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横笛吹雨

渗碳件淬火不硬问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8-5-27 22: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是不是回火温度出问题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2: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的帖子

不是回火问题,淬火后硬度就偏低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15: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淬火件颜色差异

我们现在两条推杆式渗碳淬火连续炉生产,使用相同的淬火油,观察淬火后工件的表面颜色也不一样,现附上照片(需顺时针旋转99度看),上面黑色的两件是硬度不合格的,其他的是另一连续炉出来的工件,虽然颜色不漂亮但硬度却合格。不知道能否从颜色上判断出点问题来???

[ 本帖最后由 WJFU66 于 2008-5-28 16:5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5-28 20: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的帖子

这样的话,我认为还是冷却方面有问题,可能淬火油有问题了。不知该油用了多久?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2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4# 的帖子

北京华立的快速淬火油Y15-2,用了不到4个月,并且逐渐添加,前些日子化验过没什么问题

签到天数: 63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5-28 20: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冷却不好!!要确认好冷却液的冷却速度!!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8-5-28 2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颜色看是冷却的问题,冷却好的有金属光泽,冷却不好的表层呈现氧化色,说明了工件没有被及时冷下来,建议对冷介质进行检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2: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发现淬火时油面出现大量黄色泡沫,但前些日子刚化验过,见附表,应该没问题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31 13: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不良样品的金相组织,可能是冷却不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 12: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降低碳势,延长扩散时间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6-2 12: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是你的炉子出问题了,积碳后炉子的均温性的不到保证,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低温渗碳,碳浓度不均,即使做金相能看到碳层合格,碳浓度也会不足,碳层基本也是偏下限,可以试试将淬不上硬度的做一下表面含碳量检测就能知道个大概,因为影响渗碳件硬度的先决条件不多,无非是残奥,表面碳浓度,硬化层深度,还有原材料的组织不合格,表面氧化皮 过厚等等,合金渗碳钢对冷却介质的要求并不高,用排除法多查查应该能很快找到毛病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3: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的帖子

谢谢 ,但关于积炭的影响问题,我觉得即使在辐射管上积炭那也只会影响加热速度,但不会造成炉温降低乃至造成低温渗碳、碳浓度不均问题。除非在热电偶上积炭影响温度的正常。但我确实还没检查热电偶情况如何?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6-5 22: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思路是冷却不足。既然油没问题,那多半是搅拌油路有问题。
检查一下冷却搅拌油路,初步的目的有三个,一个是有无影响流量和压力的堵塞和泄漏;第二是有无气泡的混入;第三是槽内有无阻碍搅拌的物体。还有要找出油面平静的原因,非常可疑。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00: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的帖子并告各位专家

近期综合各位意见、建议,从降低渗碳碳势到调整中冷后的加热温度(在降温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提高到890度),硬度基本保住下限硬度,但仍存在硬度不均匀现象,同一件上的硬度差最大5HRC(要求不大于3HRC)。从金相检验结果看,渗层M7-8级并伴有贝氏体、屈氏体产生,无碳化物,心部铁素体时有网状出现,总之还是不合格。我认为原因在于:(1)加热不均。(2)冷却不足。
        目前尚未找出为什么原来硬度、金相都合格而现在却不合格的真正原因,个人还需进一步努力,同时还需要大家帮助。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6-24 02: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下帖子,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在W工提供的检测报告里数据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教一下。
疑问一:华立的今禹15-II油原始指标应是IVF镍铬各金的探头检测的,(我参考了下华立的网站,手头并无其原始数据)最大冷速应该是在105℃/S左右,特性温度应该在680℃左右,最大冷速出现温度应该在620℃左右,而提供的数据应该是银探头测的数据,是否华立检测标准改变?

疑问二:在W工提供的检测报告里,可以看到特性温度点下降了40多℃,这意味着蒸汽膜阶段有加长的迹象,而最大冷速出现的温度也下降了近30℃,出现在454℃,通常在IVF检测标准里,最大冷速对应的区域是在鼻尖区域,若此点下降,意味着在需要快冷的鼻尖区域可能冷速不够,得到的组织也就可能不是马氏体了。由于我本人习惯IVF的数据分析,对银探头不熟悉,不敢妄下结论,提出以上猜测。

W工能否提供IVF标准的检测数据给我看看?
附楼主提供的数据:
淬火油测试结果                        
序号                                    项目        指标        
                                         现用油        新油
1        特性温度(℃)        601.7        642.3
2        特性时间(s)          2.971        3.218
3        介质温度(℃)         80            80
4        最大冷速(℃/s)      342.7        241.9
5        最大冷速温度(℃)  454.8        482.3
6        采样速度(次/s)       200        200
7        对流温度(℃)         340.8        343.2
8        到400℃时间(s)      3.545        4.22
9        到300℃时间(s)      4.525        5.295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8: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 的帖子

谢谢您深夜的回复,并让我知道了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别。上述检测是委托另一单位所作,不是华立出具的结果。今天翻箱倒柜找到了一份华立的原始检验报告。其冷却特性试验方法采用ISO9950,应该是IVF镍铬合金的探头检测的吧。抄录如下: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实测结果(新) 旧油结果      试验方法
闪点(℃)                ≥170            178           170          GB/T3536
燃点(℃)                ≥190            196           186          GB/T3536
特性温度(℃)          ≥650            710           770          ISO9950
最大冷速(℃/s)        ≥95             101            93           ISO9950
最大冷速温度 (℃)                       593           571
运动黏度(mm2/s)    ≤22             15.14         15.76       GB/265
注:上述旧油不是现在的旧油,二是去年的一次检验结果。这段时间没找华立检验。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6-26 1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W工:
   由于刮台风,公司停了两天电,到现在才回复,不好意思。
   老油的最大冷速下降和最大冷速出现温度下降都是正常的,但有一点问题:新油的特性温度比旧油的低太多。 此点有些让我费解。按照常理,最大冷速出现温度下降通常是蒸汽膜阶段加长导致的,而在你的检测结果里蒸汽膜阶段应该是大大缩短了(蒸汽阶段转入沸腾阶段的点就是特性温度点),此次有些矛盾。
    现实生产中油使用1-2个月,冷速略微增加一些,蒸汽膜缩短一些是允许的,因为有可能在生产中,添加剂的溶解更充分,而且油在高温下会产生微量的聚合物,有可能产生类似高温催冷剂的作用。但如您提供的如上数据(特性温度)那么大的差异,有一些异常。

    另外,这并不是您现在所用油的数据,如何帮您分析解决现在淬不硬的问题?
    是否已经解决?W工在考我们?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9: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说考大家实在不敢。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我不懂淬火油检测方法的差别,第二我不相信原厂家能如实给我检测数据,所以才委托另一家检测,没想到数据出入会因手段不同而有这么大差距。
        问题还没解决,如果解决我一定告知这么多关心这事的大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6 20: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用双液淬火,低温回火,就能保证楼主的问题得到解决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20: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的帖子

我这是在连续炉发生的问题,用双液比较困难。并且原来没用双液也没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3 19:01 , Processed in 0.0616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