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457|回复: 9

[求助] 表面感应淬火的预备热处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1 18: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为什么低碳钢用正火?中碳钢用调质?

签到天数: 21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6-21 19: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低碳钢一般不进行感应淬火,因表面硬度淬不上。采用正火是为后续机加工作切削性能改善用。
而中碳钢采用调质可以使心部保持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经感应淬火后表面硬度、强度高,达到外硬而里柔的性能。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luodan1661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1 20: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观点
低碳钢一般不进行感应淬火,没什么太大的现实意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21: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qinqiang268 的帖子

某型号柴油机的凸轮表面有高的硬度(HRC>50),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Ak>40J),原采用45(含碳量0.45%,AC1=724℃,AC3=780℃)钢,其工艺路线为:预备热处理→粗机械加工+最终热处理→精机械加工,现因工厂库存的45钢已用完,只剩15(含碳量0.15%,AC1=735℃,AC3=864℃)钢,拟用15钢代替,试分析
(1)分析原45钢各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及作用;
(2)改用15钢后,仍按原热处理工序进行能否满足性能要求?为什么?
(3)改用15钢后,为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在心部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应采用何种热处理工艺?画出其工艺曲线,并确定其工艺参数。
请问这个题怎么做?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6-21 23: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试一试答题,错误之处请指正

1,预备热处理为调质,作用是得到心部良好的机械性能,特别是韧性;最终热处理是表面淬火,作用是得到表面高的硬度,达到凸轮表面耐磨的设计要求。
2,改料后仍按原工艺不能满足性能要求。因为含碳量太低,无法用表面淬火方法实现表面硬化,达不到耐磨目的。
3,应把最终热处理设计为渗碳淬火。工艺曲线可以描述为:920度渗碳,碳势1-1.2%,时间根据要求的淬硬深度定,扩散降温到850度保温1小时,碳势0.85-0.90%,水冷,200度左右回火合适时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luodan1661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2 00: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改用15钢感应淬火不妥,表面达不到高硬度,心部也不具有高强度。

签到天数: 21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6-22 09: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漠漠 的帖子

用15#钢仍按原45#钢的工艺路线肯定是行不通的。
如用15#钢,则采用渗碳+淬火、回火来替代,否则机械性能达不到原使用要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08: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wangxingguo644 的帖子

谢谢,讲解的很具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08: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wangxingguo644 的帖子

为什么在有网状渗碳体,不直接进行球化退火,而要进行正火?球状渗碳体体行成的机理是什么?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6-25 11: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漠漠 于 2009-6-23 08:31 发表
为什么在有网状渗碳体,不直接进行球化退火,而要进行正火?球状渗碳体体行成的机理是什么?

没有渗碳,15钢是不会有网状渗碳体的,你得找本书看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9-22 01:29 , Processed in 0.0506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