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好!这个技术已经投产使用,但没有普及。改进之处是温度提高了,原来是铁素体氮碳共渗,新的技术是奥氏体氮碳共渗。现在是低温(500C以下)、中温、高温(700C以下)同时使用,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如油田的阀门组件、化学处理设备、核反应堆组件等。但其本身的材料强度较低,硬度和耐磨损性能不足,严重限制了奥氏体不锈钢的应用范围。近些年,由于对扩展奥氏体( 一般称为S 相或γN相)进行大量的研究,人们用低温渗氮技术可以大大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表面硬度以及耐磨损性能。采用430℃ 低温盐浴对304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渗氮处理,不同时间后,获得均匀较厚的渗氮层,其厚度1.9~17.7μm,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该钢渗氮时间为1 h 时,渗氮层仅为单一的S相,随着渗氮时间的增加,渗氮8h 时开始有少量CrN
生成,渗氮16 h 时,渗氮层由大量CrN + S 相两相混合;该钢盐浴渗氮处理后耐氯离子点蚀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430 ℃ 渗氮4 h 时,其耐蚀性能是最好的,优于没有经过渗氮的试样,而在所有的渗氮试样中,渗氮8h、16h 的试样耐点蚀性能较差。
高温QPQ技术已经在开始第一贴简单介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