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ltw369258

[讨论] 珠光体与铁素体量是如何影响力学性能(加分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17 2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整体来说珠光体量越多强度越大,铁素体量多塑性高,但是珠光体的形貌及本身的特征的不同也会影响钢的力学性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19 19: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素体较软,渗碳体硬而脆,珠光体介于两者之间,是两者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决定了珠光体的力学性能,冷速越大,片层间距越小,力学性能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8 1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共析钢随含碳量的增加,珠光体的比例增大,珠光体的比例增大,强度增大;相同含碳量,珠光体与铁素体的片层距离越短,强度越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7 22: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1-11 20: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的来说,珠光体有利于提高钢的强度、硬度,降低钢的冲击韧性
而铁素体有利于提高钢的韧性,耐腐蚀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1-12 17: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根据杠杆原理可以算出两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但是,根据两组成物的形态,和分布的不同,其性能是有差异的。就一般而言,在组成物的形态和分布不变的情况下,珠光体增加,强度增加,塑性下降;在组成物的数量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77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12-3 10: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两相来说,珠光体是硬相,铁素体是软相,通常情况下,珠光体越多,则强度硬度越高,韧性越低;而铁素体则相反。但也要考虑珠光体片间距的问题和铁素体形态分布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3 18: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珠光体因为里面有渗碳体的存在,所以硬度比铁素体要高,渗碳体和铁素体的相对量可以根据钢的含碳量,利用铁碳相图上的杠杆原理计算得出。
同一种材质珠光体的含量越多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就越高,而韧性和塑性就要下降了。铁素体强度硬度低,韧性塑性好,正好和珠光体相反。
球状珠光体颗粒度越细,它的强度硬度越高,片状珠光体片间距越小,强度越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12-3 2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含碳量多的相对来说珠光体多而铁素体量相对就少,铁素体的塑性好,珠光体强度和硬度好,当然同本有的金相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18 17: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1. P+F亚共析钢中的相对含量,与其力学性能没有完全对应的关系。一般的情况来说,这种组织构成,其RP0.2为Rm的50-70%之间。如果F呈薄网状的话,其强度可达到接近100MPa,屈服550左右,延伸率6-15%。面缩8-25%,晶粒越粗,其延伸和面缩越低。拉伸断口呈典型的结晶状断口。断的位置也常出现意外。如果零件小,得到的晶粒细,特别是微合金化后在晶内分布大量的铁素体,那么屈强比往上走,延伸和面缩也能达到15%,30%的以上的水平。因为从金相上,算含量还不能非常准确细致,建议还是用计算碳当量的方式去对应强度关系。

    2.珠光体性能是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的,定性的讲有一种杠杆原理,珠光体的增加,铁素体自然减少,强度随着珠光体的增多而提高。反过来铁素体的增多,珠光体减少,强度就降低。在低碳钢中,如果珠光体的含量不是很高,对强度的贡献其实也不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钢材的性能还主要看化学成分,控轧控冷和后续热处理工艺。

    3. 由于珠光体强化的脆性矢量较高,珠光体体积分数每增加1%,将使钢的脆性转化温度升高2摄氏度,因此较低的珠光体含量有利于钢的塑性和韧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18 1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硬度随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是一条线性直线,塑性韧性随含碳量的增大而降低,但没有线性关系,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大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转折点是在C%=0.8%左右,原因是含碳量从0.8起继续增大,晶体内生成网状的渗碳体,所以强度反而减小。另外,18楼的朋友公式给错,误导大家了。
应该为亚共析钢 W(F)/ W(P)=(0.77-X)/0.77, 过共析钢W(F)/ W(P)=(X-0.77)/ X   希望大家一样学就不要学盗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18 20: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螺纹钢做过试验,屈服不明显的试样珠光体明显比正常多。这说明珠光体含量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0 09: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珠光体硬而脆,铁素体软而韧性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0 18: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珠光体的平均含碳量为0.77%。由于它是由硬的渗碳体和软的铁素体两相组成的混合物,所以它的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通过淬火加不同温度的回火,得到的组织也不同。淬火加中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的显微组织。淬火加高温回火(也叫调质)得到的组织为回火索体氏体。回火索氏体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2-20 22: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4把火 的帖子
不错,根据杠杆原理可以算出两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但是,根据两组成物的形态,和分布的不同,其性能是有差异的。就一般而言,在组成物的形态和分布不变的情况下,珠光体增加,强度增加,塑性下降;在组成物的数量一定情况下,珠光体的分布越均匀,片距越细致,强度越高。 ”
不能一竿子吧铁素体给打倒,我不这样认为。一般是铁素体不好,但再强的轴承(珠光体)也得润滑油(铁素体)。不只要看铁素体的量,也得看看它的分布状态和形态! 本帖最后由 guyanshuangfei 于 2009-12-20 22:11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2-20 22: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82# shuishou123


“铁素体较软,渗碳体硬而脆,珠光体介于两者之间,是两者的机械混合物”
我不同意您这个机械化合物的提法。珠光体和铁素体不只是简单的力的相互结合。
且机械化合物的性能是1+1=2的。
而它两者是互相配合,有效的组合而形成的。性能不只是2,很可能在某些方面大于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1 12: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这句话 在金属材料学 中 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混合组织的有机体。
细腻的P带来的材料强度显著增强 是和组成P的两个相F和Fe3C 的片层间距有关系,间距愈小,其强度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5 08: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p+f亚共析钢中的相对含量,与其力学性能没有完全对应的关系。一般的情况来说,这种组织构成,其rp0.2为rm的50-70%之间。如果f呈薄网状的话,其强度可达到接近100mpa,屈服550左右,延伸率6-15%。面缩8-25%,晶粒越粗,其延伸和面缩越低。拉伸断口呈典型的结晶状断口。断的位置也常出现意外。如果零件小,得到的晶粒细,特别是微合金化后在晶内分布大量的铁素体,那么屈强比往上走,延伸和面缩也能达到15%,30%的以上的水平。因为从金相上,算含量还不能非常准确细致,建议还是用计算碳当量的方式去对应强度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2-31 13: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新手,看到这样的讨论真是不错,好!希望多见到这样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31 15: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这两种组织的性能。铁素体-软,珠光体-硬度适中。要想塑性好,有延展性,就铁素体多。要想韧性好强度高,耐冲击就珠光体多。根据需要有选择的搭配就行了。这就是你搞热处理,制定工艺的本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5,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8-8 22:51 , Processed in 0.0619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