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wya-8

[讨论] 今天我终于知道了渗碳催渗技术的工艺渗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30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16: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wly_1219 发表于 2012-4-7 16:11
催渗技术现在有专业的催渗剂,一般在炉子边上建设一个催渗剂罐,然后在渗碳的同时滴入催渗剂,加速渗碳。但 ...

感谢回复。
"渗碳的同时滴入催渗剂,加速渗碳...”?
你应该知道F. E. Harris 1943年发表的论文:925℃渗碳,渗碳1小时渗碳层深0.628mm,渗碳2小时渗碳层深0.89mm....数据。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7 17: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wya-8 发表于 2012-4-7 16:39
感谢回复。
"渗碳的同时滴入催渗剂,加速渗碳...”?
你应该知道F. E. Harris 1943年发表的论文:925℃渗 ...

   哈里斯的计算是否考虑了碳势的影响?如果在925℃以不同的碳势进行渗碳,其一小时内能够达到的渗碳层深度一定有所不同。

签到天数: 230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19: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7 17:58
哈里斯的计算是否考虑了碳势的影响?如果在925℃以不同的碳势进行渗碳,其一小时内能够达到的渗碳层深 ...

感谢回复
1. 我在“[Help] how to transtate"normal carburizing"... to chinese”又一次提到Harris公式的前提:
a 渗碳温度下钢表面碳在奥氏体极限(饱和)浓度(a)For normal carburiziong (saturated austenite at the steel surface while at temperature).

2. 当渗碳有意地控制表面碳浓度比奥氏体(饱和)浓度低一点,硬化层深会比公式计算值略少。(When carburizing is purposly controlled to produce surface carbon concentrations somewhat less then saturated ,the case depth will be slightly less then the value derived from Eq 2.  d =Φ√t).

3.《曲线A 渗碳层总深、 曲线B 有效硬化层深 表面含碳量1.1%~饱和含量时、 曲线C 有效硬化层深 表面含碳量0.8~0.9%时、 曲线D 有效硬化层深 表面含碳量0.7~0.8%时。》
  帖中已回答了您的问题。可以推测 Dr.Harris一定研究过了碳势对渗碳的影响,我还未找到。
有不对请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讲解!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8 07: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4-8 07:29 编辑
wya-8 发表于 2012-4-7 19:26
感谢回复
1. 我在“[Help] how to transtate"normal carburizing"... to chinese”又一次提到Harris公式 ...


    是的。由此看来,哈里斯是考虑了碳势对于渗碳行为的影响,但限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条件以及哈里斯本人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当时也可能提不出“碳势”这一概念,但无论如何,哈里斯对渗碳的贡献是巨大而无可否认的。

签到天数: 230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1: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a-8 于 2012-4-8 11:58 编辑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8 07:29
是的。由此看来,哈里斯是考虑了碳势对于渗碳行为的影响,但限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条件以及哈里斯本人 ...


  “是的。由此看来,哈里斯是考虑了碳势对于渗碳行为的影响,但限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条件以及哈里斯本人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当时也可能提不出“碳势”这一概念”
   您是从我的”““[Help] how to transtate"normal carburizing"... to chinese”帖子中作出的判断吗?还是...
   
  “碳势”(carbon potential)这个字好像在书上早已有了的。
   不对请指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8 14: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4-8 16:37 编辑
wya-8 发表于 2012-4-1 14:24
有效硬化层是指表面至表层下极限硬度为HV550(~HRC52)处的垂直距离(大多在150-170℃下回火后)。这样, ...


    关于渗碳淬火产品有效硬化层的界限含碳量:
    过去,我国的渗碳工艺实践中普遍采用金相法和定碳法来确定硬化层深度,这是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得到的渗碳层深度存在一个界限的确定问题,通常,金相法是以渗层表面到心部过渡区一半处为界限;定碳法则是从表面到含碳量0.35%处为界限,即认为这两种方法确定的界限处淬火后的硬度基本上为550HV。事实上,渗碳齿轮淬火后从表面到有效硬化层深度界限硬度550HV处相对应的含碳量并非一定值,而依齿轮用钢的合金成分、淬火冷却状况及工件几何尺寸大小等多种因素而异。以下几个表格的试验数据便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表1 界限含碳量与钢材合金成分的关系(J9)
    钢材种类(牌号)      20MnCr5   SCM420   SAE8620   SAE4320   SCr420   20CrMnTi
    界限含碳量(%)       0.45      0.39     0.48      0.28      0.47     0.39

    表2 不同淬火冷却速度下的界限含碳量
    钢材种类(牌号)      20MnCr5   SCM420   SAE8620   SAE4320   SCr420   20CrMnTi
    淬火冷速:120℃/s      0.46      0.42     0.44      0.38      0.43      ——
              18℃/s       0.50      0.49     0.61      0.65      0.60      ——

    表3 界限含碳量与淬火烈度的关系
    淬火介质         淬火烈度(H)       界限含碳量(%)
    静油(不搅拌)      0.25                0.40
    油(缓慢搅拌)      0.35                0.34
    油(强烈搅拌)      0.60                0.30

    表4 界限含碳量与工件大小(几何尺寸)的关系
    试样直径(mm)              界限含碳量(%)
       Ф25                         0.30
       Ф150                        0.38
   
    以上对比表明,有效硬化层深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在工艺实践中保证有效硬化层深度则需要企业在各自生产条件下对重要的典型产品通过多次试验建立其对应的关系。
    某汽车齿轮厂的试验结果:对Ф20mm的试样,金相法和硬度法检测,层深相差0.27mm,对于m=2~3的齿轮,硬化层深度相差0.05~0.10mm。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8 14: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wya-8 发表于 2012-4-8 11:58
“是的。由此看来,哈里斯是考虑了碳势对于渗碳行为的影响,但限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条件以及哈里斯本人 ...

    惭愧,我在24#楼所做出的判断,是基于自己对哈里斯渗碳方程式中控制因子的判断,如果当时已经建立了可控渗碳的“碳势”概念,为什么哈里斯渗碳方程式中没有体现呢?
    至于可控渗碳技术诞生于何时?“碳势”概念的正式提出和建立又是在那个年代,本人并不知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8 14: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wya-8 发表于 2012-4-7 19:26
感谢回复
1. 我在“[Help] how to transtate"normal carburizing"... to chinese”又一次提到Harris公式 ...

    还有一个新问题希望得到老前辈的解答:
    即您在多个帖子中提到的,对于一定的渗碳材料,在某一温度进行渗碳,使用该材料在这一温度的奥氏体饱和含碳量作为控制碳势,最为经济可靠。那么如何确定某种材料在某一温度渗碳时奥氏体的饱和含碳量呢?设计依据铁碳合金相图吗?如果是,铁碳合金相图来源于铁碳合金的加热和冷却组织转变测试分析,那么不同冶金成分的各种低碳合金结构钢是否适用?

签到天数: 230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9: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ya-8 于 2012-4-8 21:35 编辑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8 14:14
关于渗碳淬火产品有效硬化层的界限含碳量:
    过去,我国的渗碳工艺实践中普遍采用金相法和定碳 ...


1.“有效硬化层深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在工艺实践中保证有效硬化层深度则需要企业在各自生产条件下对重要的典型产品通过多次试验建立其对应的关系。”这应是工艺员的技术贮备。
2.某种渗碳钢某一直径的试样硬化层(的界限含碳量)为一分散带

原电机厂金相高级工程师执行 合金钢:过共析层+共析层为渗碳层深
以上不对请指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30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4-8 19: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亲自见到的催渗技术让我失望。

签到天数: 230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9: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8 14:41
还有一个新问题希望得到老前辈的解答:
    即您在多个帖子中提到的,对于一定的渗碳材料,在某一温 ...

我以前是电机厂的一名热处理工艺员,工厂生产中小型齿轮减速机和车辆起动机,有一些渗碳零件,有的图纸只要求渗碳层深度和
表面硬度,没有查过某种渗碳钢某一渗碳温度的饱和奥氏体碳含量。但电机厂资料室各种手册很多,一般技术数据都可查到。
但我知道近似数值,这个近似数值在“[Help] 对原句的翻译与理解(有关渗碳、扩散方面)”13#已回答。
不对处请指正。

签到天数: 230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0: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处理技师 发表于 2012-4-8 19:35
我亲自见到的催渗技术让我失望。

rclbbs上反应的一些催渗技术问题,应该可以解决的。我只对"工艺温度降低40℃以上渗速不减",现在的催渗技术绝对做不到,除非原工艺水平太低。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4-8 20: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种好的技术都是需要人来维护的,要通过不断的试验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才是最好的。我刚接触催渗,不敢妄下结论。目前的状况是产品入炉,设备自动启动。出了出炉时有人其他时间很难看到有人在观察和监视,好像电脑就是万能的。这种状态下使用催化剂的效果是做1.8mm的产品需要18-20个小时。
所以好的技术一定要去维护的!

签到天数: 230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0: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雁南飞 发表于 2012-4-8 20:30
任何一种好的技术都是需要人来维护的,要通过不断的试验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才是最好的。我刚接触催渗,不敢 ...

你说的从装炉到出炉 d=1.8mm 需18小时, 对吗?有效渗碳时间是多少?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4-8 20: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前辈,升温1个小时就到了。然后电脑自动控制,碳势1.35,到达1.35大概需要2-3小时,降温和保温时间大约1.5小时。
对于自动控制我也是刚接楚。

签到天数: 230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雁南飞 发表于 2012-4-8 20:57
是的前辈,升温1个小时就到了。然后电脑自动控制,碳势1.35,到达1.35大概需要2-3小时,降温和保温时间大约 ...

工艺渗速Φ≥0.509 水平中偏下。个人认为有提高空间。不对请指正。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4-8 22: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wya-8 发表于 2012-4-8 21:19
工艺渗速Φ≥0.509 水平中偏下。个人认为有提高空间。不对请指正。


请教前辈,工艺渗速是怎么计算的?谢谢您!我也认为有提升的空间~!

签到天数: 230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2: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雁南飞 发表于 2012-4-8 22:03
请教前辈,工艺渗速是怎么计算的?谢谢您!我也认为有提升的空间~!

升温1个小时(可能炉温仪表到但零件温度未达到渗碳温度,因为调整期用了2-3小时,太长),调整碳势,3小时,降温和保温时间1.5小时。有效渗碳时间12.5小时。1.8=Φ√12.5 ,Φ=0.509  工艺渗速提法不太恰当。
建议渗碳Cp1.35前数(10)分钟放入一条试棒(φ10×40),Cp1.35时渗碳一个小时 (t=1).取出试棒检查渗碳层深就是渗碳工艺的
Φ值。供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9 11: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处理技师 发表于 2012-4-8 19:35
我亲自见到的催渗技术让我失望。

    催渗技术的实施是有前提条件的。在推广和应用中应由催渗剂制造厂商指导进行,否则,就会因为不得要领而对一项新技术持不信任和否定态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9 11: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处理技师 发表于 2012-4-8 19:35
我亲自见到的催渗技术让我失望。

    关于催渗技术,我在这个帖子http://www.rclbbs.com/forum.php? ... 2608&pid=375218 多有论述,建议李工看一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4 00:50 , Processed in 0.0664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