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闻鸡起舞ZCY

[求助] 回火贝氏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24 01: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搬运工 于 2011-2-24 01:49 编辑

一。在李炯辉 等主编的钢铁材料金像{相}图谱中,有多处存在将M的中,高温回火组织简单地说成是屈氏体,索氏体的, 甚至有“M经过中温回火后分解为屈氏体”之类的说法。应视为错误。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在屈氏体,索氏体前加上了“回火”二字。我第一次见到“回火贝氏体”的说法就是在该图谱中。该图谱中反复出现“淬火马氏体”,“淬火屈氏体”等字眼,去掉“淬火”二字是否更明了。
二。如果说“贝氏体”经过回火就成为了“回火贝氏体”,那么同样地通过等温转变所获得的“屈氏体”,“索氏体”经过回火又将是何组织或是该如何称呼呢?  将各种不同形态的贝氏体进行各种不同温度的回火,它们统一都叫“回火贝氏体”???困惑啊。。。
三,我的看法是:回火贝氏体的叫法不规范,不严谨,

签到天数: 253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1-2-24 06: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gtn1314
关于本帖,我没有关注。今天看到夏工的帖子,发表一点我的看法。李炯辉教授是我多年的老朋友,现在仍然保持联系,他还在上班。我的工作是工艺为主,金相为辅。《金属材料金相图谱》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参加编写的大多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当然写铸铁的部分有浙江大学的杨佳荣教授。该书有错误是正常的,我还发现院士写的书有错误的,但他们都很客观,在 前言中早就说明了可能有错误,希望读者指正。《金属材料金相图谱》是金相人员很好的工具书。关于贝氏体问题,长期马拉松式的学术争论确实令人眼花缭乱。国内徐祖耀、康沫狂、方鸿生和俞德刚教授四大名家的贝氏体与贝氏体相变研究,方鸿生教授的贝氏体钢研究应用,值得我们去了解。我建议关注本帖的同仁看看刘宗昌教授的《贝氏体和贝氏体相变》。我的意见:回火贝氏体是不规范的名称。这个名称意在工艺上做出区别,建议用回火后的贝氏体。我记得80年代国外出现了ADI,我国翻译成奥-贝球铁,是铸造界提出的,我不同意这样翻译。我在那时发表的论文全部写成贝氏体等温淬火球铁。虽然奥-贝球铁的名称不确切,但为我国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回火贝氏体是不规范的名称,我们知道意思就行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赞同!
gtn1314 + 10 欢迎发表观点!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24 08: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句话,理清思路是关键,学到点什么最好。争论归争论,不要伤了和气才好啊。国内学术界,只要是一脉相传的就是一个调调,对技术理论的发展也不好,所以适当争论是有必要的,才有了这个讨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24 11: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 gtn1314
哈哈。全无苛刻,责备之意,只是 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 。图谱中有 “上贝具有很好的韧性”这样 一层意思的语句,该语句用在的地方不合适,读者易被误导。技术上的东西理应严谨。讨论[或叫争论]很有必要。
我无比地敬重李炯辉先生,我向很多朋友推荐过其主编的[钢铁材料金相图谱]。[钢铁材料金相图谱]确实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还正想购置一套新版的李炯辉主编的[金相图谱]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4-19 20: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回火贝氏体  也称贝氏体回火组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1 0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人员对学术问题的研讨是苛刻的,柄着这样的精神才能弄清事物的本质。论坛里的学术气氛很浓烈,对事不对人,虚怀若谷者当然会闻过则喜,倍加珍惜这纠正认识事物本质的机会。我们曾同李老通过电话,深感大家风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1 18: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过上贝氏体、下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就是没听回火贝氏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1 21: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MYG


    这个叫法相当正确·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1 2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搬运工 于 2011-5-2 05:49 编辑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5-2 15: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记得在哪里明确地听说过回火贝氏体这一概念。
但是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回火后组织是发生变化的。但上贝氏体较低的温度回火下,组织不发生变化。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5-2 20: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p007 于 2011-5-2 21:20 编辑

我的书不是在案头的,哈哈,终于找到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5-2 23: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孤陋寡闻没听说过,个人认为通过光镜条件的金相照片很难有说服力,没记错的话,按晶体结构贝氏体应该是α—Fe的间隙固溶体,与铁素体、马氏体相象,应该属于相;索氏体应属珠光体,属于混合物。600℃回火应该贝氏体已经发生组织转变。具体的本人认为应该用X射线衍射分析一下晶体结构,再确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20 16: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过程是好的,但有点蒙,上贝的特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0 16: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火中残余奥氏体转变成贝氏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0 22: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我们在工程中的贝氏体等温淬火,得到的下贝氏体(针状贝氏体)不需要回火,故无回火下贝氏体的说法。而羽毛状上贝氏体即便在回火后其力学性能也基本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强度、硬度低、韧性差、韧脆转折温度也高),因此,一般不把材料淬火成上贝氏体状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0 23: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淬火得到的马氏体回火之后得到的屈氏体叫做回火屈氏体,那屈氏体直接回火应该就不能叫这名字了吧?不然岂不造成叫法上的混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1 09: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6# 森林ly
“马氏体回火之后得到的屈氏体”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6-11 1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愚见:回火马氏体之所以叫回火马氏体前提是组织中马氏体为主要相,回火时马氏体几乎没有分解或者只是析出少量碳化物,能保持马氏体基本形态。那个人觉得回火贝氏体要成立也应该这样:贝氏体为回火前主要相,回火后贝氏体发生一定组织或形态的改变,比如过饱和铁素体少量碳化物析出,回火后的贝氏体能基本保持原组织形态。如果回火时贝氏体几乎没有改变,那还是叫贝氏体,就没有回火一说了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11 14: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以为:回火马氏体之所以叫回火马氏体是因为回火后的马氏体还保留了马氏体的力学性能、切边及形貌特征等。而回火的贝氏体是否保留了贝氏体的特征就了解了,如果保留了,那也可以叫吧,如果回火前后差别较大的话,那样叫就不合适了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21 1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的是粒状贝氏体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4 00:25 , Processed in 0.0632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