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该用户从未签到
西渡高速钢 发表于 2012-12-5 14:54 首先,我们得假定某一钢种,即所有其它条件相同,仅淬火时因冷却条件的不同,而分别主要获得马氏体组 ...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08 天
[LV.9]以坛为家II
清霜 发表于 2012-11-29 18:00 有点带脊的马氏体,你可以从穿晶或夹角试试,看判断的出来不。但是下贝氏体和针状马氏体一直都有点不好区分 ...
热工女将 发表于 2012-11-30 10:14 给你们发张照片参考一下, 我感觉是:残余奥氏体+马氏体+下贝氏体
签到天数: 256 天
[LV.8]以坛为家I
龙游河边人 发表于 2012-11-30 12:19 对贝氏体的定义一直认识模糊。看了你的回帖,是不是可以认为,奥氏体中析出了C原子的快冷产物就是贝氏体。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zhoutaosky 发表于 2012-12-2 15:20 应该是针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的断面状态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smile_284 发表于 2012-12-6 01:30 猪哥~做的对比试验??。。。都到这么高的温度了,没啥必要了把。。。。 我觉得是残A+M。一般我在检验站制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simonwu 发表于 2012-11-30 15:31 硬度60HRC的是M,下B的是45-50HRC,下B和M本来就很像的,有些时候,只能打打显微硬度了
签到天数: 43 天
[LV.5]常住居民I
雨中情 发表于 2012-11-30 14:40 那如果再结合硬度分析,我们实际打出来的硬度都在60HRC以上。下贝氏体的硬度好像没有这么高吧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4-16 09:06 , Processed in 0.0661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