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7527|回复: 16

[讨论]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0年第1期部分文章评价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0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3-9 2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理化检验》是我国一本权威的杂志,是我喜爱的杂志。
但我发现物理分册2010年第1期部分文章有问题,如下面的文章是介绍检验奥氏体晶粒度的新方法,我读后认为该方法得到的是铁素体晶粒度。
如果你有兴趣,请仔细读读文章,看看照片,谈谈看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sdust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9 22: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从事专业知识受限,但认为即能形成文章,肯定是建立在实际实验中得出,
除文中提及的20CrMnTiH外,其余钢种本人未曾涉及,如果MYG确实认为结论可能有误,何不通过杂志联系作者,以讨论机理,摆出观点!
即能学习交流,又能交上朋友,何乐不为呢!技术贵在交流、讨论,方能不断进步!

签到天数: 90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21: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朋友既然熟悉20CrMnTiH,应知道图3的显微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或其他组织--原图不太清晰),并未出现奥氏体晶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11 2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相变了,怎么能说是奥氏体晶粒?第2种是氧化法。空冷晶粒也会细化。
第一种感觉是异想天开,搞不懂干嘛要保温2次?最后还要水淬,水淬能够保持奥氏体晶粒?我看只能抑制3次渗碳体析出。 感觉还是对奥氏体到铁素体之间的相变过程,认识上的问题。
呵呵,但杂志能够发表,也许自有道理,希望能够看到使用此种方法机理的表述。

签到天数: 90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3-11 2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feng 朋友,欢迎回来!
认定为铁素体晶粒的理由是:
经过磨制抛光的金相试样,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氧化脱碳,淬火时表面全脱碳层并未发生相变。
稍加磨制,实际的检测面是表面的全脱碳层(原文:试样表面残留一部分氧化层)。
图1~2反映的是全脱碳层中的铁素体晶粒。

又:用3%硝酸酒精溶液能显示淬火状态的奥氏体晶界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11 2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还在诲人不倦啊?呵呵
先说第一种:看他的方法,应该是测定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如是,那应该看930保温一小时的实际晶粒度。为什么要保温2次,另930保温表面氧化后,水淬就能把奥氏体晶粒保存下来么?又不是不锈钢固溶处理,母相保持不变。930度保温,铁素体也会变成奥氏体,冷却又会发生相变,是相变就会有行核和长大的过程,怎么保证原奥氏体晶粒内自产生一个铁素体核心?假如原1个奥氏体内有n个铁素体核心在冷却中形成,那最后照片上的还是奥氏体晶粒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11 21: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在强氧化气氛中,比如碳硫仪内通氧气,直接把表面晶界氧化,最好能够形成内氧化,而后轻抛光,看到的才是实际的 奥氏体晶粒。只是想法,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呵呵
一般做,还是靠苦味酸来显示的,前人已经总结了,很难有突破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12 09: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错在:把高温低碳奥氏体和铁素体相变之间的关系给忽略了。以为快冷形成的铁素体能够把原奥氏体晶粒给显示出来。其实只要看看扩散型相变的形核率公式就明白。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12 11: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标准规定,对c%《0.35%的钢置于900度+-10度加热,以保证试样完全淬透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火,从而获得马氏体组织,经磨制和适当侵蚀后,即可显示完全淬硬为马氏体的原奥氏体晶粒形貌。
在保证淬透的前提下,接下来进行侵蚀剂的试验,即可如何选择较理想地侵蚀剂,使经淬火后的钢晶粒度能完全清晰显示出来。
   饱和苦味酸溶液+洗涤剂10滴
为提高显示奥氏体晶界的清晰度,腐蚀前试样可在230度+-10度下回火,以增加奥氏体晶界的清晰度。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3-12 11: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MYG
楼主,你好,经常听同行说奥氏体晶粒度和铁素体晶粒度,今天看到你的帖子也发现这个问题,但是如何区别奥氏体和铁素体晶粒度呢,他们的显示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签到天数: 90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22: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楼上dangen

本帖最后由 MYG 于 2010-3-13 22:14 编辑

我的理解:
1-过共析钢均为奥氏体晶粒。
2-亚共析钢有奥氏体晶粒或铁素体晶粒之分。铁素体数量较少时,分布在晶界上,可把铁素体构成的网络视为奥氏体晶界,此时评的是奥氏体晶粒度(图1);铁素体数量较多时,不可能在晶界上构成网络,可根据块状铁素体的大小评晶粒度,此时评的是铁素体晶粒度(图2)(通过热处理可得到奥氏体晶粒度)。
图1
图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14 08: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金相新手,来凑个热闹,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望大家海涵
理化检验里介绍的两种材料对应方法其实都是氧化法的改进
在这里注意到两个问题:1.文中作者的氧化温度比国标的高(国标中碳质量分数小于0.35,温度为900度,大于0.35,温度为860度);2.文中对于前两种材料用了两次热处理(国标中只有一次)
因为没有实验过,所以只能在这里猜测原因了:对于第一个问题,因为合金元素高的材料抗氧化性能好,提高温度能是晶界氧化程度,更容易观察,还有就是在这个温度下,能全部奥氏体化,没有国标中的碳含量大于0.35时对应温度因脱碳产生相变的情况。2.对于第二个问题,正常情况下,一次氧化已经形成了氧化晶界,但是在缓冷的情况下,会析出先共析铁素体,这种情况下,直接腐蚀,可能显示出原奥氏体晶界和铁素体晶界,但是增加了一次快冷,加热时原氧化晶界没法消除,晶内因为冷速的问题形成马氏体,这样再腐蚀,是不是就能消除铁素体晶界引起的混淆了?
希望那位高手能验证下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签到天数: 90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21: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新鲜空气:
我认为这两种方法与氧化法无关。
图1图2,试样抛光面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脱碳,检测面位于全脱碳层,全脱碳层的组织全部为铁素体,所以这2张图片反映的是脱碳层中的铁素体晶粒。磨去脱碳层,才能显示出基体的奥氏体晶界。
关于图3,我在3楼已作答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0 10: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说的就是脱碳的影响,一般钢的抗氧化性能越强,脱碳倾向性越大,所以对应这几种钢氧化层区域应该都在全部脱碳层区域,但是即使脱碳,因为温度在912度以上,不会发生因为碳含量降低发生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也就说,即使脱碳,在这个温度,依然是奥氏体,所以氧化的晶界也是奥氏体的晶界。
但是脱碳后,心部和脱碳层是否因为含碳量的不同而影响奥氏体的长大速度,因为不是很了解,不敢断言。

签到天数: 254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4-20 1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楼主的钻研精神表示钦佩,再权威的杂志、书籍都有问题和不足。

签到天数: 90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2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周先生的夸奖。
答新鲜空气:
全脱碳层相当于纯铁,高温奥氏体晶界与室温铁素体晶界不是一回事,请看下图。

表面与基体晶粒大小是否有差异,请看国标的说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1 13: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家达成了共识,即奥氏体晶界氧化在高温时一定能形成,现在考虑的问题就是在冷却过程中,会不会形成新的铁素体晶粒,形成的话,会对分析结果有混淆作用。
先看一下脱碳,根据扩散理论,碳含量从基体到表面会有一个减少趋势,最后稳定的碳含量可能比较小,但不一定是零,这几种金属,有一定的合金含量,现在考虑的是这么样的冷却速度下,能不能使奥氏体直接转化为马氏体,而不是析出先共析铁素体,因为脱碳层在表面,其冷却速度应该非常快,按我的理解,应该可以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也就是说最后应该不会在冷却过程中形成新的铁素体晶粒,那么最后腐蚀显示的应该是高温氧化形成奥氏体的晶粒。
个人观点,仅供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1 05:09 , Processed in 0.0583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