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孤鸿踏雪

[讨论] 渗碳产品的渗层控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30 16: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觉得电脑再精确也会出问题!设备再好也会坏!!我的经验是,在渗碳的时候尽量做到渗层的中下线,这样就是出现意外!!要重新淬火!!也有足够的空间!!前提是日常对工艺及试样的检测必须正确。做到万无一失不是没可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6: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醒一下,你就没有类似7#楼zhang先生那样的防范措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个新问题
    同样是一种材料的圆棒(轴类零件)与齿轮渗速是否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1 15: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处理质量归结起来就几点东西:表明硬度,心部硬度,有效硬化层深度,金相组织。
零件原材料稳定,预处理稳定,设备硬件、软件运行正常,渗碳过程碳势、温度、辅料流量基本在可控范围内,淬火油温稳定,每炉通过随炉式样来检测实际渗碳效果,热处理指标质量基本能控制在范围之内。
即使这样也偶尔会出现产品不合格,如变形过大,表面硬度不合格,一般都是设备上的微笑变化而导致,但是因为缺乏对设备的掌握,很难搞清楚原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7 13: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扩散中间取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节。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我很赞同,但调节什么?如何调节?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7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设备再好,也得按人的意愿办事.
我赞成看中间观察样,但是很多企业的观察样的尺寸没有相关的标准.使得观察样的作用没有发挥起来.
我建议使用仿形试样.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4-7 13: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孤鸿踏雪


    回杨工,渗碳因为存在所谓的尖角效应,因此,即使是同样的材料放在同一炉内生产,由于曲率半径不同,最终得到的碳浓度分布和渗层深度情况都会不一样。典型的例子就是齿轮渗碳时,齿顶部分和齿根部分的渗层深度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8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4-7 15: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申兴一 于 2010-4-7 15:29 编辑

回复 24# 孤鸿踏雪


    当然是不一样的,但可以减少误差。如:试样可以和工件一起锻造和预处理,小的工件把试样和工件大小放一样大。大点的可以通过延长保温时间来减少误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5: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29# 申版
    28#楼专家讲得很到位。渗碳产品的渗速具有形貌效应,即使是同一齿轮的轮齿,因其不同部位的形貌(如棱角、凹角、曲率半径等)不同,其渗速是不一样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7 15: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28#  aaron01
    对24#帖所提问题,能否讲讲那个渗速快一些?当然,齿轮的渗层(或有效硬化层)深度是按照GB/8539—2000活QC/T262—1999规定的检测部位测试的。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4-7 18: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孤鸿踏雪


    杨工,你的假设因为没有给出曲率半径R的具体值,无法判定哪个渗速快。所谓尖角效应,具体地说是考虑圆棒的话,同样条件下,R越小,渗层越厚;考虑角度的话,锐角大于直角,直角大于钝角,钝角大于平面,平面大于凹角,在0-360度各种不同的角度中,角度越小,渗层越厚。

  目前国内研究这个课题的相当少,其实渗碳的尖角效应理论是非常实用的,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碳化物一般出现在尖角部位,为什么模数不同的齿轮渗速会有差异,对于渗碳模拟软件的开发运用都是极具意义的,我现在手头用的渗碳模拟软件就是要先输入工件曲率半径数值再计算的,已经考虑到该因素的影响。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20 + 10 精品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4-7 19: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czw2009

我觉得还要再 加上一条:就是防范设备在运行中出现问题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4-7 20: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4-8 08:32 编辑

回复 33# cnszgong


    不知大家对于渗碳工艺在运行过程当中出现的设备故障而停炉或检修后的渗碳层深问题是怎样解决(坚决)的?还是根据试棒?还是有什么更加合理的办法?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4-8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dust 于 2010-4-14 14:13 编辑

回复 30# 孤鸿踏雪


    有关渗碳尖角效应的问题继续灌,呵呵。
  昨天找到我以前的同事,潘老师的弟子李宇的博士毕业论文,说的就是渗碳尖角效应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 1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35#  aaron01
     如果一个轴类工件(比如讲Φ50)和一个模数为4~5的齿轮的渗碳技术要求相同(比如CHD=1.2~1.4),那么采用同一渗碳工艺(不同炉)处理,会是什么结果?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4-8 09: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孤鸿踏雪


    这个问题的定量研究分析,目前国内涉及很少,我个人认为,齿轮CHD检测部位是在节园与齿面渐开线的交点,可以在这个检测点上取与齿形渐开线的内切圆,将该内切圆的半径与圆棒半径进行比较,定性地说,哪个半径小,CHD会深,具体深多少,计算非常复杂,与材料、渗碳工艺、冷却都有关系。
  举个例子,我做过试验,同炉生产的直径800MM壁厚50MM的圈,与直径50MM的试棒,淬火条件一样(因壁厚)一样,但长时间渗碳后CHD差很多,试棒3.9MM,零件在外圆面测得CHD只有3.4MM。
  因此,汽车工业大批量生产一般是直接破坏零件做检测的,或者拿齿形差不多的齿轮废件做试样,就因为试棒很难代表产品的CHD。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 10 有效答疑!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7 17: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一个新问题:
    在连续炉渗碳时,如果需要将有效硬化层深度要求为1.20~1.40mm的产品切换为0.90~1.20mm的产品时,大家一般如何操作?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18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zhang
方法是不是对井式炉可行,但多用炉如何取样,碳片可以做,随炉试样也可以带,但如何在强渗、扩散段取样。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18 10: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孤鸿踏雪


我是个热处理新手,   我们这是多用炉渗碳,个人觉得缩短强渗和扩散段碳势时间,能达到要求吧,好像是强渗缩短30分钟,扩散缩短20钟,渗碳层深可减小0.1mm左右吧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4-18 10: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孤鸿踏雪


    最好是不要动其他参数,只调节拍。
  杨工,需要调节拍的话你们加空盘过渡吗?我们不加的,找点渗层要求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加在过渡的盘里,实在是活多没产能啊,只好这么做。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9 19:12 , Processed in 0.0604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