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所以因为

[讨论] 调质和正火的选择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31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1# 搬运工 的帖子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大截面零件A化后水[或油]冷.结果往往是表层M含量在50%左右的一个区间范围内”

这是高工在下面这个帖子(http://www.rclbbs.com/redirect.p ... o=lastpost#lastpost)中“回火S与回火T各占50%”的来源吗?
这种情况下,正方应该以哪种组织为主来命名工艺呢?(参考129、130楼)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31 1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2# WJFU66 的帖子

“取消目前四把火的概念,全部按组织来划分热处理工艺”我现在还不能完全赞成.。因为,全部按组织来划分热处理工艺,会造成热处理工艺概念的重新定义,而且重新定义后的概念,对一些淬火(强化)后获得的混合组织(尤其是零件各部位比例不同的混合组织),也不能准确描述其工艺性质,相反会使实际操作更加混乱,就象现在的四把火概念不能准确描述大锻件调质工艺一样。我倾向于增加补充概念,如“热强化”、“水冷正火”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5 感谢出招,继续出招!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12: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1#高工、201#王工、202#武工三位专家的帖子

高工提出的“大截面零件A化后水[或油]冷,结果往往是表层M含量在50%左右的一个区间范围内”这样一个问题,确实有点“刁难”人啊,哈哈~~
M组织偏左偏右都还好确定,偏偏来个平衡值,让人左右为难啊!
出现这样的平衡概率应该很少吧?总会偏左偏右吧?(不好意思,有点强词夺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15: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一条定义:淬硬层的深度以M含量50%为标准进行界定。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只要达到50%M含量就应该算调质合格!
请大家指正!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31 15: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2# 老热工 的帖子

武工明显就是反方观点了嘛

回203楼沈工:概率小但毕竟存在,所以也应该正视呀。
回204楼沈工:“淬硬层的深度以M含量50%为标准进行界定”是指心部达到50%M,而高工所指是表面达到50%M,二者还是不同的。但我认为不管哪种情况,只要受尺寸所限虽尽工艺之所能而只能达到那个比例也就算淬火合格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7-31 15: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5# WJFU66 的帖子

是的,这个是有所区别。因为是大(锻)件受尺寸效应的影响,工件表面达到50%M组织,在热处理工艺规范的情况下,应该可以算淬火合格了。
在这一点上正反双方观点算是基本一致了
为什么说基本一致呢?因为还不知道双方其他人的观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31 22: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地说.心部M含量50%.即为淬透.肯定是淬火合格.某些特殊用途材料所要求的淬透层要从表面测至90%.M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31 22: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2# 老热工 的帖子

1.赞同.此观点.2.设计时就应考虑零件热处理后必需具备的性能.所以图纸应给出性能要求,根据性能要求制订热处理工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31 22: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3# 所以因为 的帖子

我的意思是:假如表层获得70%.50%.30%M.属于何种工艺?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感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7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8-1 07: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WJFU66 的帖子

2、如果是淬火到调质(还能不能叫调质?)技术要求范围的下限以下的硬度呢?
那是选择材料有问题或淬火工艺有问题。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欢迎质疑!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7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8-1 07: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excellence 的帖子

我觉得你的理解不对,我们都知道,调质的工艺要求是:淬火+高温回火。而“2.做调质处理时,淬火后的硬度只是调质要求硬度的上限,是否还能称为调质。即使习惯性的称其为调质,其实得到的组织更接近正火组织,是否可定义为正火范畴。”该工艺用较低的温度回火就可以了,因此肯定不能称为调质,倒是可以称为“伪调质”。

签到天数: 27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8-1 08: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所以因为 的帖子

水冷正火也是可以的,其实这和雾冷是一个道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3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3 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7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8-1 08: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所以因为 的帖子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周工所说“热强化”(我叫它“伪调质”〕和你所说水冷正火有本质区别:水冷正火是采用水冷的冷却方式得到正火要求的组织和硬度,而热强化则是淬火后得到比调质硬度上限高的硬度,采用中低温回火得到调质硬度的工艺。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欢迎质疑!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1 08: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一点个人看法:

  讨论的这么热烈,这是一件好事。证明论坛办活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我看了这么多贴,觉得很简单,不就是一个称呼的问题吗?主要是对调质目的()概念的理解。调质的目的()是--获得满意的综和机械性能。为了保证这一性能,对不同的工件有严格的组织,硬度,淬硬层的规定。我认为达到了要求就叫调质。达不到就叫调质不合格,不论使用何种工艺。不必再取一些新名词。太乱了,还有别出一格画蛇添足之嫌。不对之处请大家纠正!

[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09-8-1 09: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欢迎唱反调!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09: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搬运工 于 2009-7-31 22:24 发表
我的意思是:假如表层获得70%.50%.30%M.属于何种工艺?

如果表层获得50%M组织,我认为淬火应该算合格(对大件而言)。但这也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即淬硬层的深度多少为合格?有必要讨论一下!
至于属于何种工艺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也正是我们讨论的中心议题。29#张工的观点我觉得可以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09: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3# lxh510125 的帖子

您认为淬火后得到比调质硬度上限高的硬度,采用中低温回火得到调质硬度的工艺,叫热强化。那么高出调质硬度上限多少为标准呢?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8-2 00: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3# 凌云谷 的帖子

1、仅就退火范畴的一系列术语而言,诸如亚相变点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定义都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指向,而作为总类的“退火”的定义也摒弃了一般教科书上规定的Ac1以上温度限制,因而是较为合理的,但“缓慢冷却”一词却重蹈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烹调技巧中“XX加少许”之类不确定意义的弊端。不知道做菜时都要用天平量取食盐、味精的老外是如何处理这类定义的?
2、您如何看待您所列举的漏洞?所以十分期待您的“二、三、四.................”

[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09-8-2 08: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感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09: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4# renbenfg 的帖子

“我认为达到了要求就叫调质。达不到就叫调质不合格,不论使用何种工艺。不必再取一些新名词。太乱了,还有别出一格画蛇添足之嫌。不对之处请大家纠正!”

付工站在质量检验的立场上,看这个问题自然是十分正确的。
关键是由于工件的尺寸效应,你极尽所能,也无法满足调质的要求,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是否能摒弃“调质”的概念而树立起新的规范的概念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18: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9# 所以因为 的帖子

1.按照''正火的定义''.如何去理解''水冷正火''?2..按照''淬火的定义''怎样去解读''贝氏钢正火''?3.按照''回火的定义''又如何去理解大型铸.锻件正火后的''高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 19: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9# 搬运工 的帖子

1.所以说“正火的定义”不严谨,存在弊端。冷却方法并不重要,关键是得到什么组织,应该以得到的组织来划分热处理工艺类型。
2.这个应该是同样的问题!
3.还没有反应过来大型铸、锻件正火后的“'高回”和“回火的定义”有什么冲突?请高工解释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30 20:17 , Processed in 0.0607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