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2869|回复: 0

超薄刀具的热处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8-1-8 1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哈尔滨第一工具厂 吕立新


前言

超薄件一般是指厚度比小于1/20的工件。超薄刀具在刀具热处理行业中是一种很难加工的产品。但做为全国复杂刀具生产大型定点厂家,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却经常遇到这种超薄刀具。根据以往经验,在通常情况下超薄刀具热处理工艺操作如下:

1. 装炉:

箱式炉—采用平放于炉底,且注意炉底是否平整
盐浴炉—将产品垂直吊挂在炉中

2. 加热温度的选择:适当提高淬火温度,以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含量。由于奥氏体的比体积较马氏体组织小,可部分抵消由于组织转变所引起的淬火畸变;同时奥氏体的塑性好有利于淬火后热校直。

3. 淬火过程热校直:利用冷却过程的“相变超塑性”直接进行校直,且使用专用卡具在每片产品间加入垫片,加压夹持。如图1、图2 所示为密齿锯片简图及所使用的卡具。
  
图1 图2

4. 回火:回火过程始终夹持在专用卡具中。

使用该热处理工艺我们曾经大量生产过密齿锯片等超薄刀具,但经常出现碎裂现象。这就给生产造成不少损失。
随着各行业生产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加强,不仅刀具产量加大,刀具内在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以及刀具复杂度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超薄刀具也是这样,其中,叶根铣刀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个例。它不仅是一种超薄件,而且其有效尺寸变化极多,刀具精度也很高,这都增加了产品的热处理难度。其外观示意简图(见图3) 。由于其形状复杂,如按以往经验生产,除所需卡具制作难度大外,其产品批次少,造成卡具使用率低,也使卡具成本提高。同时,由于该产品加工难度大,如出现碎裂势也会造成刀具成本加大。为此,我们依据热处理原理,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大胆制定了新的工艺方案。

图3

1 技术要求及热处理工艺

1) 技术要求:

材料:W9Mo3Co4V
规格:φ240×6(mm)
硬度:64~66HRC
平面度:≤0.4mm

2) 设备:

中温盐浴炉(800 ℃~900 ℃)
高温盐炉(1200 ℃~1290 ℃)
2-3-5 盐浴炉(550 ℃~650 ℃)
低温硝盐炉(280 ℃~290 ℃)
淬火卡具(见图4)
回火筐(见图5)


3) 工艺路线:
装卡—中温预热—高温加热—2-3-5分级—低温硝盐—热清洗—校直—装筐回火(三次) —清洗—校直—防锈处理—检查

4) 工艺:

预热:850 ℃~900 ℃6 分钟
最后加热:1220 ℃3 分钟
冷却:580 ℃~620 ℃3 分钟
270 ℃~280 ℃120 分钟
回火:560 ℃60 分钟(三次)

2 减少畸变的措施

1) 装卡: 淬火—垂挂卡具上回火—装专用回筐
2) 适当降低淬火温度:选择在W9Mo3Cr4V钢正常淬火温度下还低5 ℃,主要是为了降低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以降低奥氏体的晶粒尺寸。这样的效果: ①减小了奥氏体向其他组织转变时产生裂纹的可能性。②降低组织转变时体积比③组织转速度有所提高④使贝氏体转变开始点温度升高,从而增大贝氏体的转变量。
3) 采用等温淬火:其转变产物为——下贝氏体(30%)+残余奥氏体+剩余碳化物从而减小变形量,同时也易于校直(残余奥氏体和下贝氏体韧性都较好) 。
4) 淬火后采用热校直:由于此时刀具组织为残余奥氏体,下贝氏体易于校直。
5) 回火时采用专用筐:其有利于①刀具自重减小变形②筐外架保护刀具,减小与其它产品碰撞。

3 小结

采用上述工艺操作后,此次叶根铣刀的热处理工序达到工艺要求。后经数次刀具生产实验,例:规格——φ240×8(mm)错齿三面刃铣刀的热处理,其效果亦良好。即本工艺针对小批量超薄刀具效果良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耿建亭 + 1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6 23:46 , Processed in 0.0445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