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4293|回复: 6

[讨论] H13的热处理工艺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8 02: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H13是目前比较好的热作模具用钢,我们从事该材料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热处理已经十几年了,在这方面做的也算是比较成功的了,用户反映也比较好。前些天接了一批用H13做的轧制不锈钢管的轧辊,要求硬度HRC55~58。交了3批活了,没有一次看到对方有笑脸的:用里氏硬度计检测硬度,每打5个点就会碰到一个54度多的点,其余四个点都在55 ~57,他们就说不行。关键是检测部位是圆弧面,而且是向外弯曲的圆弧面,本身操作就不太符合要求,按说出现一两处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打平面的地方他们又不认可,嗨,为了他们的这批活,搞得我们头都大了。
   下面是他们厂的一位师傅给我提供的,他们自己使用的一个热处理工艺:井式炉喷煤油保护防止脱碳,850度预热1060度淬火,560度回火3次,大致就是这样的。主要是后面的话:淬火后的硬度一定要低,控制在HRC52度左右,用回火的方法提高硬度使之达到HRC57度。就是这句话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个淬火后硬度是怎么控制的呢?
   这些天,我想了很久了也搞不明白这个问题,请大家给我讲解一下其中的奥妙。如果可行的话,我想试一下看看使用效果好不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8 09: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水与火


    楼主既然做H13压铸模的热处理,那你们的H13最高淬火硬度能淬到58HRC吗?请楼主看看这个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66731&fromuid=314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8 09: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H13是目前比较好的热作模具用钢,我们从事该材料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热处理已经十几年了,在这方面做的也算是 ...
水与火 发表于 2010-11-28 02:23



    “井式炉喷煤油保护加热”,这里面其实暗藏很大玄机,实际上是表面进行了补碳处理,所以它已经不是真正意义的H13了。另外,H13二次硬化峰值回火硬度所对应的回火温度不在560℃附近,而是在500℃左右。

签到天数: 13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11-28 10: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enfuhai 于 2010-11-28 12:35 编辑

超版的解释非常有道理.
使用煤油保护加热,实际上给工件表面渗碳了;
回火硬化,运用的是H13钢二次硬化.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11-28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做冷模,这个工艺不是最优的。而且H13并不是随便一个拿来这种工艺都可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8 20: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合金钢如含有Cr,Mo,V,Ti,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种,经淬火并在500-600℃之间回火时,不仅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到接近淬火钢的高硬度值,它是由于特殊碳化物析出所致。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这句话:淬火后的硬度一定要低,控制在HRC52度左右,用回火的方法提高硬度使之达到HRC57度。目的就是淬火时防止特殊碳化物析出而使硬度偏高,必须在回火时才使特殊碳化物析出而使硬度升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9 02: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问题就是想不明白:淬火硬度是怎么控制在HRC52度的?请有经验的师傅详细讲讲工艺好吗?下面说说我们做的H13及使用效果:前面说了,H13我们主要用做铝型材热挤压模具,其硬度在48~51之间是最合适的,使用寿命明显高于其它硬度范围的模具,这是使用方反映给我们的,事实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了的吧。至于它的淬火硬度,实事求是的说,因为出油温度较高,无法检测硬度,我们第一次回火之后的硬度在HRC55左右;三次回火后控制在49~51。另外,H13回火后的硬度达到HRC58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硬度使用效果不会太好,不赞同采用,用户提出来了我们也只能满足他的要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0 18:42 , Processed in 0.0466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