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霜月

[讨论] 这样的渗层要求合理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21: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谢谢各位的热心关注,我们的多用炉是80年代从美国进口的,已服役多年。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7-20 22: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的帖子

薄壁轴承套圈壁厚有多厚阿
我以前做过该产品
也是给日本人做的
氮碳共渗的话对于Q235硬度能上500HV就不错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7-20 22: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壁厚在2mm左右吧!所以对深层的上限要求才如此苛刻
再要深的话,产品整体脆性会增加,轴承套圈在使用时,一旦由于脆性断裂很危险的,卡在轴承里会出乱子的
以前也吃过这样的官司

[ 本帖最后由 sdust 于 2008-7-21 08:59 编辑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7-21 08: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霜月楼主,我感觉您要求的深度0.05-0.08是不是英寸呀?
一般国外的图纸上都是英寸标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1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薄壁轴承套圈,材料Q235,要求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后表面硬度600~700HV,共渗层厚0.05~0.08mm
做过SPCC材料,要求渗层深度0.06~0.08(550Hv),回火后表面硬度650~700HV。
我们采用工艺为810℃碳氮共渗,淬火油温120℃,回火温度280℃。控制变形量及利于变形调修。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10 感谢提供信息,请能完善相关资料,如采用的何设 ...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7-22 11: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求没错,渗层用多用炉是很难做到的,选择网带炉会比较好点

硬度如果选择载荷小点的,也许可以达到。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22: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纸渗碳层确实没有错。
25楼能控制在0.06~0.08mm,不知采用的是什么设备,碳氮共渗时间如何控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3 0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27#
我们是用日本国內生产的多用炉,装炉量600KG/炉。此渗层的概念是碳氮共渗后,经较高温回火后所达到的有效硬化层深。原渗层也需做深一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sdust + 5 感谢补充!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2: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an 于 2008-7-23 00:01 发表
回复27#
我们是用日本国內生产的多用炉,装炉量600KG/炉。此渗层的概念是碳氮共渗后,经较高温回火后所达到的有效硬化层深。原渗层也需做深一点。

谢谢指点!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7-23 16: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事情(浅渗层)日本人做的太多了。我们这有要求做到0.07-0.2的(HV550有效硬化层),我们控制在0.107-0.117之间!材料是SAPH370和SAPH440!
用的是丰东的多用炉!效果很好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sdust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2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的帖子

确实该向你们学习,我们渗碳零件的渗层公差范围一般都在0.3mm以上,要求这么苛刻这么浅的还真没有遇到过。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7-25 08: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学习不敢!
不过我觉得我们这里只要处理的是日本材料,硬度以及渗层都控制的很好!

但做国内的就不一定能控制到这么好了
大概原因就是国内的材料不稳定造成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5 15: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软氮化,可基本达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26 16: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L-JEQ处理

霜月工程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得可真热闹。题目本身没有错,这是一个既似乎新奇又有好久年代(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热处理技术,日本人命名为‘L-JEQ处理’。
    1,它的原理是把碳素钢加热到略微低于A1温度进行氮碳共渗,由于温度较高,氮势较低,在钢的表层,氮渗入后促使形成奥氏体组织(此时又可渗入一些‘碳’),这种含氮奥氏体使钢的A1点下降到590℃(参见Fe-N相图),在随后的快冷后,生成含氮和碳马氏体组织 ,而氮尚未渗入的次表面,仍然留着原来的组织和低硬度。工艺实例:700~720℃×2h氮碳共渗(渗剂:氨气、甲醇、丙烷‘具体数据不详’),水或油冷,180℃×1.5h回火。有效硬化层深度0.05~0.1mm,≥700HV。
    2,这种工艺仅适用于碳素钢,与我们现在常说的奥氏体氮碳共渗的区别在于没有表面化合物层,从而减低了表层的脆性,这对于簿小零件承受一定变形后不破裂和增加疲劳寿命有特殊的作用。
   仅供参考,请有兴趣的同行继续深入讨论。

[ 本帖最后由 hezj 于 2008-7-26 16:3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6 22:26 , Processed in 0.0508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