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一张餐巾纸

一道考热处理技师的操作技艺题——平板零件单面渗碳的淬火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8-12 15: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回复 41# 漠视这浮华


    在加热状态下,你的工装是没有什么强度的,而且螺丝也会松掉,所以你的工装可能没有多大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欢迎质疑!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2 16: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做过类似  当时要应对客户,有点瞎搞 两块重叠固体渗  用980渗十个小时 炉泠到800度空冷  加热到800度
水淬油冷  工件约150度出 压校 压住回  松后再回到硬度  达到要求 深度2MM以上 硬度58   变形0.6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8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8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88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8-12 16: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正常渗碳,2块一起。加热不淬火,变形量应该很小,认为可以忽略不计。
2、冷却到室温后,再将2块板使用卡具夹在一起,当然力量越大越好,也不能破坏工件。
3、中频平面感应淬火(1套电源、2套感应器同时双面同速淬火),低温回火。
卡具的位置肯定淬火不好,还没想到别的好东东。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8-12 17: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可以用淬圆盘锯的方法,又能保证硬度,又能保证变形。将渗碳后的工件,降温也好,从新加热也好,出炉后平放在一大铜板上,再压一大铜板,锁紧后入油或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2 17: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qianhongyi


    两块一起叠放渗碳吗?为什么不进行单面扫描加热淬火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2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HRC


    压上铜板不影响冷却效果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2 2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孤鸿踏雪


    硬度应该不是问题关键是变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3 07: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孤鸿踏雪


    硬度应该不是问题关键是变形
斗升小弟 发表于 2010-8-12 21:47



    为什么硬度不是问题?

签到天数: 57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8-13 07: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搞过渗碳!弱弱的问下,这个尺寸,其实也不算大,就不能考虑用厚度为32.5mm左右的钢板在渗碳淬火后,用线切割的办法切开吗?毕竟长宽尺寸只有300×300啊,这么解决变形不知道成不成,或者是否是投机呢?先汗一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09: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张餐巾纸 于 2010-8-13 10:31 编辑

回复50#
   呵,呵!解决问题的途径总是多种多样的,工程师的任务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困难的事情变得容易做好。你这个想法符合这一原则,应当视为‘奇思妙想’。因为想法本身摆脱了用热处理技巧来解决问题的压力,而且具有比较有把握的可行性。尽管线切割后也会产生一些变形,由于事先有一道回火工序,预计变形将小得多。应当是制造这种零件的好方案之一。
    然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木已成舟’,又是考试题。动一动脑筋,显示一下热处理工作者本行的智慧,能否在热处理上找出解决这个有点棘手的问题的办法?上面诸多帖子,获得版主的加分说明,论坛上许多人士是有才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3 14: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烟不离手


    请阁下看清题意,这是一个考题,作为考生是没有建议权和选择余地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3 14: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烟不离手


    阁下有没有算一算300×300这个面积如果用线切割,需要多长时间?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8-13 16: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厚的钢板我也没接触过,但是像这种低碳钢我知道硬度要提高只能将表面碳含量提高,渗碳层加深。
楼主曾经提示非渗碳面淬火后凸起,能否将两块钢板非渗碳面贴在一起固定好,盐浴炉渗碳790℃垂直淬入10%盐水中冷却。不知妥否请各位前辈指教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3 18: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电动工具


    能否谈具体点?怎么固定?用什么固定?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8-13 22: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题,第一个想法就是预变形,可太不现实了。又如楼上所属,两块板焊起来也不知道淬火时是否会开裂,淬后不开裂如何分开而不影响外观。还是都不用的好。
打算采用残奥的塑性来,温度可在800~820,下水或盐水,冷至表面300~350时迅速取出放两个平整厚钢板间用油压机压至室温。
或直接一块板双面渗碳淬火,淬后一面高频退火。(因为凭个人经验,渗碳缓冷后高频一面肯定有变形。)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8-13 2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考技师的题,肯定要刁难一下。由于两面含碳量的不同,淬火肯定要变形:如果两块固定在一起淬火硬度又达不到。既然垂直淬火工件向渗碳面凹,说明是热应力作用的结果。因此,淬火时可让渗碳的一面先入水。(工件平着入水)可有效减少变形。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有条件可以试试!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8-14 07: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此产品只要求表面硬度,如果贴在一起表面硬度应该能够淬起来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8-14 07: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固定,楼主说条件可以随便提,产品条件允许的话四个角钻孔用螺栓固定紧。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8-14 1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qibao9891 于 2010-8-14 10:35 编辑

57楼不是试试的问题,基本是此题正解。

我曾在老帖中说过,淬火冷却主要是追求四种力的平衡。一是热应力,二是组织应力,三是重力和惯性力,四是淬火介质冲击力。从此题来看,后两种力影响较小,主要讨论前两种力的影响。
先看组织应力。高碳面趋涨,低碳面趋缩。
再看热应力。由于高碳面导热性差,造成低碳面先冷,高碳面后冷。也就是低碳面先缩,高碳面后缩。最终高碳面趋缩。

楼主试验结果是高碳面凹进,表明是热应力占主导。那怎样平衡热应力呢?单靠组织应力是平衡不了的,还得减小热应力本身。其操作实质就是加强高碳面的冷却。
所以这个工件并不是以通常的最小阻力方向淬入盐水的,而是高碳面朝向运动方向淬入盐水的。由于此种淬冷操作动作夸张,水花飞溅,因此在前面戏称“芙蓉惊涛掌”。
因为需要用钳子夹住,才能控制淬入方向,所以题中特别提示了“钳子夹住的地方允许软点”。实际上这也是出题者在暗示本题的解法。
采用这种方法,水淬油冷后,变形满足0.8应该比较容易,基本不用矫正。如果作为批量产品来做,手上多少有点数,稳定在0.3以下也能达到。这样的话渗碳深度也就不用到2.0mm了,1.5mm就足够了。



像周工那样将两个工件背靠背焊在一起,如果透热,会出现高碳面先冷,低碳面后冷的现象,与组织应力叠加,最终会出现像“蛤”壳那样的变形。所以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以较快的速度加热,不透热,心部温度宁低勿高。不透热也可以减小蓄热对淬火后硬度的影响。这也是一种解法。



另外说一下此件的校正。
反击法校正实质上属于钳工校正中的延展法校正。
对于此件高碳面凹下低碳面凸出,实际上表明中间的材料相对于四边变长了。这样的话再用反击法打凹点,是长上加长,变形不会变小的。
应该用反击法打四边,使四边延长,这样才能校正变形。由于上述原因,反击法对于此种情况并不适合。

最适合的是热点法校正。
加热无要求的低碳面,不用担心软点,而且效果确实可靠。热点处是收缩的,和反击法正好相反。
其实单靠热点法校正,这道题也能轻松过关。这也是一种解法。

评分

参与人数 2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周建国 + 10 思路清晰,可行性佳。。感谢支持。
孤鸿踏雪 + 10 感谢交流,有你参与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8-14 11: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qibao9891


    个人认为:这个件反击校正根本不可能,热点校正应该是可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4:52 , Processed in 0.0612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