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所以因为

[讨论] 调质和正火的选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21: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回火定义凌工已说明.有一个淬硬的先决条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 21: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热处理的''四把火''.只有退火的定义是严谨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6 感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9: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3# 凌云谷 及高工的帖子

“回火必定是淬火的后续工艺:即回火的前提是先淬硬,温度条件是低于Ac1。”这是凌工的观点。

对于回火的定义我是这样认为的:回火的温度必须低于Ac1,这点我们是认知相同。
但是对回火的前提是先淬硬,不敢苟同。其原因是有些工件未经热处理(淬硬),但存在加工应力,需要进行消除应力,那么这就不能叫回火?那应该叫什么呢?

[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09-8-3 09:46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 10: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3# 沈工的帖子

       我将183#帖子作了编辑修改,其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件不需要淬火,纯粹是为了机加工后去除应力而采取的Ac1以下的“加热+保温+冷却”的过程,建议写成“去应力退火”。

以下的观念,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

1、对于国家标准上有定义的术语和概念,在工艺文件上我们应该尽量采用标准上的叫法;
2、如果国家标准上没有精确定义的,在图纸、技术文件上就应该写明热处理后的硬度、强度指标、金相要求等,甚至注明工艺过程(如: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法等,在很多美国图纸上经常这样标注热处理技术要求)。

建议大家手头收集一下以下两个标准:
GB/T 7232一1999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SAE J415-1995  (R) DEFINITIONS OF HEAT TREATING TERMS


我想收集一下相应的德国和日本的热处理工艺术语,不知道论坛里哪位大虾有相应的标准?(英文版或中文版)

[ 本帖最后由 凌云谷 于 2009-8-3 10:5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感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8-3 10: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3# 所以因为 的帖子

1、凌工也是引用国标GB/T7232-1999《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中的定义:“回火 tempering---- 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这应该是一般意义上的回火,也说明标准中的定义不严谨。
2、诚如沈工所言,“有些工件未经热处理(淬硬),但存在加工应力,需要进行消除应力,那么这就不能叫回火?”以消除应力为目的的处理工艺有时是混用回火、退火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6 感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 11: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225# 王工的帖子:
国标GB/T7232-1999<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中,对回火的概念明确了范围:仅适用于“淬硬”后再加热到Ac1以下保温、冷却的工艺过程。

王工所说的情况,和SAE J415中有关“回火”的定义比较一致:
SAE J415-1995 (R) DEFINITIONS OF HEAT TREATING TERMS
3.115 Tempering—(a) Reheating a quench hardened or normalized ferrous alloy to a temperature below the transformation range (Ac1) and then cooling at any desired rate. (b) A term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qualifying adjective to designate the relative properties of a particular metal or alloy induced by cold work or heat treatment, or both.

不同国家的标准,在热处理技术术语定义上的不一致性,会造成引进图纸转化过程中热处理术语写法上的异议;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步被默认,相信到一定时候,专家们会加以重视考虑修改、补充国标。


[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09-8-3 11: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6 感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 12: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6# 凌云谷 的帖子

一.SAE J415-1995  (R) DEFINITIONS OF HEAT TREATING TERMS:
(a)中很明确地指明了回火不仅仅只是针对于淬硬后的零件.同时也包括了对正火后的零件的回火处理.二.国标GB/T7232-1999<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中回火的定义与热处理相关书籍中经常提及的零件正火后的回火是矛盾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6 感谢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5# WJFU66 的帖子

是的,关于以消除应力为目的的处理工艺,有二种类型,一种使用的温度比较低,叫去应力回火;另一种使用的温度比较高,叫去应力退火。其性质是一样的。确实象王工说的,有混用的现象。不知道这种“混用”会不会造成概念上的混乱,特别对一些初入门道的新人。感觉有点故弄玄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 22: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疑问请教各位

低碳合金钢一般热处理工艺:正火后进行渗碳。可现在发现了一种情形:热处理工将20CrMnTi当作中碳钢,并进行了调质处理。如果再正火,此钢件会得到什么组织?对此钢件性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各位能否指点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8-4 00: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我是来见证历史的,不是来创造历史的。
楼起超快,英雄太多,观点详尽,无话可说。
终耐不住心痒,老先生又催..........且灌几句。

1.调质和正火的选择,是一个设计层面的问题,不应当是一个工艺执行层面的问题。
虽然调质的性能高于正火,但在设计层面,机件的大小结构尚可调整,还是有回旋余地的。因此在设计层面确定正火代替调质,机件的尺寸和结构也会做相应的调节,所以不用担心诸如强度不足、硬度不够的现象。
所以在设计时,完全可以用正火代替调质。

2.在设计时,没有准确的预见,直到实际中发现因体积效应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时,正火是否可以代替调质(水冷正火?)。
2.1.强度冗余。
在这里,先要确定的是此时的“调质”,对性能的提升已经非常有限。
其次要说明的是机件的设计是有安全系数的。这个安全系数有时会是比较大的。
比如说,实际设计时安全系数选择3,热处理状态选调质。“调质”比正火的总体强度高150%,如果用正火代替“调质”,则安全系数变为2。而此类机件的设计规范中要求安全系数不低于1.8。这样的话,正火还是可以代替调质的。

2.2.刚性构件。
热处理是不能改变刚性的,对于一些以刚性要求为设计条件的零件,正火和“调质”都无所谓。
比如一根轴,设计条件是最大载荷下,扭转角度不能大于多少度。这种轴工作时实际的应力水平,离着退火后的屈服极限还大老远,正火和调质无所谓。
建议取消对这种件正火(或调质)的,到“锻造后需要正火吗”那个帖子里阐述观点。

2.3.组织准备。
以组织准备为目的,作为预备热处理工序的“调质”。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用正火代替。

2.4.降低要求。
能降低要求的零件,可以用正火代替“调质”。

3.调质和调值。
“调值”后的性能不一定比调质差。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完全可以再开一贴,在此不多说。

4.“热强化”=(“水冷正火”?)=“快冷强化”=“淬冷强化”=“淬火强化”=“淬火”
想起《武林外传》里秀才诓杀姬无命那段。
这里“淬火”是字面上的意识,指高温快速冷却。

[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09-8-4 10:4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20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8-4 01: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1# qibao9891 的帖子

高手出招自然非同凡响,有些问题如果有具体例证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05: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认为''用正火代替调质''的提法不妥.理由是.1.如果能够通过正火就能够满足性能要求.还存在要用正火来代替调质吗?2.如果只能够通过调质才能够满足性能要求.那么能用正火来代替调质吗?错误处望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6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47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8-4 09: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常用的“调质”一词(日文也有这一词,是作为外来语使用的),源于前苏联的“调整”一词(可惜不知怎样在此输入俄文),我们翻译成“调质”,并被定义为“淬火+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英文的“Q+T”直译仅为淬火+回火,并未特指高温回火,回火组织可以是多种回火组织。我们将这一组合词指定为“调质”。
2、GB/T7232-1999<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对正火的解释为“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仔细思量,这种解释是有缺陷的,如对于马氏体钢,“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获得的是马氏体,在此空冷即淬火。
3、生产实践中,如何选用调质还是正火,如各位所言,要依据材料、零件结构、尺寸规格、加工工艺流程编排、组织性能要求、生产装备条件等决定,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也给大家有发挥创新的余地。
4、有网友说到刚性,用“刚度”描述,是指零件抗弹性变形的能力;而“强度”是指材料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5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0: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0# qibao9891 的帖子

“调质和调值。
“调值”后的性能不一定比调质差。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完全可以再开一贴,在此不多说。”

希望阿豹先生另外开贴讨论!想象之中都是很精彩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2: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4# 所以因为 的帖子

需要用实例来证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4 13: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2# 搬运工 的帖子

高工,这里所说的“用正火代替调质”的本意是,因尺寸效应进行调质处理时而达不到调质要求,是否可以用正火代替调质?(其实已经是正火处理了)可能我的表述不太清晰,就象热处理某些定义不够严谨一样吧   所以,在此作一说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4: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183#的讨论)

2、国标GB/T7232-1999《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关于4把火热处理术语定义好以后带来的问题(我暂时找了几个漏洞,请大家补充)


   首先,需要假设制订国标GB/T7232-1999的老前辈对热处理术语的理解和我对术语的理解是基本一致(即:183# 备注中对术语的理解)的基础上再作以下讨论。


1)国标GB/T7232-19994把火等热处理术语定义好以后,一些实际在使用的热处理工艺无法用国标GB/T7232-1999中的术语加以描述,如:
a)奥氏体化后在非空气介质中冷却但又不能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情况,按这个GB/T7232标准,没有适用的热处理术语,这种情况既不属于正火(标准中规定正火必须空冷)也不属于淬火(标准中规定淬火必须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

如:低碳、低淬透性、大型构件在奥氏体化后水冷或其它非空冷情况下,由于尺寸效应等因素,实际冷速远远没有达到能形成以贝氏体或马氏体为主的临界冷却速度,获得的可能主要还是珠光体组织(索氏体和屈氏体还是属于珠光体范畴)为主。
这种热处理工艺过程,获得的组织类似于正火的结果,采用的热处理方法类似于淬火的方法,叫正火感到别扭并和国标中正火必须空冷的定义相矛盾,叫淬火又和国标中淬火的定义必须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相差太大。

这是目前国标内热处理术语涵盖面上的漏洞之一。

在这里,先 顺便收集一下 “淬火”一词的中文含义和来源,供大家消遣一下。(未完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贡献值 +1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5 + 15 精彩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5: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237#帖子之一)

“淬火”一词的中文含义和来源

(一)在正式的新华字典里,淬和淬火是这样解释的:
1、基本解释:
cuì 把烧红了的铸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体里一浸立刻取出来,用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淬火、淬砺、淬勉。
2、详细解释:
【名】淬 cuì(形声。从水,卒声。本义:盛水以供淬火的器具)同本义〖quenching vessel
,灭火器也。——《说文》。按,贮水以焠刃之器,其实焠、淬同字,刃出于火,故从火。
【动】
1)淬火〖quench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二以药淬之。——《战国策·燕策》
火与水合为淬。——《汉书·天文志》
以药淬之。——《史记·刺客传》
又如:淬淬黑(如钢铁淬过火一样的颜色);淬砺(淬火磨砺。比喻人刻苦锻炼;勤勉奋发);淬刃(刀刃淬火)
2
)磨〖grind
又如:淬镜(磨镜);淬磨(磨砺;磨炼)
喻磨炼;勉励〖temperoneself〗。如:淬勉(努力奋勉);淬琢(淬炼,琢磨。比喻自勉上进);淬炼(磨炼);淬励(激励;鞭策)
3
)淬火 cuìhuǒ quench〗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突然浸在水或油中使其冷却,以增加硬度
4
)淬亮 cuìliàng spitshine〗靴鞋上非常亮的亮光,尤指部分地用唾沫涂后擦亮的

[ 本帖最后由 凌云谷 于 2009-8-4 15:2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5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4 15: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237#帖子之二)

(二)有一篇关于“淬火”一词来源的文章里写到(以下引用无名氏的文章,仅是引用不代表认可其观点): 
 
    淬火(Hardening or Quenching)


    淬火工艺最早的史料记载见于《汉书.王褒传》中的“清水焠其锋”。

   在专业文献上,人们写的是“淬火cui huǒ”,行业内而读起来又称“蘸火zhàn huǒ”。
   “淬火”是蘸火的正词,“淬火”的古词为“蔯火”,本义是灭火,引申义是“将高温的物体急速冷却的工艺”。
   “蘸火zhàn huǒ”读法已成为专业口头交流的习用词,但文献中又看不到它的存在。
    也就是说,“淬火”是标准词,人们不读它,蘸火是常用词,人们却不写它,这是我国文字中不多见的现象。

   “蘸火”是冷僻词,属于现代词,是文字改革后出现的产物,“蘸”字本义与淬火无关。
   “蘸火”本词为“湛火”:“湛”字读音同“蘸”,而其字形又与水、火有关,符合“水与火合为蔯”之意,字义与“淬火”相通。即:“湛火”为本词,“蘸火”则为假借词。
  
    钢淬火工艺最早的应用见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时代的钢制兵器。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能使钢强化的根本原因是相变,即奥氏体组织通过相变而成为马氏体组织(或贝氏体组织)。


   (以上为引用)


[ 本帖最后由 凌云谷 于 2009-8-4 15: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08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8-4 16: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9# 凌云谷 的帖子

这是百度网站对淬火的解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30 21:03 , Processed in 0.0624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