细晶强化工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5 16: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wyj_8407 发表于 2012-4-5 16:19
使用开裂的模具, 其晶粒大多粗大。把晶粒度提高到10级以上,同等条件下,开裂会明显减少。
国产H13钢纯 ...

    降低淬火温度,以此来解决或降低开裂倾向问题,但较低的淬火温度,模具的红硬性和热稳定性可能就要大些折扣,并非良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6 09: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5 16:43
降低淬火温度,以此来解决或降低开裂倾向问题,但较低的淬火温度,模具的红硬性和热稳定性可能就要大 ...

一付模具使用时很快就断裂,就谈不上什么红硬性和热稳定性了。
这种模具我也做过,降温淬火后不开裂,使用效果还不错。至少客户没反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6 0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wyj_8407 发表于 2012-4-6 09:20
一付模具使用时很快就断裂,就谈不上什么红硬性和热稳定性了。
这种模具我也做过,降温淬火后不开裂,使 ...

    看来阁下也是一个“黑白二分法”论者。
    难道就没有一种既能保证不开裂,又能保证它正常的使用性能和服役寿命的方法吗?

签到天数: 50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4-6 0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说出具体工艺和执行情况我们也没有办法解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6 10: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6 09:54
看来阁下也是一个“黑白二分法”论者。
    难道就没有一种既能保证不开裂,又能保证它正常的使用性 ...

当然有。不过成本很高,有的已超出热处理范围。
钢材原始状态如果仅仅是退火不好,则还可以作一次补充退火。如果是组织粗大(或混晶),或成分偏析,则一般热处理很难解决。
这种挤压模具用量大,大多用国产钢,而且很多不是正规钢厂生产的(价格便宜)。这样“既能保证不开裂,又能保证它正常的使用性”难度太大了。
说实话,热处理从业者无权决定用哪些厂家生产的钢,只能说先保证不开裂。也就是阁下所谓的“黑白二分法”。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4-7 0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各位说的已经很好了,个人愚见,材料,热处理工艺,设备,人为因素,甚至压机等都要综合考虑,一一排除,重点分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7 16: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dragonfu 于 2012-5-23 09:59 编辑

建议更换钢材厂家,以上裂纹是材料问题,金相和化验查不出问题,我们一直用上钢五厂的H13,用的很好.你的问题我们以前遇到过,并切试了很多厂家地H13材料,有好几个厂家都裂.我们每年用20多吨.最后定的上钢五厂.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7 21: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惨,至于原因,我看可以找材料提供者。与热处理关系不大!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4-7 2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wyj_8407 发表于 2012-4-5 16:19
使用开裂的模具, 其晶粒大多粗大。把晶粒度提高到10级以上,同等条件下,开裂会明显减少。
国产H13钢纯 ...

对于你说的“980℃淬火”,是指在1020℃加热保温后,出炉预冷到的980℃?还是指加热保温阶段温度就是980℃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1 05:56 , Processed in 0.0757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