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孤鸿踏雪

[公告] 这个热处理技术要求是否过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1 21: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2-4-22 19:41 编辑

继今日下午的发帖之后,再跟一贴,此贴我给出个标题,叫:
是“臭屁”,还是“神气”?

    外国人放的屁到底是“臭屁”,还是“神气”?当然“屁”就是“屁”,不是什么“神气”。
    这里先说说能“折射出”“国外先进技术”的几个例子:
    实例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某单位进口了一台设备。经过商检之后,正式接受该套设备。单位组织技术人员消化技术图纸,在对照设备实物时,发现在某台设备的基座上有一个小尺寸的通孔,这个小孔在图纸上既没有,更没有说明其用途。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就围绕这个小孔的用途分析来分析去,这个小孔是干什么的呢?始终搞不明白,只好等待国外的调试人员。
    在国外的调试人员来了之后,这些工程技术人员“态度端正”地“虚心请教”他们:这个小孔的作用?调试人员的一句话,让喜欢“大跌眼镜”的先生/女士们真要“大摔眼镜”了。回答是:这里原来是个铸造砂眼,所以只好钻个小孔来处理掉!
    这个故事后来成了茶社中经常议论的谈资了。
    实例之二:某牛逼大国的热处理调试人员在中国调试热处理设备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上麻烦,无法处理。求救于本人(因某种机缘,他(是纯种外国人的“他”字。不是现在的“龟”之类的“他”,更不是现在“奸”之类的“他”)认识我)。
    在我到达现场时,刚好接近中午的吃饭时间,工厂的职工们(4000多人的工厂)手拿着饭盆子走在去食堂的路上(中国工厂的这个场景想必一些人经历过),这位朋友突然在工厂的主马路上扑通跪下(置大国颜面于不顾),双拳紧抱,连连向我磕头,感谢我的到来!那时那景,我大吃一惊。那天的中午饭我就没有吃,心情不是滋味!此情此景,我历历在目,始终不得忘记!
    我在这个主题帖子的跟帖中,思考再三,鼓足勇气写出这个故事来,并不是想说我的水平如何高明,来标榜我自己,因为那时候的我也是在虚心学习阶段之中,目的是给现在的人们看看,体会其中的真谛
    我经常发一些网络文章,很多人认为我的文章内容是教训别人,而时常受到指责。难道我没有“鸟”(鲁迅口中的读法)事情做,天天去找人“麻烦”?!“经历是理解的基础”,等到你理解的时候那就有一堆故事了——也晚了!
    实例之三:“奸人”们的绝招,拿外国人欺压中国人。
    某国在中国设立一个工业园区,其中一个企业因为热处理质量问题(线切割开裂)要求我们上门商谈、处理。我们应邀而往,到达之后,在他们的接待室里刚刚坐定。一位“奸人”(我只好用“奸人”一词来表述,因为我看过张召忠教授谈话的视频,最近又看了很多“抗日”的电视片,现实中的他们的所作所为迫使我使用此词)就介绍说:你们先等一下,我们这里常驻几个外国专家,他们现在开会。并说,他们会提出他们的意见,并要求你们全部赔偿!
    等了约半个小时,外国专家会议没有结束,我们双方就开始商谈、分析此事了。进行约40min的时候,那位专家来到接待室,来的时候,他手里拿了一本1/32开本硬面图书——是关于冶金专业图书。双方重新自我介绍了、认识。那位专家就说了:我不懂热处理,我也不清楚此件工件开裂的原因,我看了这个词典中关于真空热处理的介绍,是不是图书中说的原因?书中怎么说的呢?是这样说的:零件真空热处理开裂由于装炉不合理、加热不均匀、冷却不恰当等。
    我们告诉他:真实的原因是回火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高温回火,其二可选低温回火。由于在热处理之前的合同评审中没有提到后续加工方式,我们就采用了低温回火方法处理的,导致开裂。他表示同意,这位外国专家并没有要求我们全部赔偿!
    在此事中,我很佩服此位外国专家的坦率,他虽不是热处理方面的专家,但是肯定是其他方面的专家,也不是像“奸人”们介绍他的情况时说的那样——他是“不讲道理”的,所以希望你们考虑一下全部赔偿的事情。
    再有一例:上海某电视机厂与日本企业合资,之后关于公司内部的挂什么旗帜,发生了争执。因日方是控股方,日本方不同意在公司挂中国国旗,中方坚持要挂中国国旗。后来争论的结果是日方让步,同意挂中国国旗。

下面再来解读原文余下的部分内容:
“5.保温时间:按法兰的截面的较小厚度( 高度或宽幅+锻造余量) 保温,保温时间要大于1小时/25mm 。”
    不清楚这个法兰是什么形状?对单件来说显然是过长了。对于耐热钢、不锈钢来说尚可,但是只用在正火处理上,是这两类的材料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不排除就是不锈钢等)。而且这个加热系数是来源于间接式控温采取的加热系数。如果采用间接式系数,那么就没有必要内置热电偶?
    对于要求严格的参数要有上、下限数值,不能仅仅提出下限数值而没有上限数值。
    再者,装炉方式对这个加热系数值的影响很大。堆放或不堆放就有较大的区别,而且还与炉型有关,这些都是变数。所以所谓的“严谨”在此处就荡然无存了。必须做满炉测试才准确。
“法兰在堆放时,每层必须有垫块.( 如果不是每层有垫块,必须要做首件认证)。”
    法兰装炉采用垫块支撑方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大小有关),只有采用固定的搁层式工装才能比较好地解决。才能做到每炉之间加热保温时间的一致性。否则,导致每炉的保温时间都不能较好地一致,怎么谈的上是控制质量呢?
    至于首检认证的表述是不妥当的,只能是首炉认证。这里又要提到内置热电偶的事情,因为关系到热态出炉时“是可取下,还是不取下?”。做首件认证怎么做?在什么时间做?热态做还是冷态做?热态怎么做?炉子是否有专门机构?是否有炉内摄像头?从“外国热处理的严格与严谨”看,肯定不允许在热态时候打开炉门的了!打开炉门怎么能保证炉内<110℃的均匀性?冷态做怎么知道那件是先到温的,那件是后到温的?这些都没有具体的操作要求、细则。这不是在挑毛病,而是怎么做的问题。难道要操作人员会变戏法?只有可操作性的文件出台,才能指导生产实际。
“如果不同尺寸的法兰一起热处理时,保温时间按最长的计算.”。
    这句话就是错误的了,也表现出“严谨的质量控制”的虚伪!而应该对法兰的尺寸采用分组装炉热处理的方式解决。不是“不管大小,同时同炉”,以“后到温”的为算。这样的话。内置4只热电偶也许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温度“高”与“低”的地方要内置热电偶,假设>3种规格的法兰装炉,那要几只热电偶呢?所以这些就很难办了。
    我曾经见到过国外客户的一个约4cm2的检测面检测维氏硬度要求打100多个点才行的笑话!这就是“国外先进热处理技术的技术标准”。其实,提出这种要求的外国人我事后了解到他们本人是没有热处理的知识背景的。
    一次遇到马来西亚的一个老板,他在年轻的时候连续做过20年的热处理失效分析工作,我们交谈起热处理技术条件时十分顺畅。我就问他:你怎么对热处理这么能理解呢?笑着告诉我他热处理工作的经历。
“6.冷却方式:自然空冷不允许加速冷却( 如水冷或风冷,雾冷等)。”
    这个本来说地很明白,结果因汉语功底之差,导致理解歧义。“自然空冷”就是“不允许加速冷却”,还要画蛇添足干什么?中国热处理中“正火”的(因为我不懂国外热处理)定义十分清楚。采用“加速冷却”是根据性能的要求而调整冷却参数的一个方法。
7.热处理状态:920度正火。
    此条款做些规范性修改,放在标题或副标题中比较恰当些。
    对原文的解读到此全部结束,再请懂国外热处理的人翻回我首次注释的帖子看看,我原来是在戏弄编制者吗?也顺便教教你们什么是中国热处理!
    一个热处理操作文件必须有一系列的支持性文件,简简单单的338个字怎么能满足呢?请“很懂国外热处理的人”再看看国外的标准格式中的内容吧!
    所谓“中国热处理落后30年”的论调是怎么来的,是怎么比较出来的?不要以自己公司的现状来推论中国热处理的好、坏!有些人在只有“一两台20kw的热处理箱式炉”的热处理公司(部门)里服务,也自称是热处理的专家,也自称懂得国外热处理技术!不是很搞笑吗?某些人可能要反驳:我们公司不是“一两台20kw的热处理箱式炉”,是“七八台……”,那不是更搞笑嘛!
    如果中国热处理真的落后,也是由于我们热处理的队伍中混入了“热处理的小混混”所致!国外先进,你怎么不去国外生活?为什么还要和我们这些“文盲”生活在一起呢?因为父母贫穷,难道在儿女的眼中他(她)们就是“贱人”?端着中国热处理的饭碗,却说“这碗饭是一滩屎”,有这样的人吗?
    我先申明:我没有“涵养”,所以我写出这些没有“涵养的文字”来,免得让某些人来说—— “此人没有涵养”!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10 支持辩论!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4-21 22: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p007 于 2012-4-21 22:55 编辑

有意思! 大师杰作!前几天外国人到实验室来放了一“屁”,被我劈回, 那人走了,然后热处理遭殃了,应为他们chi了!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4-21 23: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4-22 16:34 编辑
gaoxiwen 发表于 2012-4-20 16:35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在校大学生
那么多基本的东西都被你曲解
你的帖子才是让人无语


尽管我觉得和没有幽默感的人在一起很累。但是,还是麻烦--请指出来吧。

另外我的帖子已让人无语著称,你一眼就看出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22 07: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典型的拍脑袋,而且还很权威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4-22 09: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文凭已经被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市场化了。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4-22 15: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猜测这个零件应该是一种产品的零件,比如重要压力容器或核电啥的。
这个要求真有那么离谱吗?不见得!
在发达国家,很多方面的确先进,但也不是什么都好。既然大家把这个问题讨论的很开了,咱也发表一点小观点。
主席“一分为二”的观点很好很客观。我认为上面的要求挺基本的,很多人甚至都没有问什么材料牌号,具体做啥处理,零件尺寸是多少就批评要求很“离谱”,这也是不好的啊。我从来不认为国外什么都好,但国外的先进之处我们要看见,而且不要拿到民族大义、国人秉性之类的高度上说事,更不要怀着“民族自豪感”把别人批的什么都不是。
还是一句老话“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态度就是:摆正姿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8: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12-4-28 11:20 编辑

   首先感谢各路朋友对此帖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我郑重提醒阅读此帖的人,不要曲解本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我并不否认主题所展示的这些内容和要求有其合理的成分。

    个人的一点愚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也不断涌入国门,要想给洋人进行各种商贸合作,就必须打通业务上的种种关卡。如此一来,就要求国人认真参研人家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等,这便是“洋为中用”。但这种学习更应重视实质、实务性的学习,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学人家的表皮,学人家的格式!如果仅仅流于一种虚有其表的格式化、形式化的学习,那必然会创造一个现代版的“亦步亦趋、邯郸学步”的经典故事。

    当今时代实在是一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人欲横流的功利时代,学界的腐败、造假,导致绝大多数年轻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的缺失和迷茫。

    试问坛子里的年轻人:有几人愿意潜心于技术工作?又有多少人在各行各业挖空心思、削尖脑袋步入仕途或企业高级白领等阶层?

    我以前曾在论坛发过一个“《锡恩4R执行力系统》读后感http://www.rclbbs.com/forum.php? ... 1&fromuid=31405”和“坛子里的MBA情结”http://www.rclbbs.com/forum.php? ... 7&fromuid=31405,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对这两个帖子不感兴趣,甚至不屑一顾。

    从这个主题所展示的内容看,毫无疑问,它是出自哪些闭门造车的“文件工程师”或“质量工程师” 之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工程师对热处理现场控制情况,热处理实际生产情况知之甚少,这样的工程师也只能称其为“文件工程师”,而绝不可以与“热处理工程师”相提并论!

    坛子里不是有人呼唤“中国的大和九重雄”横空出世吗?可以肯定的而且很负责任地讲:中国在今后能否有一位“大和九重雄”横空出世,即便是有,也绝不会产生于这类产品工程师之中!

    以上内容,有感而发,欢迎切磋,但不要搞人身攻击!
    我由衷地希望:下一代热处理界的精英是具有学品、学养和秀外慧中而富有丰富内涵的知识分子!

    谦逊、自律、执着、内敛、认同和富有洞察力,是一个当代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素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50 精品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2 19: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2-4-22 19:59 编辑

    看了杨工的帖子,使我茅塞顿开,现在看来之前我犯了错误。需要检讨一下。
    “顿开”之一是“学习更应重视实质、实务性的学习,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学人家的表皮,学人家的格式!如果仅仅流于一种虚有其表的格式化、形式化的学习,那必然会创造一个现代版的“亦步亦趋、邯郸学步”经典故事。”
    “顿开”之二是“从这个主题所展示的内容看,……这样的工程师也只能称其为“文件工程师”,而绝不可以与“热处理工程师”相提并论!”
    在此帖中我跟了几个帖子,现在看来之前我犯了错误。总结一下,我犯的错误就是这两点:把他们看成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殊不知是“邯郸学步”。更把他们看成是“热处理工程师”,其实是活脱活现的“文件工程师”。
    原来论坛中的意见相左是“文件工程师”和“热处理工程师”两类工程师之间没有相互介绍、相互认识的结果啊!
    哎!我犯错了大错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20 + 2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18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22 20: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jh088 于 2012-4-22 22:17 编辑
wangqinghua196 发表于 2012-4-22 19:35
看了杨工的帖子,使我茅塞顿开,现在看来之前我犯了错误。需要检讨一下。
    “顿开”之一是“学习更 ...


    看了汪工的跟帖我想起了一张餐巾纸老前辈的那个贴http://www.rclbbs.com/forum.php? ... &extra=page%3D1,外国人的技术是先进的,严谨的。设备也是一样。在我们这个论坛里,炉子方面谈得最多的就是爱协林等外国的,即使像天津鼎元这样的厂家发帖PK也被拍砖http://www.rcl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446,其中我想说的是外国人做中国人的生意就是外国人了解到中国人崇拜外国人的技术已经达到顶峰造极的地步(中国人在这方面确实是这样的),所以外国人到中国来加工的零件的技术条件都是照外国的炉子来弄的,是有针对性的--我的总结是--外国人的严谨是有针对性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对待技术应该持平衡心态,既不能排他也不能自弃。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技术的问题是个严谨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我希望从这个帖子里带给我们的是思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2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4-22 21: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qibao9891 发表于 2012-4-21 23:24
尽管我觉得和没有幽默感的人在一起很累。但是,还是麻烦--请指出来吧。

另外我的帖子已让人无语著称 ...

豹哥不必和此人较真,此人尖酸刻薄,狂妄自大前几年已引众厌。你看熟悉他的人从不回他帖子的,当他不是一回事就算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2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2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张餐巾纸老前辈的帖子和这个帖子都很有教育价值!我感觉所有人都应该看看。

[讨论]外商时常拿中国人当白痴——从软氮化表面的氧化膜谈起http://www.rcl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3600&fromuid=221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22 22: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我这里一客户就带来类似如此工艺,要求的很详细,变化也很微妙,是QT做ADI的。
其实,我很中意类似的要求,如实去做好了,质量如何与你无关的了

不是做事不负责任,说得太多会有很多麻烦:技术的流失(关键是对方没有拜师呢)、对方技术人员的反感、上当{http://www.shaod.com/forum.php?m ... &extra=page%3D1}的预防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20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18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22 22: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4-20 17:50
“悲在中国热处理后继无人!哀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
     
     诚哉斯言!中国教育制度的 ...

杨工,中国还有这样一句名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不必担心会没有继承人。我们只需要明白,需要懂得东西让明白人去懂就可以了。不必要遍地开花啊。学在于精更在于勤!!!!

签到天数: 49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4-22 23: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烟不离手有限的经验来看,这份技术要求应是核电站核级(也可能是非核级)法兰的热处理要求。烟不离手不做法兰,因此对法兰的“制品采购技术规范”不是很熟悉。

感觉这个文件应是出自ASME III的部分,但是很惭愧,烟不离手对ASME III的了解太有限,如果论坛内有人为三门、海阳核电做相关产品,或许能出来提供更多的信息。

在法国的核电站建设规范(RCC)中,也有类似规定,烟不离手曾经在一年前试图发起一个关于热处理炉温均匀性的讨论,实际是求教!但是正如前面专家说,反应冷清。帖子的地址是:http://www.rcl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915。在这个帖子里,烟不离手也贴出了法国人的建造规范原文,其中的要求和这篇技术要求颇多相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那边下载,然后与此处比较。

烟不离手也很厌恶盲目的崇洋媚外,甚至在个别帖子中回帖的措辞也十分激烈,但是对于一些存疑(烟不离手个人存疑)的东西,无有论坛内如汪版主等的学识与深厚功底,对其中的谬误(谁能说老外就一定是对的?即使运行了几十年的成熟规范)无法如这般一一指出。

烟不离手很希望有机会到国外(特别是法国或美国)去看看,到底这些要求(指上述的关于热处理执行过程)老外是怎么来满足的?

一个普通的16Mn(P280GH)材料,法国人规定了化学成分,成型方式,严格的热处理制度,冷却方式,甚至加热的保温时间精确到分钟,对产品的性能要求也做了限制。后来通过反复的实验。烟不离手发现,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化学成分的控制,如果只是按照法国人给的化学成分要求随便一炼钢,即便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不起,性能波动会异常的大。但是当化学成分中的碳当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上述的这些热处理过程要求在烟不离手看来就是“浮云”了。无非是一句:“核电产品的一切过程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允许偏离,哪怕一点点的偏离都必须进行评审。”显得特别麻烦。

在核电界,不允许随便创新,要求所有的东西(材料,工艺,设备,操作方式方法......)都必须是成熟的、可靠的,其运行的一切后果都是可以预计的,要做到这一点,满足建造规范的所有细节(包括上面提到的热处理过程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我国现阶段还无有系统的核电站建造规范的自主知识产权(AP1000也只是是消化吸收,CAP1400的开发也是困难重重,清华大学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应是最有可能发展起来的了,但是目前看来有点像是前几年发展的动车“中华之星”了,除了石岛湾在建一个小机组之外,再无下文),只好先囫囵吸收,留待将来慢慢消化吧。

烟不离手充其量也就是个文件工程师而已,看了各位的回复,提供这些(文件)信息,供各位参考,希望这个讨论能继续深入。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制订我国自主的核电站建造规范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热处理工程师能结合我国的实际(而不是把外国人的规范抄过来),搞出我们的热处理过程控制要求,这种要求越简单越实用、越能保证产品性能,就越好!而不是像这样让人一头雾水!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0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50 精品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2 23: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qinghua196 于 2012-4-28 13:28 编辑
shaod 发表于 2012-4-22 22:28
昨天我这里一客户就带来类似如此工艺,要求的很详细,变化也很微妙,是QT做ADI的。
其实,我很中意类似的要 ...


shaod的做法很正确。我在《严重误导人们的几个热处理问题http://www.rcl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717&fromuid=2213》曾经提到过“这类人员”。

签到天数: 49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4-22 23: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借此宝地,烟不离手也想问问,论坛内做ASME(ASTM)材料的同道,对ASME II中D篇《性能》的规定数值,有何感想?

烟不离手检验过国外进来的号称全面符合ASME要求的材料,几乎没有一家能全部满足ASME II D的要求。但是在参与国际竞标的过程中,外国人牛逼轰轰的说保证满足D的要求,但是出厂检验不做。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嘛,咱们伟大的中国业主说:你们用的是人家的规范,你们必须检验,必须满足这些要求,否则就是不合格。不然的话,你得承诺你的产品在运行工况下,没有任何问题,可以保证正常的工作XX年。因为设计时选用的所有参数都是依据ASME II D的数据来校核的。

烟不离手在此提到这件事,是缘于在新版的RCC规范中,将含氮的奥氏体不锈钢316LN的350℃拉伸强度最低指标主动从445MPa降到了400MPa,而445MPa这个数据一直使用了不下40年。因此,有感于这些号称先进和成熟的规范、标准,也可能是当年有些人拍脑袋拍出来的,并没有什么科学实验数据(或者根本就是假数据)。就因为核电的大得吓人的责任压力,即使是错的,后面也没有人敢去纠正。由此及彼,焉知上述ASME II D性能和热处理过程控制要求不也是某位“洋文件工程师”拍脑袋拍出来的?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4-23 00: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烟不离手 发表于 2012-4-22 23:01
依烟不离手有限的经验来看,这份技术要求应是核电站核级(也可能是非核级)法兰的热处理要求。烟不离手不做 ...

    我看了法国的《F 8000 HEAT TREATMENT  (PARTS AND COMPONENTS) F 8100 HEAT TREATMENT PROCEDURES》资料。我认为《五、热处理》和《F 8000 HEAT TREATMENT》内容上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格式上像《F 8000 HEAT TREATMENT》,某些数字也像或一致,但是完全没有了《F 8000 HEAT TREATMENT》的精髓。比如:
    ①2278多字(原译文)压缩为338字。338字的指导文件是不能完成一项仔细工作的。
    ②热电偶需要屏蔽来自炉子的辐射,气氛自己要有隔离罩(说明是指燃气炉),热电偶要有足够个数。(Thermocouples shall be shielded from radiation from the furnace and the atmosphere by a protective shield, and shall be sufficient in number:)
    ③热电偶的紧固方式、位置也提到了。(at least one thermocouple shall be placed on one of the thickest parts of the component and at least one other on one of the thinnest parts.)
    ④炉子的鉴定周期、鉴定项目提到的很明确,说明Ⅳ等炉子既可以满足技术条件需要,温度误差±15℃。
    ⑤至于425℃,这个数值也运用的很合理,在奥氏体不锈钢中。这是由于475℃脆性的问题。而不是在碳素钢或其它钢种中。而《五、热处理》中的疑惑之处在于:A、说是不锈钢的话,怎么用了920℃正火?B、说是其它钢种吧,怎么使用了425℃和1h/25.4mm的加热系数?
    ⑥《F 8000 HEAT TREATMENT》引用了几个支持文件或条款,而《五、热处理》没有。
    ⑦《F 8000 HEAT TREATMENT》中的“F 8120 HEAT TREATMENT PARAMETERS”(F8120处理参数)说的很明白,根据具体条件确定。而《五、热处理》仅仅提到“首件认证”。
    不管如何,很感谢烟不离手提供的中英文原件,以正视听!

点评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好像475℃脆性是铁素体不锈钢的现象,而非奥氏体不锈钢,不知对否?  发表于 2012-4-28 22:20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20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 20 + 20 感谢交流!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4-23 0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qibao9891 发表于 2012-4-21 23:24
尽管我觉得和没有幽默感的人在一起很累。但是,还是麻烦--请指出来吧。

另外我的帖子已让人无语著称 ...

你真的觉得你很幽默吗?
我要说的是 你轻松了,产品就麻烦了。
我觉得你还是自己下功夫看一下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4-23 08: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qibao9891 发表于 2012-4-19 23:16
五、热处理
    1.热处理炉必须在校验有效期范围之内。(这个可以做到。)
    每一热处理批次 ,必须至少 ...

还是指出来给你看看吧
1.第一条:
你要考虑法兰的实际形状,有的法兰很特殊,比如直径较大,较薄的圈,这个比正常的更实际,因为控偶的位置不清楚在什么地方
2.第三条:
国外用的不是摄氏度,摄氏度426是华氏度800,不是你说的那样什么个位,更Ms点更没有关系,我还没告诉你,基本就是对控制变形
有利
3.第5条:
他们用的就是通用的算法(宽与高哪个更薄要根据实际情况),只是你连这点都没看出来
加热时间也是通用算法的(一炉零件的有效厚度不完全一样,按较厚的计算),不是你说的追求什么高温用途,你看不出来
4.最后一条:
我一块给回了,是别人提到的,状态:也就是要求你920摄氏度正火状态,被哪个垃圾给翻译成那个样子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4-23 08: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gaoxiwen 发表于 2012-4-23 08:02
你真的觉得你很幽默吗?
我要说的是 你轻松了,产品就麻烦了。
我觉得你还是自己下功夫看一下

"比如426℃,美国用的是华氏度800度的意思,不说象有些人说的一定要经确认1度,其他的可以继续考证
这个温度以下的目的不用想也应该知道是为了什么?"


"不说象有些人说的一定要经确认1度"——什么意思

这个温度以下的目的不用想也应该知道是为了什么?"——这个温度到底是为什么,干嘛是4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30 11:58 , Processed in 0.0653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