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横笛吹雨

[讨论] 怎么算淬火合格?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15 00: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哇,这贴没沉还挺火呀。
首先,感谢所以因为老先生对我的鼓励。其次,感谢搬运工先生对我的抬举。接着感谢WJFU66先生抛出的鱼饵、挖下的陷阱以及抬起的杠头。
谢谢大家,眼泪哗哗的啊 。(犯低级错误的时候多了去了,不趁此显摆一下,以后更没机会。)

真不知该接着上回往下说,还是先抬一会杠再走。本来此贴是“怎么算淬火合格”,还是扣一下主题。

我在那个帖子里,主要还是想说:淬火合格的标准,也许每种零件都不一样。
淬火合格的标准并不只是淬的很硬、硬的很深,不脱碳、没软点,不变形等等这些看起来很正统很常规的工艺。
淬火合格还可能包括着淬不硬、硬不深,又脱碳、多软点,大变形等等这些看起来很古怪不平常的情形。

话到这里,有很多的杠没必要抬了。而再接着上回往下说,就有点哗众取宠了。
(其实肚里墨水就这么多,只好见好就收。)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值得鼓励!但不要叫我老先生,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15 09: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WJFU66 的帖子

硬度不均匀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是要分为“能达到而不做”、“很不容易达到或能达到但易于形成淬火开裂”、“条件所限确实达不到”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5 09: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到用户技术要求算合格

达到用户技术要求算合格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5 鼓励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15 12: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豹工和 WJFU66 的争辨的帖子,让人感到单纯提“淬火硬度怎么算合格?”又是个问题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关于“材料----组织-----性能”的老问题吗?   单从正规热处理淬火硬度去考虑,是应当要有一定的规范,但如果从热处理后的机械性能能否满足使用要求上去考虑的话,那热处理的方法(包括淬火硬度)就千奇百怪了。设计上是有一个方法,工艺实施上也有一个规范,使用性能也有一个比较经济理想的要求。这些能否合理统一才是搞热处理的职责之一。否则会出现“出力不讨好”,干得好不如投机取巧的好““热处理质量不行”的的事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12: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qibao9891 的帖子

首先感谢所以因为老先生力邀豹工,其次感谢搬运工先生感动了豹工。
由衷地说,豹工的光临令本帖蓬荜生辉! (感动的)谢谢
技术交流中各持己见的争论其实也就是一种抬杠,尤其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的时候。
发这个帖子的本意主要是围绕调质中的淬火的(包括那个标准),而豹工则是立足于几乎整个热处理淬火范畴内考虑“怎么算淬火合格”。
仍然期待豹工继续为本帖增添光彩:handshake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5 13: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qibao9891 的帖子

如果从LZ问题的标题看'怎么算淬火合格?''这个问题.豹工的回答既是比较全面的.同时也有其独到之处.能让大家学习到一些知识.大家之间产生某些分歧主要是因为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WJFU66 的主题帖中的内容是有具体所指的. 豹工的帖子我很喜欢看. 望多多交流.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有同感!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13: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4# 老热工 的帖子

这两天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1、从零件设计上来说,应该是性能--组织--材料。但热处理技术人员能参与这一过程能有几人,大部分是被动地按照别人设计好了的要求去执行。即使在一些定性定型的产品中不是也存在技术要求不合理的现象吗?有大材小用的也有小材大用的,这种情况下热处理如何循着材料--组织--性能的路子还原出设计中的性能来?这种情况下如何探讨“怎么算淬火合格”呢?------我们不是也只能无奈地说以保证性能为标准吗?
2、怎么算能满足使用要求呢?能装机使用?使用一年?二年?........
3、而要是抛开技术立场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的话,那学问就更大了,有汪版的“洒盐水暴晒”的例子,有“称职的工程师反被炒鱿鱼”的例子,有“质量越差市场越火爆”的例子,这其中的学问又岂是“怎么算淬火合格”这样的问题所能探讨的?
4、所以我认为:技术问题就是纯技术问题,无法掺杂上市场之类问题,否则也就无法讨论了。当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优化工艺节约成本另当别论。
5、所以我觉得调质中“怎么算淬火合格”的讨论前提就是原设计的技术要求是合理的。

[ 本帖最后由 WJFU66 于 2009-7-31 15:5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第一个问题是普遍现象!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0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回复 84# 老热工 的帖子

1、哈,没注意到您把“怎么算淬火合格?”换成了“淬火硬度怎么算合格?”(是笔误?)。这差别可不小,以硬度合格为目的那可就好干多了,只需要“调值”就行。
2、对“怎么算淬火合格?”问题的讨论到现在似乎陷入了迷宫(也许是当局者迷,那么又是什么问题钻入了牛角尖?):淬火是调质的第一道工序,只有淬火质量保证了才能保证最终的质量。所以从保证淬火质量出发提出“怎么算淬火合格?”这一问题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保证质量”这句话本身就流于空谈,调质的质量指标有哪些?与此相对应的淬火质量指标又该如何确定?所以一个本来合理的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讨论前提。这是我对这一讨论到目前为止的一点反思。
3、有几个问题需要大家共同讨论一下:
(1)我在楼上所说的“讨论前提就是原设计的技术要求是合理的”好像很对,但这又将陷于“怎么算合理的设计?”的泥潭。如性能要求合理吗?选材合理吗?而这类问题恰恰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
(2)如果说应该以满足使用要求为目的,那么什么样的使用要求是合理的?使用寿命多长合理?安全性、可靠性有什么具体指标可以反馈到热处理工艺中来并指导操作?这太笼统,并且也还只是一些间接性指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性能指标上来,要靠性能来保证使用要求。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我们不能左右的设计问题上。也许热处理人自身身份的被动性决定了我们只能按照别人(图纸)的规定去执行。
(3)看来我们只能被动地按照图纸要求执行了,但麻烦的是我们讨论的不是最终的调质结果而是调质的第一步淬火工序。其实在主题帖中借用搬运工的话已大致明确了讨论目的,即淬火达到什么样的硬度和组织状态才算合格。前面的讨论大多围绕硬度展开,并且有搬运工的两个帖子可以参考(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B2%B6%C8&page=1和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43298&extra=page%3D1)。(未完待续,太晚了先睡去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3: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一-----对各相关观点的梳理评论)

在帖子(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B2%B6%C8&page=1)中“所以因为”沈工提出“淬火后的硬度如果能接近该材料的理论硬度值,那当然是理想的,但是热处理有尺寸效应,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尺寸,得到的硬度值是有差别的。比如45#理论硬度值是57HRc,如果是小工件,淬火后的硬度一般在53HRc左右,如果工件尺寸比较大,一般也应该有49HRc左右。这是我认为的淬火后的硬度合格范围。”....................
1、这是比较客观实际的标准。即使淬透性最好的材料也存在尺寸效应问题,尺寸越大淬火硬度偏离该材料的理论硬度值越远,那就不止是“49HRc左右”问题了,39HRc、29HRc都有可能,这时我们发现JBT5944-1991中“4.3.2.2a  调质件淬火后高温回火前,其表面硬度应大于硬度要求的上限”才有了实际意义-----------大概尺寸进一步增大,淬火后的硬度几乎要低于调质硬度时也就没必要调质了,干脆用正火代替调质或许是省事省力省财的最佳选择了。
2、所以在材料、尺寸一定的前提下,我坚持“从最大程度地挖掘材料的潜能这一点来说,调质中的淬火的最佳效果应该是获得最高的表面硬度和最大的淬硬深度,这当然也就决定了最大程度地获得马氏体组织。”的观点。同时由于零件类别、材料类别的千差万别,我们也几乎无法确立一个定量的界限硬度值标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7 14: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1.肯定有这样的情况,有效尺寸大于一定的范围,所谓的理论硬度值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已发帖进行讨论: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43419&extra=page%3D1
2.确实是如此,因为零件和材料类别的千差万别,很难确立一个定量的界限硬度值的标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5: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二-----对各相关观点的梳理评论)

哈,看来得跟自己抬一次杠
还是在帖子(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B2%B6%C8&page=3)中,47楼wycwyc先生提出“通过测表面硬度能够了解淬火质量(效果)经验很重要。比如我们调质42CrMoA材料的工件,淬火硬度达到HRC50以上回火后就能达到性能及金相指标,如果淬火后超过HRC54就有裂纹危险。这是我们对此产品的经验。”..................................
1、看来“调质中的淬火的最佳效果应该是获得最高的表面硬度和最大的淬硬深度”中的“最高”定的太绝对了。
2、另外的证明:有相同材料采用水淬比油淬硬度略高的结论,对于适合油淬的材料总不能因为追求“最高硬度”而冒着裂纹危险去选择水淬。
3、由此也进一步证明,不能搞“唯硬度论”。
4、该考虑组织问题了!那么还是用上述帖子中wangxingguo644王工的帖子引出问题吧“从另外一个角度展开思路......我处理的一种42CrMo材料的曲轴,单重约6吨,有性能要求,对硬度的限制范围是240-280HB,还有一点保证淬火质量的要求就是:回火温度不低于560度。”并且59楼herohua提出佐证“我这里老外客户的作业标准中也是规定回火温度不低于1050华氏度.”(1050华氏度约等于565℃)................................
回火温度的介入使摇摇欲坠的硬度立马挺起了腰杆!
只有我自言自语不好,且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22: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上述说法并非崇洋媚外,只是以此做引子而已。
从调质的回火温度看,有高温回火的定义限定了低限温度

即使在咱们国家的很多标准中,对调质组织也有一定的规定。如:调质组织中允许有少量的游离铁素体或碳化物。如同前面所提限定回火温度的做法一样都是在间接提示应该达到怎样的淬火组织。

[ 本帖最后由 WJFU66 于 2009-7-23 19:4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3: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JB/T 8837-2000 内燃机连杆螺栓金相检验中,对最终组织的评定有如下说明:

其中2.2.1“允许有少量铁素体,其含量应不大于3%”这是否意味着淬火组织中马氏体应不低于97%?
当然,限于“连杆螺栓”其尺寸不会太大,所以一般淬火应能保证很高的马氏体比例。那么对于大尺寸零件应保证多高的淬火马氏体比例呢?

[ 本帖最后由 WJFU66 于 2009-7-23 23:5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7-24 07: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7# WJFU66 的帖子

想想也是,有几个设计人员对材料热处理是熟悉的?除了严谨的设计必须进行工艺试验和性能试验外,大多数设计是千篇一律的照猫画虎提出技术要求,其余的事就只交给热处理工作者了。但从一些零件的特殊热处理技术要求上看,人家可是做过热处理工艺试验和性能试验的,要不,能提出(非常规的)特殊需要?
    十几年前,我遇到的设计问题不少,技术部门工艺人员只是简单地按要求编工艺,车间只能执行,没有商讨的余地,到头来,产品出了问题,责任全部在车间生产。吃的苦头太多,我也炼就了对付的路子,把发现设计和工艺存在问题及性能状况全部写成报告提上去(并让相关部门签收)。到时候,别怪我们没有反馈说明,责任不应当归热处理车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0: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4# 老热工 的帖子

不能否认有人根据“热处理工艺试验和性能试验”来提出热处理要求,但现实中类似产品抄袭其它产品要求的很多,由此造成零件本身差异带来的技术要求的不合理。就我所遇到的就有同一客户(也算国内知名企业)不同材料的同类产品提相同要求、不同尺寸而要求相同等问题,遇到这类问题是有的通过交涉对方给予修改,有的不能修改则只能从限制材料成分上解决问题。
您的经验值得借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5 01: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3# WJFU66 的帖子

这可能得看是否有行业或其它的标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10: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6# 搬运工 的帖子

确实,对于已实现标准化生产的零件来说是有“法”可依的。
关键是很多件只有硬度要求但没有什么标准制约,这又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尺寸较小的能淬透的零件,正常的淬火操作获得正常的组织,最终可保证调质质量。这种情况本没有必要讨论,但老热工在下面这个帖子(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43259&highlight=)中提出了一个水淬调质和油淬调质的的差别问题,不妨从纯技术方面讨论一下最好的淬火应该是水淬的还是油淬的?
2、而对于尺寸较小的能淬透的零件因不规范的淬火操作(包括加热、冷却等个方面)获得大量非马组织,无法保证最终的质量,前面多有讨论。这类问题,淬火不合格是肯定的,其后续处理(1)要么直接返修(这是负责的态度),(2)要么因为零件本身性能要求较低而可以较低温度回火保证硬度交货(这应该以经过客户许可为前提),(3)要么出于经济利益驱动而低温回火以“假调质”状态交货(这已超出技术范畴,只能在道德法庭上辩论了)。
3、较大尺寸的零件,正常淬火操作只能获得一定深度的淬硬层的情况。我觉得还是应该以最大限度获得表面硬度和淬硬层深度作为淬火合格与否的标准。当然这太定性了,实际操作上也不好参照执行。
(1)这时如果有回火温度的限定,达不到一定的表面硬度和淬硬层深度你就经受不起规定的回火温度的考验,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2)如果连回火温度也没有限定,应该怎么办?如何衡量淬火的效果好坏?如果从调质的定义出发,是否可以以高温回火的下限温度500℃作为一个温度限制?但不管碳素钢还是合金钢都以500℃来限定似乎也不合理。那应该怎么办?
4、大尺寸零件,大到淬火都不能保证获得马氏体了,这时的“淬火+高温回火”已实在算不上调质了。应该不在本帖讨论范围。相关讨论可参考帖子《调质和正火的选择》(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43419&highlight=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7 22: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局部软点硬度也应达到50%马氏体的硬度”这种硬度检测和组织的检测,如何在产品中实施呢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2: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 lfmg81 的帖子

我的理解是,“局部软点硬度也应达到50%马氏体的硬度”只是作为对已淬火件的盖棺定论的检测标准,用以判断其合格与否。如果能提前实施也就没有软点了。造成软点的因素很多,有加热因素也有冷却因素甚至还有材料本身的因素,提前在这些方面多考虑应该也能有效预防软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9 20: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一朋友就遇到淬火硬度方面的问题...25MnB履带板淬火.产品要求淬.回火后硬度是HRC38--42.淬火水池太小.产品淬火硬度范围为HRC25--49.[说明:老板接的新订单.量较大.长期配套.老板一不愿减装炉量.二是要建新厂时才考虑淬火水池问题].我回答说.要是这样.终会失去订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6 11:52 , Processed in 0.06710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