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0146|回复: 24

[求助] “渗层”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9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10-27 13: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般意义上讲的渗层深度是指金相法观察到的 外层+过渡层的一半,还是区别于芯部的全部外层深度?
抑或是有效硬化层深度?
比如说一零件要求渗层2.0-3.0,具体是指哪个意义上的2.0-3.0 ?

签到天数: 41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10-27 14: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是有效硬度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27 14: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指的是有效硬化层深度。比如说有效硬化层深要做到0.5到0.7,那么全硬化层深就要做到0.7到1.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27 14: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公司的渗层都是通过维式硬度计测的,主要参数有HV值、测量位置和测量用的载重量(克)。可以通过金相法来观察、确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27 14: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热处理教科书以及多个行业标准都对“渗层”做出明确的解释与规定,根据不同的产品对号入座就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27 19: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个热闹:
   个人认为,顾名思意,“渗层深度”理当理解为金相法测试的渗碳层深度,与淬不淬火,是否硬化没有关系,所以不能理解为硬度法检测到的“有效硬化层深”。

签到天数: 190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10-27 2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xljh8 于 2010-10-27 22:22 编辑
凑个热闹:
   个人认为,顾名思意,“渗层深度”理当理解为金相法测试的渗碳层深度,与淬不淬火,是否硬化 ...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10-27 19:10



    杨版主所言确有道理,也是大实话。检验时“晴到多云”把握有尺度,奈何“晴到少云”?!

签到天数: 49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09: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个热闹:
   个人认为,顾名思意,“渗层深度”理当理解为金相法测试的渗碳层深度,与淬不淬火,是否硬化 ...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0-10-27 19:10



同意杨版所言。渗层应该指渗碳后零件的特有属性,跟淬不淬火,硬不硬化没有关系。
现把渗层已经局限在“渗碳”这一阶段,但是此时的渗层还包括:
1.、金相法中的:外层+过渡层一半
2、元素分析法:指定碳含量处到表层深度
3、基体以外的全部深度
看到好多资料中渗层多少多少mm,但是没有讲是哪种形式的渗层,所以有此疑惑。莫非有一种默认的形式,不用讲而心知肚明?还是表述的
不严谨?
期望大家的回音。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10-29 09: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大家说的渗层多少mm,指的是有效硬化层深度,一般是以HV550为有效硬化界限。
不知道杨版主是否同意?

签到天数: 7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10-29 09: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种零件采用渗碳后空冷然后在高频淬火的工艺,渗碳后的渗碳层深度就不能用“以HV550为有效硬化界限......”的方法检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29 09: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GB、T7232-1999,
7.24渗碳层 carburized case depth
      由渗碳工件表面向内至含碳量为规定值处的垂直距离
7.25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 carburizing and hardening effective case depth
     由渗碳淬火后的工件表面测定到规定硬度(550HV)处的垂直距离,以Dc表示。测定时用的试验力为9.807N

签到天数: 103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10-29 16: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渗层:就是指渗碳层深度,与有效硬化层是两种概念。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10-29 16: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渗层深度,根据渗剂的量来衡量的,硬化层是另一概念了

签到天数: 49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0 1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greatmanzhang


    感谢张工提供的这个标准《GB/T7232-1999》。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11-2 12: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这里的渗层深度应该是用金相法来测定的,是从表面到过度层的一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 13: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11-2 13:48 编辑

淬火情况下:常用的的为硬度法、成分法和金相法,硬度法为从表面打维氏硬度一直到某个硬度处(中国为550HV,日本为HRC50对应的魏氏硬度,还有其他国家有别的规定。该深度也叫有效硬化深度),但对应的大致含碳量为0.4%左右。所以也有把含碳量0.4%或者0.45%的深度作为深层深度。金相法为自表面测量过共析、共析层和1/2亚共析层的距离作为深层深度。

如果不特别指明,深层深度应该用金相法或者成分法测量。生产中一般用硬度法测量,故楼主所讲的“如果一个零件要求渗层2.0-3.0”这个要求是没有多少客户会这样泛泛要求的。如果客户仅仅这样要求,可以自己采用金相或成分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淬火情况下:常用的的为硬度法、成分法和金相法,硬度法为从表面打维氏硬度一直到某个硬度处(中国为550HV, ...
dec.liu 发表于 2010-11-2 13:10



    “但对应的大致含碳量为0.4%左右。所以也有把含碳量0.4%或者0.45%”这个叫做界限硬度(550HV1)对应的界限含碳量,这个界限含碳量并非一个定值,会因钢种不同而不同(主要是受淬透性影响所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2 18: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GL2453 于 2010-11-2 18:52 编辑

这些说法真的越来越令人迷茫:
相关资料有渗层深度的说法,也可以采用金相法或成分分析法,仲裁时硬度法。
现在的标准:GB/T7232-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GB∕T 9450-2005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都强调硬化层深度这个概念,是否意味着以后的渗碳及氰化都不采用金相法呢(在客户或设计明确要求时除外;HB除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1 2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基本的概念,渗层包括渗碳层、渗铝层、多元渗层等。不只是说渗碳层一种。

签到天数: 496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3-2 08: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渗  层  深  度--对渗碳工艺控制的要求;
有效硬化层深度--零件图纸上的技术要求;
渗  层  深  度 = 有效硬化层深度+精加工余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7 06:31 , Processed in 0.0613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