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孤鸿踏雪

[讨论] 40Cr或42CrMo调质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2 13: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这个没什么问题。现在的材料一般都用水淬,油淬八成是上不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4: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tdwrcl


    请你关注一下http://www.rclbbs.com/redirect.p ... 7&fromuid=31405的18#帖,能否给予解释!

签到天数: 7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7-22 16: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7-22 18:02 编辑

回复 19# 杨青海


    开始我在一些资料上看到说冷却速度越快,晶粒 越细后  我就在现场亲自实验的结果,同种材料,同样的温度,淬水出来的晶粒就是要粗过淬油!
这个问题要从马氏体转变过程来解释:马氏体的形成同样要经过形核和长大的过程,材料经过奥氏体化后,如果冷却速度小于临界冷却速度,将得到珠光体组织,珠光体在晶界处形核并长大,直到碰到另一个珠光体晶核长大停止,这个过程时间相对较长(相对于马氏体转变)形核率是主要矛盾,长大是次要要矛盾,因此,冷却速度越快形核越多,晶粒越细。如果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将得到马氏体组织,同理马氏体在晶界处形核并长大直到碰到另一个马氏体晶核长大停止,这个过程时间相对较短(相对于珠光体转变)形核率是次要矛盾,长大是主要矛盾,水冷速度快瞬间的形核数量基本决定了最后的晶粒尺寸,而油冷则在马氏体形核长大过程中又不断有新的马氏体核形成并长大,最终有更多的晶粒,因此晶粒更细。
个人见解,不知是否满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感谢交流,感谢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7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7-22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碳马氏体的超温淬火情况下的金相组织中可以看到马氏体针、残奥与晶粒度的关系,马氏体针越细晶粒也越细,一片马氏体针长大碰到另一片马氏体时长大停止,二次细一点的马氏体针在剩下的残奥中重一次马氏体针处形核并按上述机制长大,以下又有三次、四次马氏体针的形核长大,水淬时很难看到三次甚至二次马氏体针,而油淬则能看到三次甚至四次马氏体针,受后期马氏体形核长大的影响(油淬后期更多)油淬的一次马氏体针也要细一些。依据这个原理也可以解释油冷的残奥要少于水冷,因马氏体转变属于共格切变,其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核也显得十分珍贵。当然这种转变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估计还没有人去计算过。我想就是同一材料淬火时(原始组织均匀)表面组织也会粗一些,以前看组织时没注意这种差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2 17: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工程师各抒己见  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2 18: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3-6-11 15:22 编辑

回复 84# 离别钩
关于马氏体的形成机理及马氏体形态分析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在马氏体形态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了马氏体的许多不同形态,并找出了马氏体及其精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对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马氏体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从其形态特征上基本可归纳为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大类,其精细结构可划分为位错和孪晶。同时发现马氏体与母相保持严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3 11: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8# 孤鸿踏雪


     看来杨工和我的切入点不同,杨工论述的前提是在同为全淬透的情况下,水淬和油淬的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水淬的组织比油淬的硬度要高些,组织也要粗一点,这是可能的。因为,水淬时的过冷度比油淬的要大,在奥氏体温度、时间相同时,奥氏体晶粒大小基本相同,但我们知道,马氏体相变是先形成的马氏体会贯穿整个晶粒,而后转变的马氏体则不能;所以,水淬时,由于过冷度大,先转变的马氏体多,而油淬时过冷度小,先转变的马氏体少。这也就是为什么水淬的组织比油淬的要粗的原因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4 1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42CrMo淬火硬度最高可以达到多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4 1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8# giret


    这个不好笼统回答:其淬火后的最高硬度主要取决于其实际含碳量、奥化温度、和冷却条件,另外还与实际工件的形貌、几何尺寸(质量)效应等有关。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7-26 20: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此贴,不知杨工是否已找到原因。又重新看了一遍,还是有疑问的,
1,调质后是否机加,机加后是否去应力?
2,水淬的回火时间是否充足(最好能说出工作有效尺寸及回火温度,时间)
3,你所说的变形量是指相对图纸要求还是相对于调质机加后变形量。个人怀疑是调质机加后已有变形,只是未发现。

签到天数: 6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7-27 09: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淬的晶粒比油淬的粗?为什么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14: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0# tlx322


    锻件调质后机加工,然后软氮化,。变形量是相对于成品要求而言的,变形主要表现在椭圆上。问题早已解决:恢复油淬调质后,产品质量恢复如初(合格)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7-27 18: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还是倾向于水剂淬火,杨工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做对比实验,最好都在机加后再次去应力,最终变形量以机加去应力后尺寸来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7-28 22: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学习下 我是个新人 刚从事这个行业

签到天数: 49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8-4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孤鸿踏雪


  相同的材质,采用不同的淬火方式,达到相同的硬度。从表面看,好象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1、由油冷改为水冷,就工件综合机械性能指标而言,它的综合配置比较理想,尤其是冲击与强度的配置,激冷淬火,为了达到相同的硬度,它的回火温度也比较高,从耐高温的稳定性来说,要优于采用油冷工件。这一点要根据具体工件而定;
  2、由油冷改为水冷,在回火工艺上应发生很多变化。起码在回火温度上要有所提高,另外,有许多搞热处理的一般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就是回火时间与回火效果的问题。有些工件虽然达到了硬度要求,它的硬度均匀性是否合适?内部是否存在应力?在淬火加热时,很注重它的保温时间,在均温的基础上,再进行保温,一般加热得比较透。但在回火时,只是给一个回火时间,对它的回火温度效果研究得稍稍小些,有很多工件回火不透。
  3、对一些大形工件,或易变形工件,单从变形的角度而言,油冷要好于水冷工件。如果这样的工件水冷,在提高回火温度的同时,还要考虑它的回火效果,不但时间上要足够,还要考虑它的出炉温度。如果工件比较大,40Cr还要采用回火后激冷的方式,然后再增加补充回火工艺。
  不一定准确,参考讨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20 + 10 回答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3: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的淬透性比油好,但开裂倾向大
dyyg 发表于 2010-5-17 10:15



    淬透性与冷却介质(冷却速度)有关吗?请看看这个帖子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52951&fromuid=3140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13: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5# 高合金


    你的解答很精彩,能否解释一下这个http://www.rclbbs.com/redirect.p ... 0&fromuid=31405的58#帖?

签到天数: 16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0-10-31 14: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淬透性是材料的固有特性,好像和冷却介质的关系不大呀!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10-31 15: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是学弟看过楼上各位高工对于42CrMo和40Cr材料水淬和油淬的精彩辩论,其中有的说水淬的晶粒会比油淬的晶粒组织粗大?(注:本人对金相是外行),由于水冷比油淬的冷却速度快,相同的工件在相同的热处理的工艺下,水淬的工件变型量应大于油淬,但性能应优于油淬(包括晶体组织.淬透性.力学性能等),而且水淬的淬火温度应要略低于油淬的淬火温度,所以应该说水淬的晶粒组织要比油淬的细才合乎常理啊?何来粗大呢?望高人指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31 18: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0-11-1 07:51 编辑

虽然水比油淬火有组织粗大的可能,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是马氏体形成的先后以及第一条所占领域的问题,但不知道哪位确实观察并验证这个现象了,实际生产中这两种的区别有多大,是不是有实际例子做支撑呢?楼上说的有道理,水淬的由于主动降低的淬火加热温度,反而有可能是组织细小,所以有些实验室的理论和推断目下根本起不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5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2:55 , Processed in 0.0609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