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myc19741104

[原创] 油淬水冷应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1 14: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31#  tlx
    早期缓冷当然有助于减小变形,但冷却速度控制不当就会造成奥氏体进入马氏体转变温区之前就分解为非马组织,导致工件淬不硬。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4-22 10: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杨工说的情况固然有可能存在,但我在上页中也已提到这种工艺适用于淬透性较好的材料,即过冷奥氏体较为稳定。再者说,如果油淬水冷中有大量非马产生,那么油冷一定也会产生,量也不会比油淬水冷少。
记得有人提出过渗碳后某些钢可油淬水冷,这个我上面的推断就不适合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2 1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43#  tlx322
     这就又回到主题上了。为什么会有油淬水冷工艺呢?也许是哪位大师的杰作。
     我个人认为:在热处理中,对于某种材料而言,如采用普通热处理,既要保证淬火后的硬度,又要尽可能的防止变形开裂,对于高淬透性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空冷淬火、风冷淬火、热浴淬火、油冷淬火等多种单液淬火,而对于一些中等淬透性的钢,根据钢件的淬透性和形状、尺寸效应,可以选用油冷淬火、油—空气双液淬火、热浴分级淬火(严格说这也是一种“热浴—空气”的双液淬火)等,对于淬透性较差的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采用油冷淬火淬不硬时,才选用水淬油冷。
    所以,不知道楼主这个主题“油冷水淬”出于什么目的?“油冷”是为了解决什么?“水淬”的目的又是什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2 10: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37#  YK39
     请讲一讲是如何抑制残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2 10: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种创举,在管理界很流行,叫做“反弹琵琶也动人”。不过还是希望楼主讲解一下“油淬水冷”的具体操作细则,如:油冷时间如何计算?出油的时刻控制?最后的工艺效果如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1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杨工支持。
    我当时淬火是GCr15轴套,用网带炉大批量生产轴承套圈840油淬火160到180回火,一直硬度控制在62HRC左右。当淬火厚壁轴套时淬火温度不变控制保温时间淬回火硬度不足在57HRC,温度提高到850到860度也不起作用。做分析时整体打硬度发现轴套边角处有个别点硬度到60HRC,但整体硬度还是在57HRC左右。我分析是冷却后期速度不够造成的,改变冷却速度要根据生产,工件提升出油池后马上入水冷却,工艺改进后硬度可以达到62HRC。
    如果说有什么理论根据我也说不清,只是一点点实践经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3 13: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干过水淬油冷,没干过油淬水冷!呵呵!关注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5 22: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液淬火,从理论上说,理想的淬火介质是在C曲线上的高温部分冷却速度慢,这是由于此时热应力大,减小变形、开裂问题,低温阶段要求冷速快一些,尽快转变成马氏体,但是现实中很难找找这种介质,所以开放这种介质也是大有作为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6 11: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hg 于 2010-4-26 12:03 编辑

“油淬水冷”我以为是这样的工艺:
在此类高碳合金钢中,由于合金元素的含量又不够高达不到在油中淬透的情况,只能用水冷。在水冷前在C曲线的鼻子之上常有一个预冷,这里的油淬仅是为了缩短预冷的时间,因为不发生相变,在理论上是无需解释的,只是现场经验而已。而后水冷,并以此冷速通过鼻子尖。再以后的水冷是不能冷透的,或是带温出水,或是再转达入油中冷却,否则必将地会发生大概率的淬裂。
我曾在做高碳钢模具时试过此法。但此技术对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这种方法我也不敢开出工艺让工人们使用。仅是我自己试试而已,论坛里好象有人也说过此法。热处理中有许多规则是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在一般条件下,就遵照执行。只是在深谙其中原理,而又有丰富的现场经验时才可一试,不主张推广,更不能轻入产品工艺。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20 + 2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6 12: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可以根据wahg朋友的论述,作进一步的讨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6 20: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51#  沈版
     这个主题讨论到50#楼终于露出冰山一角!
     楼主的主题“油淬水冷”是一种反“水淬油冷”而行之的双液淬火,而50#楼zahg所述乃为“油—水—油”三液淬火,而三液淬火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如果楼主的主帖所要表达的就是“油—水—油”三液淬火的话,我想这个帖子早就结束讨论了,还有什么争议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6 21: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是Gr15,我们用来做冷作模具,要求58—60HRC,当壁厚大于40mm时,我要求必须水淬油冷——800-820加热,水冷至200°C左右快速入油,防止开裂。但是有一类冲压低碳钢板的,壁厚20mm我也必须水淬油冷,不然的话硬度没问题,但就是不耐用。
200°C左右入油原理:过冷奥氏体冷却到Ms线以下时必须缓冷,防止变形开裂,就这样,出水温度掌握不好,还是有开裂的现象。所以我们工人基本技能之一就是水淬油冷技术。
至于楼主直径160的工件,我们也有,幅高140mm,但是中间有通孔,喷水冷却,还是200左右入油。油淬水冷,是不是违背了Ms线以下缓冷的原则?
当然,效果是最重要的,效果出来了,理论可以后来跟上,还是不太明白楼主的工艺。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欢迎质疑!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7 19: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4-28 14:20 编辑

53#  会绑饼子
     关键是楼主至今不能提供(也许是不愿意提供)其“油淬水冷”的具体操作细节(如油淬时间、出油时刻怎么控制、水冷到什么程度等)。其实,如果真是所谓的“油淬水冷”是讲不通的!原因很简单:在应该快冷的珠、贝转变区却要缓冷,而到了开裂敏感区,过冷奥氏体已经避开了分解为非马的区域,应该缓冷时却又快冷,不怕开裂吗?
     按照50# wahg的解释,它仍然是“水淬油冷”双液淬火,只不过是“油预冷”(有别于平常的空气预冷)后“水淬油冷”而已。
     我昨晚又查了查资料,这种“油预冷”水淬的工艺并非所谓的三液淬火。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27 19: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4-28 14:12 编辑

<油淬水冷>怎么还新鲜吗?工件出油后二次冷却,即冷清洗,水温约5度左右,组织可以继续转变,硬度能够提高一些,
最好还是0脱碳保护淬火,增强循环搅拌,增加冷速。
而且没有淬裂危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7 19: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冷却速度对MS点及奥氏体的转变量有些联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7 19: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4-28 14:14 编辑

回复 55# 仙都热工


    能否介绍一下“油淬水冷”基本原理及操作细节?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4-27 21: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耿建亭


    耿工终于露面了,直接给大家解释清楚多好啊!呵呵
淬火速度越大,Ms点越高,不过我记得冷速低时不明显,只有到几千摄氏度每秒时才有较明显影响,我们这个的早期冷速都是油冷,貌似也没联系啊?冷速不管是早期还是后期,只要冷速增大,残奥就会减少。还请耿工系统阐明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7 22: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用10%淬火介质淬火,效果很好。冷到100度左右立即回火,回火后冷到室温再回一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8 14: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液淬火
     对于形状复杂而对淬火变形要求严格的工件,有时双液淬火仍不能达到控制淬火变形,而需要采用冷却能力一次见效的三种淬火介质,称为三液淬火。
    三液淬火多应用于碳素钢制造的小型工件。工件淬火介质中的停留时间,视工件大小、介质性能等因素由操作者灵活掌握,或经试验测出。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4-28 16: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理论推理要以实际生产的结果做为验证,如果楼主试验成功且批量生产出来的品质稳定,说明其中必定有道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望高手能做出有效答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4 23:31 , Processed in 0.0596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