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5028|回复: 8

[求助] 氮化与软氮化区别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5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3-17 08: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4.性能不同:软氮化处理后的一般硬度较低,所以叫软软氮化.
这个说法不对,这个软是与渗氮比,脆性要小,所以有这样的名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7 07: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7 01: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ZZG 于 2012-3-17 01:07 编辑

3.渗入元素不同:软氮化处理就是低温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氮化只是渗氮;

纠错
    碳氮共渗是氰化,软氮化处理就是氮碳共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17 00: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都是化学热处理;
2.渗层都有白亮层(化合物层).
不同点:
1.温度不同:软氮化处理一般在570~580,而氮化一般在510~540;
2.时间不同:软氮化处理在同样深的渗层要求下所用时间较短;
3.渗入元素不同:软氮化处理就是低温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氮化只是渗氮;
4.性能不同:软氮化处理后的一般硬度较低,所以叫软软氮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0 1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纠错:
碳氮共渗,分为2种一种是低温500~600摄氏度,以渗氮为主;一种是800~900摄氏度,以渗碳为主。
主要是以渗碳为主,也称氰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0 10: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3-20 11:08 编辑
duyongjunhaha 发表于 2012-3-20 10:04
纠错:
碳氮共渗,分为2种一种是低温500~600摄氏度,以渗氮为主;一种是800~900摄氏度,以渗碳为主。
主要 ...


    那是过去的定义,过去中外文献均把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混为一谈,   
     碳氮共渗  碳氮原子同时渗入工件表面的一种化学热处理工艺。起初,液体碳氮共渗是在含氰根的盐浴中进行的,故此,又称氰化。按共渗温度,碳氮共渗可分为低温(500~560℃)、中温(780~850℃)和高温(880~950℃)三种。前者以渗氮为主,又称氮碳共渗,后者以渗碳为主,习惯上所说的碳氮共渗主要指中温气体碳氮共渗。
    (1)液体碳氮共渗  又称为盐浴碳氮共渗。采用含氰化物的盐浴作为共渗介质,利用氰化盐分解产生的活性碳、氮原子进行共渗,也称氰化。
    (2)气体碳氮共渗  把含有C、N原子的气体或液态有机化合物通入炉内,使其在一定温度下析出碳和氮的活性原子并渗入工件表面的工艺。如在渗碳性气氛中添加5~10%的NH3,在650~850℃之间进行15min到3h的处理,然后油冷淬火。气体碳氮共渗不用氰盐,只要把一般气体渗碳设备稍加改装,便可进行共渗处理。
     现在对这两个个概念定义的已经很清楚:

     1.碳氮共渗(Carbonitiding):在奥氏体状态下同时将碳、氮渗入工件表层,并以渗碳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2.氮碳共渗/软氮化(nitrocarburizing):工件表面同时渗入氮和碳,并以渗氮为主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在气体介质中进行的称气体氮碳共渗,在盐浴中进行的氮碳共渗称液体氮碳共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21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软氮化较氮化能获得更深的化合物层,且化合物层不含r'相,软氮化获得的白亮层不脆,后续不需进行机械加工去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7-21 1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软氮化较氮化可获得更好的耐蚀性能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11-8 21: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QT400软氮化,白层硬度可达1000HV左右,故软氮化不软
软氮化通常检测白层深度和白层硬度,不过白层硬度检测一般要保证8um的白层深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8 09:35 , Processed in 0.0543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