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20992|回复: 30

[已解决] 考题整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4 12: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考题,急!帮忙看看。能写一个算一个喽,先谢啦!
一、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 哪些构成相变驱动力?
二、 奥氏体晶核优先在什么地方形成?为什么?
三、 简述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基本过程。
四、 什么是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说明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五、 什么是珠光体的纵向长大和横向长大?为什么说珠光体的纵向长大受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所控制?
六、 马氏体转变有哪些主要特点?
七、 影响Ms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八、 什么是奥氏体稳定化现象?热稳定化和机械稳定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九、 Md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应力诱发马氏体转变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十、 简述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形貌特征,形成条件及性能差别。

(二)考题,急!帮忙看看。能写一个算一个喽,先谢啦!
十一、 试述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线?
十二、 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和冷却机理如何?
十三、 热应力、组织应力和比容差造成的变形趋向如何?
十四、 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
十五、 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的异同点。
十六、 简述碳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及相应性能变化。
十七、 简述合金元素对于回火转变的影响。
十八、 何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如何消除?
十九、 什么是二次硬化?
二十、 举出三种淬火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二十一、 什么是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三)考题,急!帮忙看看。能写一个算一个喽,先谢啦!二十一、 什么是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二十三、 碳与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动力学有何影响?
二十四、 钢的等温TTA图是什么?如何测定?图中各条曲线代表什么?
二十五、 什么是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影响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及淬透层深度的因素是什么?
二十六、 简述退火的目的和种类。
二十七、 什么是正火?目的如何?有何应用?
二十八、 退火和正火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二十九、 简述钢的气体渗碳原理。
三十、 试比较钢经渗碳和氮化后渗层的强化机理。
三十一、 简述时效的一般过程和时效硬化机制。

(四)考题,急!帮忙看看。能写一个算一个喽,先谢啦!三十二、 不连续脱溶与珠光体转变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十三、 简述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三种方法。
三十四、 生产中为了提高亚共析钢的强度,常用方法是提高亚共析钢中珠光体的含量,应采用什么热处理工艺?
三十五、 为了减少淬火冷却过程中的变形和开类,应采取什么措施?
三十六、 20钢工件,渗碳热处理后空冷,随后进行正常的淬火、回火处理,试分析工件在渗碳空冷后及淬火回火后,由表面到心部的组织。
三十七、 比较正火和调质组织?哪个性能好,为什么?
三十八、 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热处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三十九、 钢在加热时,由于加热不当常出现那些缺陷?
四十、 回火可以分为哪三种?分别适用于哪三类零件?
四十一、 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将其加热奥氏体化后立即随炉冷却、在空气中冷却和在水中冷却,各会得到什么组织?其力学性能有何差异?
四十二、 两个T12钢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80℃,保温后水淬到室温,问那种加热温度的马氏体晶粒更粗大?为什么?试问那种加热温度的马氏体含碳量较高?为什么?试问那种加热温度的硬度较高?为什么?

(五)考题,急!帮忙看看。能写一个算一个喽,先谢啦!四十三、 指出下列工件在淬火后回火时采用的回火温度,说明其大致的硬度。
(1) 45、40Cr钢(要求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2) 60、65钢(60Si2Mn)钢弹簧;
 (3) T12 、T10钢锉刀;
四十四、 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说明退火的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 冷轧后的20钢钢板,15钢钢板、10钢钢板,16Mn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2) ZG270-500、 ZG35 、ZG45铸钢齿轮;
  (3) 锻造过热的55钢、60钢、65钢毛坯;65Mn
    (4) 具有片状渗碳体的T10、T12 、T13钢;T11钢
四十五、 仓库内现有三批直径均为30mm的45钢(40钢),40CrMnMo钢(40CrNiMo钢),9CrSi钢(GCr15钢,T12钢),由于种种原因已无法分辨,请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并说明其原因。
四十六、 分析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越快,钢冷却后的硬度越高。
(2)低碳钢淬火后,只有经高温回火才可能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
(3)钢中合金元素愈多,则淬火后的硬度愈高。
(4)本质细晶粒钢加热后的实际晶粒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细
(5)同一种钢材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尺寸零件比大尺寸零件的淬透性好。
什么是魏氏组织,简述魏氏组织的形成条件,对钢性能的影响及消
四十七、 除方法。
四十八、 如何把含碳0.8%的碳钢的球化组织转变为:1)细片状珠光体,2)粗片状珠光体,3)比原来组织更细的球化组织?
四十九、 简述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
五十、 高频感应加热时钢的相变有何特点?
五十一、 真空中的加热有何特点?
五十二、 什么是碳势?如何控制?

[ 本帖最后由 14055535 于 2008-11-25 18:15 编辑 ]

签到天数: 15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7-12-4 13: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书去啊!不要不劳而获,那样你能记忆深刻!
我都快成灌水的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4 收起 理由
油水混淬 + 4 这不是灌水应该这样去做!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116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7-12-4 16: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类基础性问题在一般的资料或专业书上应该都有查到,勤快点自己解决吧,如确实查不到再另发求助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23: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正在整理中,这星期考机械,估计要到下星期能基本完成。将陆续上传,到时候请大家挑挑错误。(考试写错了要扣分的啊,呵呵),大家有什么
好的观点也可先说说,使我尽量少范一点错误哦,楼主保证下星期一起传答案。(12.10)分四五天左右传上来,到时候还请大家来辅导,指正错误,
小弟先向大家说谢谢了,(还要感谢版主帮我把几个贴子整理成一个,版主的工作效率不是一般的高啊!)

签到天数: 22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7-12-5 07: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14055535 的帖子

怎么当起老师来了,出考题给大家做啊!
不过这个考试题目还是比较难的.大家来帮助帮助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4: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哪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 哪些构成相变驱动力?
     金属固态相变主要特点
        1. 不同类型相界面,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
        2. 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
            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并且新相往往在旧相的一定晶面上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3. 相变阻力大(新相于母相之间必然存在弹性应变和应力,系统额外增加一项弹性应变能)
相界面上原子强制匹配引起的弹性应变能
            共格>半共格>非共格
?                新、旧相比容差弹性应变能
        4. 易于形成过渡相
        5. 母相晶体缺陷对相变起促进作用
        6. 原子的扩散速度对固态相变起有显著影响
阻力: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
驱动力:过冷度或过热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4: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奥氏体晶核优先在什么地方形成?为什么?
1.奥氏体的形核
球状珠光体中:
   优先在F/Fe3C界面形核
片状珠光体中:
   优先在珠光体团的界面形核
   也在F/Fe3C片层界面形核

奥氏体在F/Fe3C界面形核原因:
   (1) 易获得形成A所需浓度起伏,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
   (2) 在相界面形核使界面能和应变能的增加减少。

                △G = -△Gv  + △Gs  + △Ge   
△Gv—体积自由能差, △Gs —表面能, △Ge —弹性应变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0: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简述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基本过程。
1.奥氏体的形核
2.奥氏体的长大
3. 残余碳化物的溶解   
4.奥氏体a的均匀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0: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什么是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起始晶粒度和实际晶粒度,说明晶粒大小对钢的性能的影响。
   奥氏体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在930±10°C保温足够时间后测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奥氏体起始晶粒度:在临界温度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奥氏体实际晶粒度:在某一加热条件下所得的实际奥氏体晶粒大小。
金属的晶粒越细小,晶界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晶界数目越多(则晶粒缺陷越多,一般位错运动到晶界处即停),在金属塑变时对位错运动的阻力越大,金属发生塑变的抗力越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也就越高。晶粒越细,同一体积内晶粒数越多,塑性变形时变形分散在许多晶粒内进行,变形也会均匀些,虽然多晶体变形具有不均匀性,晶体不同地方的变形程度不同,位错塞积程度不同,位错塞积越严重越容易导致材料的及早破坏,晶粒越细小的话,会使金属的变形更均匀,在材料破坏前可以进行更多的塑性变形,断裂前可以承受较大的变形,塑性韧性也越好。
所以细晶粒金属不仅强度高,硬度高,而且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塑性也较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收起 理由
耿建亭 + 15 所有做答帖子的总分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12-8 12: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14055535 的帖子

佩服佩服! 我来帮你答一题
六、 马氏体转变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特点
     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有两个条件。第一是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抑制其发生珠光体或贝氏体转变;第二是奥氏体必须深度过冷,以获得足够的转变驱动力,所以只有低于Ms点以后才能发生马氏体转变( Ms点是开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温度)。
      2.马氏休转变的晶体学特点
     (1)无扩散性  马氏体转变为低温转变,此时铁原子和碳原子都已失去扩散能力。因此马氏体转变是以无扩散方式进行的。
     (2)切变性  马氏体转变是晶格切变过程,在切变过程中完成晶格重组,由面心立方晶格变成体心立方晶格。
     (3)共格性  马氏体转变时,新相和母相的点阵间保持了共格关系,即相界面上的原子既属于马氏体又属于奥氏体。而且整个界面是互相牵制的,这种界面叫“切变共格界面”。
    (4)严格的位向关系和习惯面  由于马氏体转变时新相和母相之间始终保持着切变共格性,所以马氏体转变后的新相和母相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 本帖最后由 霍大侠 于 2007-12-8 12:58 编辑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12-8 12: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14055535 的帖子

七、 影响Ms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Ms点的因素主要有:
1.化学成分  钢的Ms点主要取决于它的奥氏体成分,其中碳是影响最强烈的因素,随着奥氏体中含碳量的增加,Ms和Mf点都不断下降。溶人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除Al.、Co提高Ms点,Si、B不影响Ms点以外,绝大多数合金元素均不同程度地降低Ms点。一般而言,凡是降低Ms点的合金元素,均会降低Mf点。
2.奥氏体晶粒大小  实践证明,奥氏体晶粒增大会使Ms点升高。
3. 奥氏体的强度  随着奥氏体强度的提高,Ms点降低。
4. 冷却速度  对于大多数工业用钢而言,连续冷却的冷却速度很大范围内不影响Ms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耿建亭 + 10 两回答之分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2-8 20: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六、 分析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越快,钢冷却后的硬度越高。X

(2)低碳钢淬火后,只有经高温回火才可能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 X
(3)钢中合金元素愈多,则淬火后的硬度愈高。  X
(4)本质细晶粒钢加热后的实际晶粒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细   X
(5)同一种钢材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尺寸零件比大尺寸零件的淬透性好。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4: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什么是奥氏体稳定化现象?热稳定化和机械稳定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奥氏体稳定化是指奥氏体内部结构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某种变化而使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呈现迟滞现象。通常把奥氏体稳定化分为热稳定化和机械稳定化两类。
     1.热稳定化:淬火时因缓慢冷却或在冷却过程中停留而引起奥氏体的稳定性提高,使马氏体转变迟滞的现象。
                在Ms点以上点停留,使Ms升高,停留时间越长,Ms下降多;在Ms点以下点停留一段时间,继续冷却时,M转变并不立即进行,而是冷过一段温度后才继续转变,这种现象称“转变迟滞效应”。
                  停留温度一定,随停留时间增长,稳定化程度越高,转变迟滞加强,M%减少,γ%增多;
                  停留时间相同,随停留温度简短,稳定化程度增大;
                  钢中C%增加,稳定化程度增大,金属元素中碳化物元素Cr,Mo,V等有促进稳定化程度增加,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无影响。
       2. 机械稳定化:奥氏体在淬火过程中受到较大塑性变形而引起的稳定化现象。
                  变形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则奥氏体稳定化程度越大。
                  

九、 Md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应力诱发马氏体转变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答:Md是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开始点,即可获得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最高温度。
          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条件:在Ms点以上Md点以下发生塑性变形。
十、 简述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形貌特征,形成条件及性能差别。
      答:上B:羽毛状,条状或针状。
形成条件:
            温度在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珠光体转变温度以下范 围的稍高温度;转变温度高于下贝氏体。碳含量在低、中碳钢中,随碳含量增加,铁素体板条变薄、渗碳体量增加。
           下B:暗黑色针状或片状。
形成条件:
             温度在马氏体转变温度以上、珠光体转变温度以下范围的稍低温度;转变温度低于上贝氏体。
性能差别:下贝氏体强度和韧性高上贝氏体。
十一、 试述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线?
        答:亚共析刚Ac3+30~50°C; 过共析钢Ac1+30~50°C
若加热到Accm线以上,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1)由于渗碳体全部融入奥氏体,使淬火后钢的耐磨性降低(2)Ac1~Accm之间,存在未溶二次渗碳体,反而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能够细化晶粒,从而使形成显微裂纹的倾向减小,(3)由于奥氏体中碳含量显著增高,使Ms点降低,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从而降低钢的硬度(4)加热温度高,使钢的氧化.脱碳加剧,也使淬火和开裂倾向增大,同时也缩短炉子的使用寿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17: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 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和冷却机理如何?
       答:有物态变化的淬火介质沸点都低于工件淬火加热温度,
冷却特性和机理:
第一阶段:蒸汽膜阶段。淬火介质因加热气化形成导热性能差的蒸汽膜,使工件冷却速度慢
     第二阶段:沸腾阶段。  工件与介质直接接触,介质在工件表面激烈沸腾,通过介质气化不断带走大量热量,工件冷却速度快
     第三阶段:对流阶段。  当工件冷却至低于介质沸点时,主要靠对流方式进行冷却,工件冷却速度比蒸汽膜阶段还要缓慢

十三、 热应力、组织应力和比容差造成的变形趋向如何?
       答:(1)热应力:由于工件心部和表面冷却速度不一致,其冷却收缩不同而造成内应力。
   热应力产生过程:
           冷却初期,表面冷速快,表面收缩,产生拉应力;心部冷速慢,不收缩,产生压应力;
                             冷却结束,表面冷速慢,表面不收缩,产生压应力;心部冷速快,收缩,产生拉应力;
     最终的淬火热应力:表面压应力、心部拉应力。

(2)组织应力:由于工件表层和心部发生马氏体转变的不同时性而造成的内应力。
组织应力产生过程:
            冷却初期,表面发生马氏体相变,表面体积膨胀,产生压应力;心部冷速慢牵制表面膨胀,产生拉应力;
            冷却结束,心部发生马氏体相变,表面体积膨胀,产生压应力;表面牵制心部膨胀,产生拉应力;
   最终的淬火组织应力:表面拉应力、心部压应力。
     在发生相变前主要内应力为热应力;当发生相变后主要内应力为组织应力,热应力为辅。
     (3)比容差效应造成的变形趋向:
由组织转变引起的比容变化,一般总是使工件的体积在各个方向上作均匀的胀大或缩小。如果热处理后组织中马氏体量越多,或马氏体含碳量越高,则其体积胀大就越多;而如果残余奥氏体量越多,则体积胀大就越少。因此,热处理时可以通过控制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相对量来控制体积变化。如果控制得当,可使体积既不胀大,也不缩小。

十四、 简述钢中板条马氏体和的形貌特征和亚结构,并说明它们在性能上的差异。
答: 板条马氏体:板条状,位错(又称位错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片状,孪晶(又称孪晶马氏体),
       含碳量<0.2%几乎全是条状马氏体,含碳量0.2%~0.4%时以条状马氏体为主,含碳量0.4%~0.8%时则是混合组织,含碳量>1%完全为片状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强度比板条马氏体高(马氏体强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板条马氏体韧性好于片状马氏体(马氏体韧性主要取决于亚结构)。

十五、 试比较贝氏体转变与珠光体转变的异同点。
对比项目                         珠光体                          贝氏体
形成温度                         高温区(A1以 下)            中温区(Bs以下)
转变过程                         形核长大                            形核长大
领先相                            渗碳体                            铁素体
转变共格性、浮凸效应                无                            有共格、表面浮凸
转变点阵切变                无                            有
转变时扩散                        Fe、 C均扩散                     Fe不扩散、 C均扩散
转变合金分布        通过扩散重新分布                 不扩散
等温转变完全性               可以                      不一定
转变组织                         α+Fe3C                     α+Fe3C    (上贝氏体)
                                                             α+ε—Fe3C(下贝氏体)
转变产物硬度                低                               中

十六、 简述碳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及相应性能变化。
答:碳素钢淬火后在不同温度下回火时,组织将发生不同的变化。由于组织变化会带来物理性能的变化,而不同的组织变化,物理性能的变化也不同。通常根据物理性能的变化把回火转变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类回火转变:M分解为回火M,80~250℃;
低碳马氏体发生碳原子向位错附近偏聚外,马氏体中析出碳化物,使马氏体碳含量降低;
               高碳马氏体发生分解,马氏体中过饱和碳不断以ε碳化物形式析出,使马氏体碳含量降低。
          产物:回火马氏体。
          性能:保留淬火后高硬度

第二类回火转变:残余A分解为回火M或下B,200~300℃;
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是不稳定组织,在本阶段,残余奥氏体分解为低碳马氏体和ε碳化物,此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第三类回火转变:碳化物析出与转变,250~400℃,回火M转变为回火T(亚稳碳化物转变为稳定碳化物),;
250~400℃时,碳素钢M中过饱和的C几乎全部析出,将形成比ε-FeXC更稳定的碳化物。在回火过程中除 ε-FeXC外,常见的还有两种:一种其组成与Mn5C2相近,称为χ碳化物,用χ-Mn5C2表示;另一种是渗碳体,称θ碳化物,用θ-Fe3C表示。这两种碳化物的稳定性均高于ε-FeXC
通常在MS以下回火残余A转变为M,然后分解为回火M,而在B转变区回火,残余A转变为下B。
第四类回火转变:回火T转变为回火S(碳化物聚集长大,α再结晶),400~700 ℃。
铁素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为等轴状、碳化物球化粗大——回火索体。
主要发生如下变化:
内应力消除:
     宏观区域性内应力(工件内外),550 ℃全部消除;                       
微观区域性内应力(晶粒之间), 500 ℃基本消除;
     晶格弹性畸变应力(碳过饱和), ε转变完即消除。(300℃马氏体分解完毕)
回复与再结晶:   回火使亚结构(位错、孪晶)消失;板条和片状马氏体特征保留(回复)、消失(再结晶)。
碳化物聚集长大:原棒状、片状、粒状渗碳体消失、溶解,并逐渐球化长大,越来越粗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3: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七、 简述合金元素对于回火转变的影响。
      答: 合金元素通过钢在回火时组织和碳化物的聚集长大的影响而影响其性能。
(1)高回火稳定性
(2)引起碳化物类型变化及二次硬化。

十八、 何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如何消除?
回火脆性: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韧性反而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第一类(低温)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在250-350℃回火时出现的脆性。
这种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只要在此温度范围内回火就会出现脆性,目前尚无有效消除办法。没有一个有效的热处理方法能消除钢中这种回火脆性,除非不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回火,也没有能够有效抑制产生这种回火脆性的合金元素。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轻第一类回火脆性。
(1)降低钢中杂质元素的含量;
(2)用Al脱氧或加入Nb、V、Ti等合金元素细化A晶粒;
(3)加入Mo、W等可以减轻;
(4)加入Cr、Si调整温度范围(推向高温);
(5)采用等温淬火代替淬火回火工艺。
第二类(高温)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在500-650℃范围内回火后缓冷时出现的脆性。是一种可逆性的回火脆性。
              防止方法
(1)提高钢材的纯度,尽量减少杂质;
(2)加入适量的Mo、W等有益的合金元素;
(3)对尺寸小、形状简单的零件,采用回火后快冷的方法

防止方法
(1)提高钢材的纯度,尽量减少杂质;
(2)加入适量的Mo、W等有益的合金元素;
(3)对尺寸小、形状简单的零件,采用回火后快冷的方法;
(4)采用亚温淬火(A1~A3):
    细化晶粒,减少偏聚。加热后为A+F(F为细条状),杂质会在F中富集,且F溶解杂质元素的能力较大,可抑制杂质元素向A晶界偏聚。
    (各元素在F和A中溶解度的分配比为(F/A):Mn0.43,Ni0.50,V1.70,Sb11.8,Sn2.2,P3.0。 很明显,在F中杂质元素的溶解度大于在A中杂质元素的溶解度,故可减轻回火脆性。)
(5)采用高温形变热处理,使晶粒超细化,晶界面积增大,降低杂质元素偏聚的浓度。
(6)避免在450~600℃温度范围回火,在600℃以上温度回火后应快冷。
十九、 什么是二次硬化?
答:  通常淬火钢回火时,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是逐渐下降的,但当钢中含有某些特殊类型碳化物形成元素时,回火温度达到某一温度后,硬度反而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二十、 举出三种淬火方法,并说明其优缺点。
答:单液淬火,优:简便、经济、易于掌握;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较大,易于引起形变和开裂
双液淬火,优:有效降低变形和开裂;  缺:水冷控制时间需要经验,难于掌握
分级淬火,优:减小变形和开裂倾向    缺:受工件尺寸限制
等温淬火,优:保证有较高强度的同时还保持有较高的韧性,淬火变形小
          缺:需要专门的等温浴槽
预冷淬火,优:减小各处温度差,减小开裂倾向  缺:硬度较低

二十一、 什么是淬火临界冷却速度?
答:当钢以大于某一冷却速度Vc的冷却速度冷却时,钢中可以全部得到马氏体,而以小于Vc的冷却速度冷却时,钢中就会得到珠光体和贝氏体。这一冷却速度Vc就称为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3: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 碳与合金元素对珠光体转变动力学有何影响?
答:(1)碳含量       与共析钢相比,亚(过)共析钢的C曲线上都多出一条先共析相的析出线,由于先析相的析出,降低了过冷A的稳定性,C曲线左移。
(2)合金元素        除了Co,大部分使C曲线右移,降低P的转变


二十四、 钢的等温TTA图是什么?如何测定?图中各条曲线代表什么?
等温转变图(TTA) —描述Time  Temperature Austenitization(简称“TTA”)关系的图
      测定:(1)先测Temperature Austenitization Time图,(2)映射到Time  Temperature
从左子右:A转变开始线,A转变终止线,残余Fe3C溶解终止线,A均匀化终止线


二十五、 什么是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影响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及淬透层深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是用规定条件下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淬硬性是在正常淬火条件下,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即硬化能力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决定因素:临界冷却速度即化学成分及奥氏体化的条件;
钢的淬硬性  影响因素: 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工件的淬透深度----取决于钢材淬透性, 还与冷却介质、工件尺寸等外部因素有关


二十六、 简述退火的目的和种类。
目的:消除铸造、锻压、焊接的缺陷;
            为机械加工提供好的组织状态;
            最终热处理的预先热处理。
1. 低温退火  目的:消除铸、锻、焊及切削加工过程内应力。
2. 扩散退火
    目的:改善和消除在冶金过程中形成成分不均匀性
3. 球化退火
     主要对高碳工具钢、模具钢和轴承钢等进行,目的是改善碳化物分布,并使碳化物球化为细小圆形颗粒分布在马氏体基体,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和减少最终热处理的变形和开裂。

二十七、 什么是正火?目的如何?有何应用?
答:将铁碳合金加热到临界点Acs以上适当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叫    正火
钢的正火目的    消除网状碳化物、改善切削性能;使铸、锻件过热晶粒细化;消除内应力

二十八、 退火和正火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   1退火是在炉温中缓慢的冷却的,而正火是在空气中冷却的,
         2退火是为了消除应力消除缺陷,正火是为了获的珠光体使组织细化

二十九、 简述钢的气体渗碳原理。
答:1,在渗碳温度下渗碳剂将发分解,产生活性高、渗入能力强的的活性碳原子[C];2,活性碳原子在工件表面上被吸收,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3,当工件表面碳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碳原子从浓度高的区向浓度底的区扩散了

三十、 试比较钢经渗碳和氮化后渗层的强化机理。
       答:1.渗碳强化:先渗碳后淬火以获得高碳马氏体强化相
            2.渗氮强化,先淬火使心部获得回火S,后氮化获得间隙固溶强化相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5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15 有效答疑!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一、 简述时效的一般过程和时效硬化机制。
脱溶与时效----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第二相(沉淀相)或形成溶质原子聚集区以及亚稳定过渡相的过程。属扩散型相变。
. 一般地:G.P区    --->   过渡相 --->?   平衡相
(G.P区:(Guinier and Preston)----在若干个原子层范围内的溶质原子聚集区)
时效硬化机制
         (1)内应变强化
                          α1   --------->?   α2 +β
         (2)切过析出颗粒强化
A.位错需要克服析出相颗粒的应力场;
B.析出相颗粒表面积增大,增加表面能和畸变能

          (3)绕过析出相强化  
A 位错线在两个析出相颗粒之间凸出;
B 相邻两个凸出位错线相连接,在析出相颗粒周围留下位错圈;
C 随后新位错线重复A、B过程绕过上述过程的析出相,但需要更大的外力才能


三十二、 不连续脱溶与珠光体转变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非连续脱溶过程与珠光体转变相似点:形成内部成层片状而外形呈胞状的组织
但二者完全不同。
非连续脱溶  α1 --> α2 +β      α1 、α2相结构相同,只是溶质原子不同于母相;
珠光体转变  γ   -->?  α + Fe3C   其中新相遇母相相结构和成分完全不相同。
三十三、 简述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三种方法。
1片状P加热稍高于A1线?--> A+未溶Fe3C保温?-->A+粒状Fe3C再冷缓-->?粒状P
2片状P加热保温稍低于A1线-->?粒状P-->?球化退火
?3  P加热稍高于A1线---->慢冷到A1线一下-->-得到粒状P



三十五、 为了减少淬火冷却过程中的变形和开类,应采取什么措施?
1)正确选材                      如选择淬透性好的材料
2)合理设计工件形状              如避免截面形状悬殊的零件
3)合理消除材料缺陷, 如淬火前锻造和预备热处理
4)合理制定热处理工艺            如加热温度、冷却速度、               
         5)使用压床淬火

[ 本帖最后由 14055535 于 2007-12-11 23:07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3: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 20钢工件,渗碳热处理后空冷,随后进行正常的淬火、回火处理,试分析工件在渗碳空冷后及淬火回火后,由表面到心部的组织。
渗碳空冷后组织:(由表及心)珠光体+少量碳化物—>珠光体?珠光体+铁素体
渗碳淬火后组织:马氏体+少量碳化物+残余奥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低碳马氏体
回火后组织:    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低碳回火马氏体


三十七、 比较正火和调质组织?哪个性能好,为什么?
从组织上讲,该钢的正火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而调质则为回火索氏体。综合机械当然是后者好。因为后者组织更细小,且碳化物分散度大,呈球状,因而具有良好综合性能。


三十八、 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热处理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目的:(1)改善可加工工艺性(2)提高使用性能,强度,硬度等
必要条件: 加热时金属或合金能够产生固态相变。


三十九、 钢在加热时,由于加热不当常出现那些缺陷?
过烧:烧熔现象出现,导致粗大晶粒、晶界局部熔化或氧化,淬火开裂;
过热:加热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导致奥氏体晶粒剧烈长大。如退火时出现粗大铁素体或魏氏组织;淬火时出现粗大马  氏体或微裂纹;正火时出现粗大铁素体或魏氏组织。
欠热、加热不足:导致奥氏体化不充分、第二相溶解不充分、缺陷组织(偏析、铁素体、网状碳化物等)不能消除、淬火不足等。


四十、 回火可以分为哪三种?分别适用于哪三类零件?
1, 低温回火  回火温度:150~250℃。  适用于处理各种工具、模具、量具、轴承及经渗碳和表面淬火的工件
2、中温回火  回火温度:350-500℃。  适用于主要用于各类弹簧的热处理
3、高温回火  回火温度:500-650℃。  适用于调质广泛用于连杆、轴、齿轮等各种重要结构件的处理。也可作为精密零件、量具等的预备热处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3: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一、 以共析钢为例,说明将其加热奥氏体化后立即随炉冷却、在空气中冷却和在水中冷却,各会得到什么组织?其力学性能有何差异?
        炉冷:珠光体 ;硬度低,塑性教高
        空冷:珠光体 ;硬度较低,塑韧性较好   ?
水冷:马氏体 ;硬度较低,高强度



四十二、 两个T12钢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80℃,保温后水淬到室温,问那种加热温度的马氏体晶粒更粗大?为什么?试问那种加热温度的马氏体含碳量较高?为什么?试问那种加热温度的硬度较高?为什么?
答 (1)880℃水淬后的马氏体晶粒更粗大,     因为对于过共析和过共析钢: 加热温度Ac1 +30~50℃,大约780℃, 而880℃过热, 使奥氏体晶粒粗化,
(2)880℃水淬后的马氏体的含碳量高,因为880℃的时碳化物全部溶解于A
(3)780℃水淬后硬度高,因为残余奥氏体增加



四十三、 指出下列工件在淬火后回火时采用的回火温度,说明其大致的硬度。


  (1) 45、40Cr钢(要求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2) 60、65钢(60Si2Mn)钢弹簧;
 (3) T12 、T10钢锉刀;
     参考第四十题



四十四、 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说明退火的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 冷轧后的20钢钢板,15钢钢板、10钢钢板,16Mn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2) ZG270-500、 ZG35 、ZG45铸钢齿轮;
  (3) 锻造过热的55钢、60钢、65钢毛坯;65Mn
(4) 具有片状渗碳体的T10、T12 、T13钢;T11钢
      答: 1. 再结晶退火    消除冷作硬化效应及热应力      珠光体
           2. 去应力退火    消除应力                      珠光体
           3. 完全退火      降低硬度,细化晶粒            珠光体
           4. 球化退火      降低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      球状珠光体




四十五、 仓库内现有三批直径均为30mm的45钢(40钢),40CrMnMo钢(40CrNiMo钢),9CrSi钢(GCr15钢,T12钢),由于种种原因已无法分辨,请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并说明其原因。
先进行淬火然后测其硬度硬度最高的是9CrSi,剩下的再进行高温回火 再测其硬度,   硬度最高的 是40CrMnMo ,硬度最低的是45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3: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uzhifeng 于 2007-12-8 20:30 发表
四十六、 分析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越快,钢冷却后的硬度越高。X

(2)低碳钢淬火后,只有经高温回火才可能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 X
(3)钢中合金元素愈多,则淬火后的硬度愈高。  X
(4)本质细 ...



完全同意。
1.错。钢淬火后的硬度由含碳量决定
2.错。低碳钢淬火后经等温回火可以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
3.错。合金元素影响淬透性,含碳量决定淬硬性。
4.错。且与加热温度有关。
5.错。淬透性为钢的固有属性,与淬火条件无关。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30 收起 理由
耿建亭 + 30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7 19:14 , Processed in 0.0661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