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孤鸿踏雪

关于渗碳淬火件的“皮下”硬度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2 19: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做一项产品,材料:20GrMo。氰化渗层0.45-0.6mm,外圆磨掉0.10后。硬度HV10在700-720.
保证这个硬度主要是把碳浓度梯度保证。
请问孤鸿踏雪 大哥是哪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2-22 21: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0.25处硬度≥700HV0.3换算成HV1是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3 08: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01# YJH888:
     孤鸿专家的个人情况在【会员交流区】的一个“请个会员做简单自我介绍”中和【求职区】的一个求职帖中均有介绍,你想和他交朋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3 18: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103# 天山雪莲


是的,我在工作中经常也会遇见很多新问题,希望和大家成为朋友,共同交流,向各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0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2# lfp325324:
     HV0.3与HV1没有换算关系,不能换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1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90#楼  2009119:
     首先感谢你热心寄来的产品废件,我昨天下午收到后即安排线切割剖切制样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至工件表层的深度/mm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检验员甲(首检)            736     710     697     629     511    496     423     435
                                         697     736     722     685     570    467     423     406
     检验员乙(复检)            639     697     792     736     639    527     488     441
                                         639     763     747     710     588    535     527     467
     表面硬度/HRaS               83.5      83.5      84
     由此看来,楼主的工作同 jqrcl和nsh二位先生一样,也是著有成效的,楼主的产品材料是20Cr,所用设备是网带炉,看来网带炉和井式炉也有异曲同工之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1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敬告各位朋友:
     这个主帖所提出的问题,由 jqrcl先生、nsh先生和2009119先生使用不同材料、采用不同设备并用碳氮共渗工艺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天我们将用浙江宁波那位匿名朋友提供的渗碳淬火工艺在多用炉进行试验,结果出来后,我将再次公开发表,与大家分享。如果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的产品将在多用炉正常生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12-24 12: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工,我是用HV1.0检测的,为何与HV0.3检测结果相差这么大。我想硬度化层和硬度分布都可以做到图纸要求。难度在金相组织和变形量控制,我所提供的试样表面马氏体有些粗大,4.5-5级,0.20mm以外3级以内。芯部为粗大的板条马氏体,这些方面工艺还可以改进。可能控制变形量难度更大,不过我想如产品用网带炉生产效果可能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9-12-25 01: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渗碳淬火工艺跟所用的设备密切相关,一个好的工艺并非普适于所有设备。所以我只想从零件的验收要求出发,提一点工艺控制的关键点。
  由于是用HV0.3验收有效硬化层和次表层硬度,而HV0.3对软质相比较敏感,表层组织中软质相是残奥,所以,表层残奥最好能控制在1级以下。
  为了控制好残奥
1、关键是控制好表层碳量,渗碳时强渗及扩散的碳势不宜过高;
2、淬火时有必要的话采用中间冷却后再加热淬火;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表面硬度,尚可采取以下措施:
1、采用足够冷速的淬火油,保证零件的淬硬性。
2、合理装炉,保证零件获得应该获得的冷却能力。装炉方式是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此点并非每个人都能认识到。
3、采用下限温度回火
我们的零件次表层硬度通常都能保持在720HV左右,材料是17CrMnB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12-25 18: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语中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0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08#楼  2009119:
     感谢你寄来的寄来的万向节废件,我对次件剖切的测试结果如下
    (废件切块,Ф16(Ф6)×9,材料20Cr状态:渗碳淬火回火)
         位置   至表层深度/mm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检验员甲        736   710   697   629   511   496  423   435
                      (HV0.3)      697   736   722   685   570   467  423   406
                  
                      检验员乙         639   697   792   736   639   527  488   441
                      (HV0.3)      639   763   747   710   588   535  527   4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0: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109#楼  NEWAGE:
     感谢关注,对你的分析“由于是用HV0.3验收有效硬化层和次表层硬度,而HV0.3对软质相比较敏感,表层组织中软质相是残奥,所以,表层残奥最好能控制在1级以下”非常认同,但表面残奥会影响到“皮下”某一深度处(如0.20~0.30mm)的测试结果吗?希望不吝赐教。
     另外,“我们产品的次表层硬度通常都能保持在720HV左右,材料是17CrMnB”,这里的“次表层”能否具体一点?你所使用的设备?
     如果方便,最好传授一下工艺方案,否则,不必勉为其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12-26 10: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杨工复检,我想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应该是检测标尺不一样。只可惜你那里没有网带炉,不过炉型不一样,基本原理还是一样的,希望我提供的工艺能对你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113#楼  2009119:
     感谢回复!虽然我们没有网带炉,但你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我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顺便问一下:你是湖北人,我们算半个老乡。你是否在浙江宁海谋职?今天不休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12-26 1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呀,我是湖北有人,现在宁海一家私企里上班,长年专门对外加工,渗碳为主。公司里因规模小人员配备不全,人事、工艺、质量、生产计划都只我一个人,所以长年也难得有休息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1: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身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12-26 12: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杨工关心,我身体棒着呢!!!得趁年轻多学点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27 1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870度碳氮共渗处理就可以,至于时间你可根据设备来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09: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各位都是碳氮共渗的行家,能否透漏一下不同设备(炉型)碳氮共渗的配气比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1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
     近两天,我司对我在77#帖提到的那个浙江宁波的匿名朋友电话提供的渗碳淬火工艺进行了试验,试验的第一炉完全是按照这位朋友提供的工艺参数进行的,但剖切测试的结果不佳,与这位朋友提供的试样(他没有给我寄来试样)测试结果有很大差异,但这可能与我们的设备差异有关。为此,我们对第一次的试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深入细微的分析,将原工艺参数作了较大的修订,并于昨天进行了第二次试验,现在测试结果如下分享如下:
      层深/mm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件1切块        710     710     685    650     650     570     552     496
                         722     736     710    685     650     588     552    511
                         749     722     722    697     697     618     570    523

       件2切块       736     736     722    722     685     639     579    543
                         763     736     722    710     673     639     570    535
                         710     722     722    722     697     598     570    543

       件3切块       710     710      703    685    650     618     570    503
                         710     710      710    679    650     598     535    488
                         722     710      697    661    650     588     561    511

       件4切块       722     722      710    697    639     598     543    503
                         710     703      697    697    673     543     543    503
                         736     710      722    697    661     579     543    503
         
       其它项次测试结果:(检测标准QC/T 262—1999)
       1.随炉试样的测试情况:渗层0.65~0.70,CHD(齿面)=0.70,CHD(齿根)=0.75,齿芯硬度:43HRC;
       2.剖切件的测试情况:金相组织:Cm/4级,F/4级,M/AR:4~6级,不均匀,个别齿5~6级,大部分在4~5级。即马氏体金相不理想。
     感谢这位匿名朋友所提供的帮助,由于这位朋友没有提供相应的电子邮箱,在论坛也难以找到他的用户名和相关资料,所以不便于交换信息,现也借此空间向他表示致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所以因为 + 10 支持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5 17:40 , Processed in 0.0576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