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5579|回复: 4

[求助] 304不锈钢离子氮化后为什么生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4 08: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公司有一款零件,材料是304不锈钢,但是在离子氮化后一段时间后出现锈斑,求高手分析下
谢谢

签到天数: 33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11-14 10: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渗层的组织状态如何?可参考一下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32131&highlight=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空()离子氮化72小时,HV=800,有一面抛光没有生锈,没有抛光的一面出现锈斑,材料分析是不锈钢304,不知问题是否出在热处理过程 本帖最后由 excellence 于 2009-11-14 20:29 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6 09: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有一个是摆放面,如果有氮化层的地方 按正常工艺做 应该不会生锈。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24-12-11 17: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优良,但硬度低,耐磨性差,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常规离子氮化能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蚀性能明显降低。因此,研究离子氮化对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在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同时,不降低其耐蚀性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离子渗氮前的气体轰击及离子氮化的工艺参数对304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及原因,优化出最佳的工艺方案,并进行了生产验证。结论如下1)讨论了Ar、H_2及两者组合气体轰击时,试样的升温速率、表面形貌和成分、耐蚀性能和钝化膜半导体特性的变化,根据辉光放电理论推导了气体的轰击能量,得出:Ar~+在阴极位降区获得的电场能比H~+大,轰击作用更强,而且Ar~+对Cr原子择优溅射,所以Ar在轰击气体中所占的比例越高,试样的升温速率越大,试样表面越粗糙,表面的Cr元素损失越多,导致钝化膜中Cr_2O_3的含量降低,钝化膜的氧空穴缺陷增多,耐蚀性能降低。确定较佳的轰击气体为Ar:H_2=1:3,几乎没有降低304不锈钢的耐蚀性能。(2)分析了离子氮化的工艺参数对氮化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氮化层的厚度、物相组织、硬度及耐蚀性能的变化,基于等离子体放电理论推导了氮氢比、氮化温度和阴极电压对氮化层产生影响的原因。得出:H_2~+与N_2碰撞时能量转化效率很高,使N_2很容易离解出活性氮原子,但氮化气氛中N_2所占比例过低时,活性氮原子会减少,渗速降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较佳的氮氢比1:3,保温时间6 h,气压600 Pa。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氮化温度和阴极电压。活性氮原子的扩散系数与氮化温度呈指数关系,同时H_2~+和N_2~+获得的电场能随阴极电压的升高而增大,使N_2离解出更多的活性氮原子,所以氮化层随氮化温度和阴极电压的升高而增厚。当氮化温度≤450℃,550 V≤阴极电压≤650 V时,氮化层为高硬的γ_N相,耐蚀性能优良;但是在480℃和750 V时,氮化层析出CrN,造成基体“贫铬”,耐蚀性能明显下降。得出较佳的氮化温度为450℃,阴极电压为650V。(3)将最佳的离子氮化工艺方案的进行了生产验证。最佳工艺是:轰击气体为Ar:H_2=1:3,离子氮化工艺为N_2:H_2=1:3,保温时间6 h,气压600 Pa,氮化温度450℃,阴极电压650 V。验证显示:304不锈钢表壳产品的氮化层厚13.5μm,硬度为1340 HV_(0.05),48 h盐雾试验后没有出现生锈现象,满足设计要求,已经实现了生产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2-20 06:23 , Processed in 0.0436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