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8683|回复: 12

[求助] 马氏体的等温转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19 14: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当材料冷却MS以下等温时 会造成马氏体转变量减少 导致残奥增多。
但是在热处理过程中 有些材料冷却MS以下时时间不久 就进行回火(或让材料自回火) 难道这样不导致残奥增多?

如果降温到MS点下 进行等温转变为何残奥还增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19 15: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加工硬化


    楼主先看看这个帖子http://www.rclbbs.com/redirect.p ... 0&fromuid=314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19 15: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讲不能在等温状态下得到马氏体组织,所以楼主题目就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2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是 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冷却到MS点以下一定温度保温 然后再冷却到室温 这时的马氏体量会减少吗?

然后又有一点是很多材料都用自回火 就是冷却到MS点以然后材料又自回火 这时的的马氏体量也同上面会减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1 08: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加工硬化


    当然会减少。因为有些钢种的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有重叠区域,你在Ms点少下一点的温区等温,无疑将发生贝氏体转变,而贝氏体转变是不彻底的,没有发生贝氏体转变的在工件出浴的空冷过程中产生马氏体转变,另外还有一部分奥氏体因发生陈化稳定而导致最终不能发生转变称为残余奥氏体。
    至于贝氏体和马氏体在最终组织中所占的比例,要看这种钢的C曲线特征及实际等温温度与Ms点的相对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1 08: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wycwyc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在等温状态下,不能得到马氏体组织?是指的某一钢种?还是所有的钢种?愿闻其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1 09: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6-21 09:26 编辑

回复 3# wycwyc


    我来替回答6#楼专家的问题:
    根据马氏体相变特点和理论,马氏体时在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过程形成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凡事没有100%,试验研究发现:是材料和转变条件不同,等温形成马氏体也早有发现:等温形成的马氏体最早发现于Mn—Cu钢中,后来又在Fe—Ni—Mn、Fe—Ni—Cr及高锰钢中发现。
    一般碳钢、合金钢中的马氏体都是在连续降温过程形成的,但对GCr15及W18Cr4V等高碳钢和高合金钢,虽然主要是降温形成马氏体,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等温形成马氏体。GCr15钢油冷至室温,降温形成一部分马氏体后,在100℃等温几小时,,就会有等温马氏体形成。
    等温马氏体的出现,说明马氏体形成服从相变的一般规律,也是按形核和长大方式进行的。有人认为马氏体的降温形成和爆发形成都是等温形成的特殊形式:降温形成可看成每个温度上快速等温转变的总和;而爆发形成则可看成是一种速度极大、孕育期极端的等温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6-21 15: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马氏体的转变速度极快;假如在在100℃时发生转变、那么刚到100度时就已转变完成,后来的等温还有什么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1 16: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冷热之间


    看看这个:
    马氏体相变  其初,马氏体只是指钢加热至奥氏体区淬火快冷后得到的组织。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过程叫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发生在很大过冷的情况下,转变速率极高,在转变过程中,没有碳原子的扩散,铁原子间的相邻关系亦保持不变,故称为切变型无扩散相变,又称“协同型”转变。后来发现一些纯金属以及许多铁基合金
和有色金属也会发生这类转变。故现已把金属中具有这种特征的转变过程统称为马氏体转变,其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马氏体转变的重要特征是表面产生浮凸效应,这也是切变型相变的直接证据。马氏体转变时新旧相之间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
   马氏体相变是母相在冷却或形变过程中,以惯习面为不变平面的切变、共格、固态、无扩散相变的产物。
   普遍认为:马氏体组织是奥氏体过冷到低温区(如240℃以下)连续冷却过程所形成,马氏体转变无孕育期,当快冷到MS温度以下时,立即(爆发式)形成马氏体,其数量与等温(保持)时间无关,只随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增多;但后来,不断观察到等温条件下马氏体的形成,终于突破了以往的认识。我国科技工作者曾在研究Fe-Ni-Mn合金和锰钢时观察到,如果当奥氏体冷却到等温转变温度前的冷却过程中尚未产生马氏体,则在马氏体的等温转变开始之前将有一段孕育期,马氏体形成的速度与等温转变的温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与一般等温转变曲线相似的形态。马氏体等温形成的发现,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明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具有与其它相变相同的普遍规律,也是成核和长大的过程。
   目前大多认为,马氏体转变是由两次切变来完成的:先以惯析面为滑移面进行均匀的宏观切变,使试样表面呈现浮凸,然后由于再进行不均匀的微观切变而产生滑移或形变孪晶。当上述切变过程象弹性波似的传播到附近奥氏体中时,具有激发另一片马氏体成长的作用,成为连锁反应,因此,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速度极快,一片马氏体大约在10-7秒内形成。
    马氏体硬度很高,并与含碳量有关,如T8钢的马氏体硬度可达62~65HR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7: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孤鸿踏雪


    再请教老师一句: 如果一般钢在等温时候 奥氏体稳定化了 然后到室温的残奥增多(相比比连续冷却的多)   那么在深冷处理时 其MF点会降低吗? 我想的是到室温的M量少了,而残A多 所以在冷处理时要比连续冷却后的温度还低(即MF点下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1 17: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加工硬化


    说来惭愧,我没有见到过这种情况的介绍。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并不引起Ms点降低,原因是奥氏体陈化稳定并不改变钢的Ms点温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22: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孤鸿踏雪


    老师你好,比如A稳定化后,比没有稳定化的A 在室温的残A多,  而这时深冷处理 前者和后者在一样的MF前转变完吗?  而前者残A多 后者残A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2 11: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加工硬化


    奥化的陈化稳定引起残奥增多,这与Ms点的位置没有必然联系。实践证明,对某种钢,淬火后即使深冷处理Mf点以下,也不能得到100%的马氏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5-22 03:02 , Processed in 0.05708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