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506|回复: 8

[求助] 何种状态下会出现贝氏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 09: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4-2 19:05 编辑

一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出现上贝 或下贝  ??  要有具体图片更好
不合格状态下的也提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 1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个问题描述不清楚:
   你没有讲明什么材料在什么情况下形成贝氏体。因为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某一温区等温停留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具体到某种钢材,在其贝氏体转变温区等温停留一定时间就会有贝氏体形成,在上贝氏体转变温区等温,就形成上贝氏体,在下贝氏体转变温区等温停留就形成下贝氏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3: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4-2 19:06 编辑

材料42CRMO 怎样做能出现上贝 和下贝
一般什么情况  具体温度 多少会出现贝氏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 18: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4-2 19:07 编辑

你可以看看42CrMo的TTT图(C曲线)就知道它的贝氏体转变温区。大约在550~400℃范围形成上贝氏体,在400~320℃范围形成下贝氏体,而大约在600~550℃形成无碳贝氏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 20: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续冷却时若冷却线穿过B区域也会形成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6 17: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孤鸿踏雪


    您说的无碳贝氏体如何区分呢?再一个请教一下,C曲线的B区域有的是封闭的,如果冷速比较慢,和这个区域没有交集,那达到这个转变温度的话时候转变B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6 19: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贝氏体是刚经过奥氏体化后,过冷到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中温区发生的。根据不同材料可对应不同的C曲线,找到不同的贝氏体区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6 19: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6#  chenlei0228
    无碳贝氏体又称无碳化物贝氏体,产生于亚共析钢,特别是低碳钢中。一般钢经高温奥氏体化后,晶粒粗大,过冷至贝氏体形成温区上部,大约在600~500℃之间可形成无碳贝氏体。研究表明:无碳贝氏体的形成往往有一定条件。一是在硅钢和铝钢中,由于Si和Al抑制渗碳体形成,因而这类钢发生上贝氏体转变时,铁素体条间的奥氏体一直保留至室温,而不析出渗碳体,即铁素体条间存在奥氏体薄膜;二是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在高温区等温时,当相互平行的铁素体形成之后,碳充分向奥氏体中扩散,同时相变驱动力不足以形成更多的铁素体,其条间仍保持奥氏体,形成了无碳,使剩余奥氏体含碳量增高。又因过冷度小,相变驱动力又不足以形成更多的铁素体,因而铁素体条间的奥氏体残留下来,最后得到无碳贝氏体。无碳贝氏体中的铁素体与奥氏体之间也保持严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其亚结构为位错,在抛光的表面也形成浮凸。无碳贝氏体强度较低,韧性虽略高于上贝氏体,但也不是理想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6 20: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材料 看等温转变图 就知道了  呵呵  贝氏体转变属于中温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5-20 20:12 , Processed in 0.0504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