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5572|回复: 12

[求助] 学习离子氮化工艺,感谢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2-6-10 19: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厂做渗碳,高频,调制,最近新加了离子氮化炉(附图),虽说有厂家来培训,不过我以前没见过,只在热处理厂见过井式氮化炉,知道个那么回事,操作对于热处理工应该不是多难事,我想求助下工艺,要求氮化层0.35-0.45   HV550-650,工件不大,知道的老师直接给个工艺学习下,感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23-12-25 17: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lee1302 发表于 2022-9-27 20:54
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十几个小时就可以了,出炉温度最好再低些小于150℃,不然氧化影响美观

赞同这位仁兄给的离子氮化工艺,一年过去了,相信楼主对于离子氮化的工艺应该基本掌握了。
离子氮化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温度、时间、电压(450-800V)、气压(150-500Pa)、气体组分(氮气、氢气、氩气、甲烷等)、占空比(进口设备是通断时间)、电流。
如果只有产品材质和硬度与渗层要求的话,只能给出温度和时间,其他的参数用常规参数就可以。想要找到最适合的工艺,就需要详细的了解产品的工作环境、产品外形、白亮层要求等信息。
加几张我接触过的国产离子氮化炉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19: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材质42CrMo  预备热处理是调制280-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7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2-6-11 10: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厂家安装设备的时候都会包调试的,层深好控制呢,温度、时间。但是你这个硬度用什么方法检测,如果检测表面的话,硬度会比这个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13: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dzkyx1314 发表于 2022-6-11 10:02
这个厂家安装设备的时候都会包调试的,层深好控制呢,温度、时间。但是你这个硬度用什么方法检测,如果检测 ...

这样就好 3Q毕竟没搞过,网上搜工艺和好多东西都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3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22-6-21 22:5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500-520℃,电压给到700-800V,根据你的装炉量调整电流大小(调整占空比),如果白亮层想做薄一点,氮气氢气比例按照1:4设定,炉压300左右就够了,如果零件有小孔窄缝需要提高炉压,保守大概50h,出炉温度要低于200℃,不然可能氧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88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2-6-28 14: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设备厂家都要帮助小批量生产合格才能验收的。50h也太长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2-7-9 2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336小红帽 发表于 2022-6-21 22:50
温度500-520℃,电压给到700-800V,根据你的装炉量调整电流大小(调整占空比),如果白亮层想做薄一点,氮气 ...

看了你的回复,知道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下,感谢回答!
1工件上的孔一般小于多少毫米要堵,是不是加大电压孔的地方打弧就会相对小点
2辅助阴极辅助阳极怎么加,我理解是从外壳引出一个铁棒就是辅助阳极,阴极也是一个道理,从工作盘接一个铁棒伸出来就是辅助阴极
3为什么通点的工作盘叫做阴极?是相对的叫法吗?这个阴极是不是火线?
感谢师傅指点迷津!刚接触离子氮化,可能问的问题比较低级,见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2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2-9-27 20: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十几个小时就可以了,出炉温度最好再低些小于150℃,不然氧化影响美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22-9-30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lee1302 发表于 2022-9-27 20:54
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十几个小时就可以了,出炉温度最好再低些小于150℃,不然氧化影响美观

嗯,好的,以后有问题我要多向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1-8 08: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喧阗一剑 发表于 2022-7-9 20:34
看了你的回复,知道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下,感谢回答!
1工件上的孔一般小于多少毫米要 ...

小于0.5mm要堵,阴极和阳极理解差不多,电压越大打弧会越厉害,深度/直径是离子氮化中深孔氮化衡量使用电压的分界点,大于8要特殊注意电压使用,在以上是指其他条件都不变化的情况下,有问题可以联系我136542705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1-10 15: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您家炉子多大的,图片中的两种工艺是两种规格的离子氮化炉的工艺介质流量,温度的话自己设定。 希望能帮到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12-11 16: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子渗氮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可以通过控制渗氮气氛的组成、气压、电参数、温度等因素来控制表面化合物层(俗称白亮层)的结构和扩散层组织,从而满足零件的服役条件和对性能的要求。

      离子渗氮化合物层常遇到的氮化物相有两种:γ,-Fe4N相和ε-Fe2-3N相,离子氮碳共渗(俗称软氮化)还可能出现Fe3C相。γ,单相具有最小的脆性,但耐磨性较差,ε单相脆性也较小,并有较好的耐磨性和抗磨合性能。合金结构钢离子渗氮时一般均得到双相(γ,+ε或ε+γ,)组织,脆性较单相大些,耐磨性较好;离子氮碳共渗得到ε+Fe3C(少量)组织,脆性并不增加,而有最好的耐磨性。

一、影响化合物层中ε和γ,相含量的因素

      影响离子渗氮化合物层结构的因素很多,有渗氮气氛的影响,钢材成分和组织方面的影响,还有渗氮温度、时间、气压等工艺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渗氮气氛的影响

      离子渗氮气氛中氮和碳的含量是影响化合物层相结构的重要因素。

1)气氛含氮量对化合物层相结构的影响

随着气氛含氮量增加,化合物层中ε相含量增多,白亮层也随之增厚。如40Cr钢用氨气渗氮时,ε相含量相当多,改用分解氨后则大大减少。

2)气氛中添加含碳气体将抑制γ,形成,而得到以ε相为主或ε单相结构的化合物层。

如气氛中加入丙烷(C3H8)后,化合物层中ε含量迅速增多,基本由ε单相组成。含碳量再增多则化合物层中开始出现Fe3C ,含碳量继续增多,则Fe3C增多,ε减少直到完全消失。

      离子渗氮需要严格控制气氛中含碳量,使之能得到ε单相或ε+少量Fe3C的双相组织。这样的组织其硬度和耐磨性均比单纯离子氮化有较大提高。如45钢在含80%N2的氮氢气氛中570℃渗氮3小时,表面硬度只有575-603HV0.5,加入丙烷气后,当含碳量达到临界值(不出现Fe3C的最大含碳量)时,ε相化合物层的硬度达730-781 HV0.5。

(二)钢材成分和组织的影响

       随着钢中含碳量及合金元素增加,氮化层中ε相也随之增多。
基体组织硬度较高者,渗氮层表面硬度也较高,而且化合物层较厚,其中ε相也较多。
一般来说,调质组织渗氮化合物层中的ε相含量比正火组织少。

(三)渗氮保温时间的影响

      40Cr钢化合物层厚度在渗氮初期增长较快,保温2-4小时后变化不大。而38CrMoAl钢化合物层厚度则随时间延长而增厚,保温24小时后,这种趋势仍然保持着。
一般合金结构钢在用分解氨渗氮时,随保温时间延长,ε相减少,γ,相增多,长时间保温后,化合物层基本由γ,相组成。

(四)渗氮温度的影响

     40Cr钢渗氮时,从500℃升到达560℃,化合物层中ε和γ,均增加,当升到580-600℃时,ε相突然减少,γ,相数量猛增,当温度升到620℃,γ,相数量急剧减少,升到650℃以上则化合物层分解。


(五)气压的影响

      离子渗氮化合物层的厚度在某一最佳气压下出现最大值,氮化物ε相的含量和气压也有类似的关系。如40Cr钢在530℃渗氮,气压为400Pa时,化合物层中ε相含量最多,而在570℃渗氮,这一气压值为530Pa。

二、获得各种化合物层组织的工艺方法

(一)γ,单相化合物层的获得

      γ,相在室温时它的含氮量为5.7-6.1%,相区狭窄,所以γ,单相化合物层比较薄,通常认为可达8um。碳在γ,相中的溶解度不大,室温时最大溶碳能力为0.2%。由此可见,获得γ,相的条件是渗氮表面贫碳和氮含量偏低。所以降低气氛氮势,强化脱碳过程将有利于γ,的获得。

用以下方法之一,可以获得γ,单相化合物层:

(1)降低气氛的含碳量

      用含氮25%的氮氢混合气或者热分解氨不容易得到γ,单相化合物层,不论是38CrMoAl还是40Cr钢,甚至碳钢都程度不同地含有ε相,若进一步降低气氛含氮量到10%时,上述几种钢材都能得到γ,单相化合物层。

(2)降低炉气压力

       低气压、高电压,强化溅射和脱碳作用,有利于化合物层中γ,的形成。40Cr钢和38CrMoAl钢在含氮25%的氮氢气氛中530℃渗氮,当气压为160Pa时能得到薄薄的γ,单相化合物层,可以在保温前1-3小时内用低气压,而在以后的保温过程中用一般气压渗氮。这样γ,单相层可由1-2um增加到4-5um。提高渗氮温度还能使它进一步增厚。

(3)预脱碳法

       用热分解氨离子渗氮时,只有工业纯铁容易得到γ,单相化合物层。因此可以设想,如果使材料表面先形成一层脱碳层,随后再渗氮,就可以得到γ,单相化合物层。如40Cr和38CrMoAl试样先用氢气起辉升温,达到530℃后保温1小时,然后改用25%N2-H2或热分解氨继续渗氮,都得到了γ,单相化合物层。

(4)延长离子渗氮时间

         碳钢、40Cr等材料用分解氨离子渗氮时,随着渗氮时间延长,化合物层中ε相逐渐减少。

(二)ε单相和ε加少量Fe3C化合物层的获得

       离子氮碳共渗气氛中碳量达到临界值时,就能得到ε单相化合物层。如果超过临界含碳量,则得到ε+Fe3C化合物层。图2给出了45钢在570-590℃离子氮碳共渗3小时,气氛的组成与化合物层组织之间的关系。可见,ε相单相区非常狭窄,在图中仅仅是一条线,即是临界含碳量曲线。这就意味着获得ε单相的工艺性较差,气氛配比必须控制得很严格才能做到。否则经常得到的是ε+Fe3C双相化合物层。而形成ε+Fe3C化合物层的气相配比范围却比较宽,生产上容易控制。Fe3C的存在能提高渗氮层的耐磨性,而且少量Fe3C和ε双相化合物层的脆性并不比ε单相差。因此,离子氮碳共渗获得ε+少量Fe3C化合物层是有利而无害的。图2中阴影所示部分为离子氮碳共渗推荐气氛的配比范围。在阴影内,于570-590℃渗氮3小时,正火45钢表面可以得到15-30um的ε或ε+Fe3C构成的化合物层。气氛含氮量低,含碳量高,化合物层较薄,反之则厚。如果不需要过厚的化合物层,可以把共渗时间缩短至1-2小时。当然,临界含碳量也要作相应调整。

离子氮碳共渗的温度以570-590℃,时间以2-4小时为宜,气压一般用270-530Pa。

氮气加丙烷共渗也同样能得到ε相或ε+Fe3C化合物层。渗层表面呈银灰色,虽然不用氢气,但丙烷中含有的氢足以防止表面氧化。这种工艺不需要氢气,便于在生产中应用。

(三)用酒精和丙酮进行离子软氮化

       目前国内在生产上常用酒精和丙酮进行离子软氮化,也能得到增加化合物层中ε相含量的效果。一般得到ε-Fe2-3(CN)+γ,-Fe4N双相化合物层,但是ε相的含量较普通离子渗氮多,因而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都有进一步提高。

操作时先通氨气升温,到温后在按一定比例送入含碳气氛。酒精和丙酮蒸气是采用负压抽入的办法通入炉内。在氨/乙醇和氨/丙酮的流量比为9/1-7/3范围内,表面硬度以8/2为最高;化合物层的厚度在流量比9/1-8/2范围内变化不大,再增加含碳气氛,化合物层显著减薄;不同流量比对扩散层深度的影响不大。比较氨/乙醇和氨/丙酮这两类气氛,后者能获得更高的表面硬度,较厚的化合物层和较深的扩散层。其混合比以氨/丙酮=9/1-8/2为好。

三、无化合物层渗氮表面的获得

      渗氮时抑制化合物层,形成的纯扩散层组织具有很高的强韧性,称之为高韧性渗氮层。

产生纯扩散层有两种办法:

(一)两段处理法:

      第一段正常离子渗氮,得到γ,或γ,+ε化合物层的扩散层,第二段采用氢、氩等气体辉光放电,靠离子轰击,使已形成的化合物层分解。

(二)控制含氮量:

       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等离子区的低氮势,以避免在表面产生γ,氮化物的晶核。但此时氮势应恰好仅低于临界值,以使扩散层能被氮所饱和,并且在硬度和深度上不致比通常的扩散层加化合物层降低太多。 (end)  

以上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2-17 04:31 , Processed in 0.0567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