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孤鸿踏雪

[讨论] 有奖征集17CrNiMo6小模数齿轮渗碳淬火最佳工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5-3 20: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cnszgong 于 2012-5-3 20:08 编辑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5-3 11:08
我相信你的实验结果不是杜撰出来的,但你这个实验结果就是46#楼的工艺结果吗?如果是,请问,你的拉伸取样 ...


回杨工:
       其实这也不是46#楼的工艺。我们这种材料的齿轮模数都比较大。模数一般在6以上。
       46#楼的工艺是通过计算机仿真的结果。取样部位见图(渗碳后先线切割,然后加工成拉伸试样、取样位置不太标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4 09: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cnszgong 发表于 2012-5-3 20:03
回杨工:
       其实这也不是46#楼的工艺。我们这种材料的齿轮模数都比较大。模数一般在6以上。
    ...

    这就对了嘛 所以我说你的46#楼提供的工艺不能满足主题的要求,原来差异产生在这里。

签到天数: 7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2-5-6 17: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材料的采购仅仅控制成分是目前的大趋势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5-8 20: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工:找到最佳工艺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2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cnszgong 发表于 2012-5-8 20:18
杨工:找到最佳工艺没?

惭愧啊,还没有找到突破口呢,何来最佳工艺?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5-8 21: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我的观点并不正确,对这种材料我们是做过实验的。感觉同一厂家同一批次饿材料其芯部硬度从直径25~72的圆柱试样区别并不大。

签到天数: 5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5-8 21: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曾经对这种材料用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试样(一种是本体试样、另一种是专门定制的常规试样)放在同一炉中进行热处理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就是本体试样和常规试样的芯部硬度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 个人观点:即使您现在找到了对这批材料的渗碳最佳工艺,也不一定适合下一批次的相同材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2: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5-9 12:09 编辑
cnszgong 发表于 2012-5-8 21:46
也许我的观点并不正确,对这种材料我们是做过实验的。感觉同一厂家同一批次饿材料其芯部硬度从直径25~72的 ...


我们做的是齿轮产品,齿轮产品的芯部硬度检测点很明确,完全不同与销轴类产品。
   渗碳淬火齿轮的芯部硬度想必只与齿轮材质、齿轮模数和淬火条件有关,芯部硬度的检测点标准规定很明确。但销轴类产品和套类产品的芯部硬度就很难说了,除了与上述几个因素有关外,还与检测位置有很大关系,但这类产品芯部硬度检测位置并无相关标准明确规定,只是根据顾客设计要求或双方约定,所以其不确定度更高一些。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6-14 16: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工,我来说一下个人看法。此产品的难度在于:由于材料合金元素含量高,正常淬火即使是普通淬火油或等温油冷却,芯部硬度必大于图纸的上限要求,也就是说要求芯部硬度HRC36-40,实际淬硬一般会到HRC45左右,而由于表面硬度要求较高,回火温度不能超过250度。表面要求高硬度(不能中高温回火),而芯部硬度又超高(必须通过中温回火),两者相互产生了茅盾。
这个难题不管对谁来说,要想克都有一定难度的。建议:1、定购含碳量、合金元素偏下限的钢材,当然如果批量不是特别大很难采购到。2、使用等温油、或400度左右的盐浴试淬看能否达到图纸要求。目的,直接将芯部淬硬要要求范围内,如果偏高通过回火是无法实现的。
个人之见,仅供参考。本来我对这个产品感兴趣,因设备限制,就无法试做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6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6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6-14 16: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芯部组织要求不严格,还可以试试亚温淬火。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6-15 14: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洁儿 于 2012-6-15 14:15 编辑

杨工:该材料热处理工艺试验的怎么样了?最近也有一齿轮产品,模数4.004,还望杨工多多指导呀!
表面硬度≥680HV,硬度=525HV时,层深为0.5-0.7㎜,心部硬度≥1100N/mm2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6-15 17: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1100N/mm2,还好呀,可上面不要封顶呀,杨工的产品上面还有上限要求的,有个范围就难办了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15 17: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6-15 17:11 编辑
洁儿 发表于 2012-6-15 14:06
杨工:该材料热处理工艺试验的怎么样了?最近也有一齿轮产品,模数4.004,还望杨工多多指导呀!
表面硬度≥ ...


    你这个齿轮担心哪个质量特性值做不合格?

签到天数: 17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7-27 22: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有采用再热的工艺方法可试,其它方案难以达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7 1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渗碳温度910-920℃×1.20CP%保温、空冷→650-660℃保温回火4-6H→810-820℃×0.80-0.85CP%保温、油冷→据淬火硬度取决回火温度、保温→出炉空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鱼 发表于 2012-8-17 11:14
渗碳温度910-920℃×1.20CP%保温、空冷→650-660℃保温回火4-6H→810-820℃×0.80-0.85CP%保温、油冷→据淬 ...

    你觉得这个工艺可行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9 09: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8-17 11:25
你觉得这个工艺可行吗?

个人觉得低温渗碳加少量氨气   不需要扩散直接淬火来降低心部硬度   能弄个样品我试试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0: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qidian 发表于 2012-8-19 09:09
个人觉得低温渗碳加少量氨气   不需要扩散直接淬火来降低心部硬度   能弄个样品我试试么

    你说的低温渗碳是在什么温度范围渗碳?加少量氨,不就是碳氮共渗吗?多高温度淬火?我不用给你弄试样,我给你弄一个,你也未必能弄合格!因为我现在这个17CrNiMo6的材料的化学成分为:
   
    Me(%):0.197~0.202C,0.435~0.439Si,0.601Mn,0.0154P,0.0108S,1.74Cr,0.273Mo,1.56Ni,0.0889Cu。你认为这个化学成分的17CrNiMo6的小模数(mn=2.5~3.5)齿轮,能达到主题要求的芯部硬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19 1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鱼 发表于 2012-8-17 11:14
渗碳温度910-920℃×1.20CP%保温、空冷→650-660℃保温回火4-6H→810-820℃×0.80-0.85CP%保温、油冷→据淬 ...

曾经做过(船舶齿轮),既满足产品心部组织性能,还保证表层及次表层Ar组织符合客户要求,可以试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3: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鱼 发表于 2012-8-19 11:35
曾经做过(船舶齿轮),既满足产品心部组织性能,还保证表层及次表层Ar组织符合客户要求,可以试试!

    请问,你那个船舶齿轮的模数多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7 06:37 , Processed in 0.0611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