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5253|回复: 42

[讨论] 渗碳淬火残奥和马氏体等级稳定控制在3级以内的方法?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2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24-4-16 19: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352834643@qq.co 于 2024-4-18 09:08 编辑

最近来了一个新项目,4320H材料,要求渗碳淬火(CHD550HV1=0.6-1.0),碳化物2级,马氏体和残奥3级。

我们现在的工艺是800℃温锻→等温正火(晶粒度6级或更细,无魏氏组织,无贝氏体)→车加工→渗碳淬火。

渗碳淬火是用的爱协林1.5吨的多用炉,甲醇+丙烷渗碳,中间有做缓冷工艺再二次加热,淬火温度是840。

但是从我们现在的数据来看,不管是870做碳氮共渗还是905做渗碳,都没办法做到马氏体和残奥稳定3级,偶尔有一炉会达到4级,而且要求3级的话,我们肯定要按2级或2.5级来内控。

问题:1、氮甲醇工艺+缓冷+二次淬火如何才能保证马氏体和残奥稳定3级?
2、深冷工艺能改善残奥到什么程度?
3、用真空渗碳能否达到马氏体和残奥稳定3级?

请大家不吝赐教!!!


附注:统计了10000个炉次的检测信息:

普通渗碳淬火工艺,有20%马氏体大于3级,10%残奥大于3级
碳氮共渗淬火工艺,有20%马氏体大于3级,1%残奥大于3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倾向于加深冷工艺来保证残奥,但是马氏体的改善不好搞。
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时候,第一根马氏体会贯穿奥氏体晶粒,因此马氏体的针长相当于奥氏体最大晶粒直径。根据QCT262或者GBT25744,3级马氏体针长0.008mm。根据GBT6394,11级的晶粒尺寸为0.0079。相当于要保证奥氏体晶粒尺寸小于0.008,那么正火退火的晶粒必须要比0.008更小,不知道这个理解对不对?

签到天数: 3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4-18 1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yglf117526 于 2024-4-18 13:32 编辑
dzkyx1314 发表于 2024-4-18 13:03
首先先说正火晶粒度的控制,一般控制在6-8级的样子,这样子做的目的是基二两个条件,一是比渗碳更高 ...


您好,前辈,国内我们一般对渗碳钢,晶粒度要求6-8级的,,,正如苏工讲的,晶粒度6-8级的话,对应的马氏体针的长度22.5-45um。。马氏体级别远远5-6级了,,可实际生产中,马氏体级别都能控制在3级以内,说明渗碳淬火后,表面的碳原子阻碍了晶粒的长大,,,而楼主的马氏体针却达不到3级以内(二次加热淬火都无法达到)。。。。那能否说明楼主的渗碳工艺有问题??工件渗碳后表面的碳原子阻碍晶粒长大的作用被削弱了?  也就是说表面碳浓度不够?




我忽然想起来,,,这个材料的碳合金系数为0.98,,要想达到0.8的表面合金碳浓度,最后的保护碳势大约得0.82  。。。楼主请展示下您的扩散降温保温碳势。。。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4-18 11: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suda 发表于 2024-4-18 11:19
8级晶粒度晶粒的平均直径是22微米,按25744的标准评级就是6级组织,6级晶粒度晶粒的平均直径是44微米,那 ...

可都忽略了表面渗碳后,碳原子对奥氏体晶粒的钉扎作用,会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 所以说  同样的材料,,渗碳淬火表面的晶粒度,跟心部的晶粒度是不同的。。也正说明了碳原子的影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4-17 08: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1、氮甲醇工艺+缓冷+二次淬火如何才能保证马氏体和残奥稳定3级?
2、深冷工艺能改善残奥到什么程度?
3、用真空渗碳能否达到马氏体和残奥稳定3级?

4320H,对应国标就是20CrNi2MoH,该材料的合金系数应该是0.98,在爱协林上位机上模拟一下碳浓度分布。。。这个材料直接淬火也是能满足您的要求的。。您说的带中冷的工艺,按理来说是一定能保证的。。硬化层这么浅的产品,中冷工艺显得有些不太合适了。。。深冷工艺能改善残奥到什么程度?这个看您深冷的工艺流程了,一般渗碳淬火后深冷(对于这个材料,若残奥量大的话,深冷前建议做假回火,防止开裂),然后低温回火,残奥能控制在2级内,对马氏体针没有太大影响。用真空渗碳能否达到?  真空渗碳只是在内氧化,外观,这方面优于气体渗碳。。建议您把金相图片上传一下,没图不好发表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4-17 12: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是马氏体达不到,还是残奥达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6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4-4-17 13: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虑一下渗碳工艺,渗碳的强渗碳势,扩散温度,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6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4-4-18 07: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把等温改成球化退火,同时调低淬火温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24-4-18 08: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352834643@qq.co 于 2024-4-18 09:08 编辑
dzkyx1314 发表于 2024-4-17 12:58
请问楼主是马氏体达不到,还是残奥达不到。


普通渗碳淬火工艺,有20%马氏体大于3级,10%残奥大于3级
碳氮共渗淬火工艺,有20%马氏体大于3级,1%残奥大于3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倾向于加深冷工艺来保证残奥,但是马氏体的改善不好搞。
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时候,第一根马氏体会贯穿奥氏体晶粒,因此马氏体的针长相当于奥氏体最大晶粒直径。根据QCT262或者GBT25744,3级马氏体针长0.008mm。根据GBT6394,11级的晶粒尺寸为0.0079。相当于要保证奥氏体晶粒尺寸小于0.008,那么正火退火的晶粒必须要比0.008更小,不知道这个理解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24-4-18 08: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热处理 发表于 2024-4-17 13:07
考虑一下渗碳工艺,渗碳的强渗碳势,扩散温度,时间。

我们有碳氮共渗,带中间缓冷,也达不到全部3级,马氏体有10%的炉次是4级及以上,残奥是百分之一。统计数据来源于10000个炉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24-4-18 09: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noyarc 发表于 2024-4-18 07:57
看把等温改成球化退火,同时调低淬火温度

相当于保证原始晶粒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2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4-4-18 1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淬火介质可以考虑更改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6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24-4-18 10: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352834643@qq.co 发表于 2024-4-18 09:00
相当于保证原始晶粒度?

主要控制残奥和马氏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4-18 10: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352834643@qq.co 发表于 2024-4-18 08:56
普通渗碳淬火工艺,有20%马氏体大于3级,10%残奥大于3级
碳氮共渗淬火工艺,有20%马氏体大于3级,1%残 ...

     你前面的解释非常正确,但是后面说”正火退火的晶粒必须要比0.008更小“这倒不至于,也不用这样子,正火或者退火控制合适的晶粒就好,主要控制渗碳组织不粗大,然后通过缓冷和二次淬火来实现马氏体等级。
     这个材料要求3级马氏体,而且是完全理解标准的检测(有的厂家要求≤2级,做出来都是1级),是需要一定的控制能力的。这也是我问马氏体还是残奥的原因。
     另外就是缓冷后的组织你们有没有看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8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4-4-18 10: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352834643@qq.co 发表于 2024-4-18 08:56
普通渗碳淬火工艺,有20%马氏体大于3级,10%残奥大于3级
碳氮共渗淬火工艺,有20%马氏体大于3级,1%残 ...

晶粒度和马氏体级别的对应关系:3级马氏体对应11级的晶粒度,这个理解是正确的,日本企业的一些渗碳产品,它的要求就是检淬火后的表面马氏体组织的实际晶粒度,而不是马氏体针的长度。
11级的实际晶粒度在生产中确实很难保证,有时候一个晶粒大一点,按10级评,马氏体就得判4级了。
最后的实际晶粒度主要跟二次淬火时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当然原始组织的晶粒大小也会有影响),所以控制晶粒大小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在满足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下限淬火温度,感觉840还是有点高啦,不妨降低一点试试。
常规正火温度要比淬火温度高,所以正火后的实际晶粒度会在11级以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4-18 10: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yglf117526 于 2024-4-18 12:28 编辑
suda 发表于 2024-4-18 10:42
晶粒度和马氏体级别的对应关系:3级马氏体对应11级的晶粒度,这个理解是正确的,日本企业的一些渗碳产品 ...


而实际生产中,也不可能要求11级的晶粒度的,机加工起来废刀。一般国内要求6-8级。。。 感觉楼主走进死胡同了,,。。还有就是楼主也没讲是局部马氏体针粗大,还是整体。。。。接下来可能还会引出临界变形度的问题    粗晶、混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4-18 10: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352834643@qq.co 发表于 2024-4-18 08:59
我们有碳氮共渗,带中间缓冷,也达不到全部3级,马氏体有10%的炉次是4级及以上,残奥是百分之一。统计数 ...

您最好上图,,您讲的马氏体针3-4级,是局部还是整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8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24-4-18 11: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zyglf117526 发表于 2024-4-18 10:59
您最好上图,,您讲的马氏体针3-4级,是局部还是整体的。。。。。

8级晶粒度晶粒的平均直径是22微米,按25744的标准评级就是6级组织,6级晶粒度晶粒的平均直径是44微米,那就是超过6级的组织。如果按理论来,就是这样的结果,不太好理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2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楼主| 发表于 2024-4-18 11: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zyglf117526 发表于 2024-4-18 10:59
您最好上图,,您讲的马氏体针3-4级,是局部还是整体的。。。。。

我加了您的微信,请通过一下,7215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4-18 1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dzkyx1314 发表于 2024-4-18 10:39
你前面的解释非常正确,但是后面说”正火退火的晶粒必须要比0.008更小“这倒不至于,也不用这样子, ...

前辈您好。这就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了,,比如说我渗碳前的晶粒度是3-5级(无混晶),在正常的渗碳工艺下,渗碳淬火。。晶粒会细化吗?换言之,3-5级的晶粒渗碳淬火后会细化至6-8级吗??有没有这方面的实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4-4-18 11: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352834643@qq.co 发表于 2024-4-18 11:22
我加了您的微信,请通过一下,7215号

谢谢。没收到您添加微信的验证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7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24-4-18 13: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zyglf117526 发表于 2024-4-18 11:39
前辈您好。这就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了,,比如说我渗碳前的晶粒度是3-5级(无混晶),在正常的渗碳工艺下 ...

    首先先说正火晶粒度的控制,一般控制在6-8级的样子,这样子做的目的是基二两个条件,一是比渗碳更高的温度,,二是合适的晶粒奥氏体不容易长大,在后序渗碳长时间保温过程中不会长大。
    如果做得太粗,本本身晶粒就粗大,就是奥氏化有细化,先天不足,后天也好不哪里去了。针对你说的3-5级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情况,先天太粗,渗碳奥氏体过程会有一个细化,但是初始太粗了,细化的就有限了;还有就是细化程度也渗碳工艺有直接关系,这种数据我没有特意收集过。
    再说正火晶粒太细的问题,一般情况默认太细是因为正火温度不足(没有做到比渗碳温度高),这样子做出来的细晶粒,在渗碳淬火过程容易异常长大。(另外还有特殊材料 ,加了阻碍晶粒长大微量,不在这个讨论范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6 06:43 , Processed in 0.0647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