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沈老的相识也是源于感应加热。20世纪60年代,沈老担任导师,在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培训阿尔巴尼亚实习生,我们共同把原来学习机械工艺的工程师培养成了阿尔巴尼亚最大机械制造厂的热处理领军人。后来,我们又一起接待了俄罗斯感应加热专家К. З. 舍佩利亚科夫斯基教授,美籍俄罗斯人B.C. 涅姆科夫博士,以及FLUXTROL公司Robert .S.鲁芬尼总经理。在感应热处理领域,我们一起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在长期的合作与交往中,我见证了沈老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积极开朗的生活态度,从沈老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令我受益匪浅。
沈老出生于1930年2月,浙江省平湖市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从离开校门的第一天起,他就满怀热情地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听到国家要建造汽车制造厂时,沈老写信给相关部门,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毅然加入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大军。他刚到汽车厂,接受的任务是参加筹建工具热处理车间,并被任命为高周波淬火负责人。高周波淬火在当时是一门新的热处理技术,刚从苏联引进了新设备与新工艺,一切都要从头学。通过培训与自学,沈老很快掌握了设备使用与工艺,完成了由当时一机部汽车局下发的“部属各厂使用高周波电流感应加热技术文件”的校对任务。1956年,在进口专用感应淬火装置未到达前,他在通用淬火设备上,用自己设计的感应器处理了第一批底盘高频淬火件,为解放牌汽车的顺利投产做出了贡献。后来,沈老与前苏联专家П. А. 兰金一起调试进口高、中频电源,以及第一批汽车感应淬火件的工艺,较快掌握了这门新 技术。
随着国家建设的推进,建设拖拉机厂的项目也提上了日程。刚刚在长春参与制造第一台解放牌汽车的沈老,又转身来到洛阳,参加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试制。当时一拖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他负责开办培训班,编写第一本高频热处理讲义,与前苏联高频电流研究院专家П. Б. 萨莫伊洛夫等一起进行各分厂感应加热设备与工艺的调试,完成了全部拖拉机高频淬火件的试生产。此外,他还到北京等地为拖拉机厂订购的非标感应加热设备解决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