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5206|回复: 29

[碳素钢] 马氏体孪晶韧性低、脆性大的根本原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11-30 19: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本帖最后由 jsenchun 于 2014-11-30 20:17 编辑

    教科书中讲“多数工业实用的铁碳马氏体并非单一的金相形貌和亚结构,而是混合的。淬火
态两类(板条——位错、片状——孪晶)马氏体的相对量可由图5的数据估计。碳含量越高,马氏
体转变点Ms越低,则片状的孪晶马氏体量越多。当碳含量超过0.6%时,片状马氏体量将超过50%
(体积分数)。孪晶马氏体的韧性低,它是高碳钢淬火态脆性大的根本原因。”
    以上教科书的话,只是对马氏体表面现象看图说话的叙述,“根本”没有认识!,“根本”
的原因是这样的:
    当碳含量超过0.77%以后,γ-Fe中缺陷处空间已被碳原子填满,并开始有二次渗碳体产生。
淬火后,淬火钢内部已有二次渗碳体留存;在晶粒结构上,马氏体已无晶粒缺陷的空间供铁原子
弹性变形伸缩,马氏体原本就属于硬态相,此时更硬;高碳的钢淬火后,软态的残余奥氏体多;
这时是,硬态的马氏体、软态的残余奥氏体、脆态的渗碳体,三种晶相组成的淬火钢,三种晶相
同时存在是高碳钢淬火态脆性大的根本原因。
    软、硬、脆三个晶体组成的组织,软、脆晶体虽然很少,但断裂作用不小。软、硬、脆三相
组织,硬态是恢复应力,軟态是受力就变形,脆态是变形就断裂。
    孪晶马氏体只是表面上表现出的表面形态,是软、脆晶体挤压后的空间形态,不是原因。

签到天数: 29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12-1 15: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个问题请您回答:
1、“当碳含量超过0.77%以后,γ-Fe中缺陷处空间已被碳原子填满,并开始有二次渗碳体产生。”
蒋工这说的是什么状态下发生的?
2、“晶相”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7: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senchun 于 2014-12-1 19:01 编辑
尚贺军 发表于 2014-12-1 15:24
几个问题请您回答:
1、“当碳含量超过0.77%以后,γ-Fe中缺陷处空间已被碳原子填满,并开始有二次渗碳体产 ...



答:γ-Fe中缺陷处空间刚被碳原子填满,就是共析钢,碳含量为0.77%,这是目前金属理论对铁
碳图没有认识到的知识,碳含量为0.77%,就是γ-Fe结构下的饱和含碳量,目前称为“奥氏体”;
α-Fe结构下的饱和含碳量为0.0218%。就是说α-Fe与γ-Fe两种结构都有含碳饱和点。
    按铁碳图的标示,碳含量超过0.77%以后才会有渗碳体,铁碳图的SE线的右边。高碳钢淬火
必须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就有二次渗碳体出现。奥氏体含碳饱和以后出现的二次渗碳体,淬火时
不参加转变,被保留到淬火钢中。(注意:γ-Fe的晶格间隙远远小于碳原子半径,正常情况下进
入不了晶粒的内部,就是晶粒的晶格有缺陷,碳原子才进入的,但缺陷是有限的,所以才有饱和
含碳情况发生)
    晶相----晶体相结构。

尚贺军,老相识了,去年第一次上网,晕头晕脑进入论坛,被搬运工及他所在的论坛的人搞得生气,
我以为是你,还投诉了你,真冤枉你了,现在向你道歉,目前我已经知道那个论坛都是一些什么人
了,尽量避开他们。不过搬运工经常换马甲,即使他换马甲,一般与他交流几次,就认出他了,本
性就是那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8: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互联网没有法律制裁谩骂、造谣的人,国家应该出一个法律,对于在网上骂人、造谣的人予以法律制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12-1 18: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佩服您,蒋工,希望您通过和论坛里的朋友们交流,获得对金属理论新的认识。作为一位长者,您不必这么客气,下面是我的问题,希望得到您的回复,谢谢!
1、您说:“碳含量为0.77%,就是γ-Fe结构下的饱和含碳量”
这句话的根据是铁碳相图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如何解释铁碳相图中E点(2.11%C)?
2、您说:“高碳钢淬火必须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就有二次渗碳体出现。”
是说二次渗碳体是会在加热过程中出现还是冷却过程中出现?为什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9: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senchun 于 2014-12-1 19:51 编辑
尚贺军 发表于 2014-12-1 18:59
我很佩服您,蒋工,希望您通过和论坛里的朋友们交流,获得对金属理论新的认识。作为一位长者,您不必这么客 ...



答:1、““碳含量为0.77%,就是γ-Fe结构下的饱和含碳量”这句话的根据是铁碳相图吗?”是根
       据铁碳相图S点。E点(2.11%C)是加热时γ-Fe晶格间隙加大,随之γ-Fe结构下的缺陷空间
       也加大,若此时晶界上还有渗碳体,缺陷就允许碳原子进入,到2.11%C为止,冷却时,γ-Fe
       晶格间隙减小,到727°度时为γ-Fe结构存在的最低温度,γ-Fe晶格间隙减小到最低极限,
       只能容下有限的碳原子0.77%。多余的碳原子就挤出缺陷处,到晶界去成为二次渗碳体,但这
       个过程是逐步的。
    2、所谓高碳钢,就是含碳0.77以上的钢,淬火必须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在奥氏体状态就会有二
       次渗碳体出现。冷却过程是在高温已经出现二次渗碳体,在有二次渗碳体的情况下冷却,但
       二次渗碳体不参加转变,保留到淬火钢中。冷却时是含碳大于0.77%时,γ-Fe结构挤出碳原子,
       碳原子再在晶界上转变为二次渗碳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12-2 08: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的回复,还有几个问题向您请教:
1“到727°度时为γ-Fe结构存在的最低温度”这是根据什么得到的结论呢?是否是铁碳相图,蒋工?
  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遵循“加热看平衡图,冷却看C曲线”的原则,奥氏体在727以下还有存在的空间,比如,含碳量或者合金含量比较高的钢,经快冷或淬火之后组织中存在的残余奥氏体,极端的例子就是当合金含量达到一定水平,即使快冷也不会发生奥氏体向其他低温相的转变,这就是常温下保持奥氏体状态的奥氏体钢。
2、“淬火必须加热到奥氏体状态”这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
  一般情况下,对于过共析钢(含碳量或者碳当量大于0.77%)的,为了获得较好的淬火效果,我们都不会将其加热至完全奥氏体化进行淬火,而是加热至Ac1和Accm之间的某一温度进行淬火。
3、“淬火必须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在奥氏体状态就会有二次渗碳体出现”,这句话如何理解呢?既然已经加热到奥氏体状态,通常我们的理解就是组织已经完全转变为奥氏体单相状态,为什么会有二次渗碳体呢?
以上问题,请蒋工赐教,再次感谢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12-2 08: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jsenchun 发表于 2014-12-1 17:05
答:γ-Fe中缺陷处空间刚被碳原子填满,就是共析钢,碳含量为0.77%,这是目前金属理论对铁
碳图没有 ...

想请教下三次渗碳体是怎么一回事?
“从铁素体F中析出的渗碳体叫三次渗碳体。它是在降温时因含碳量变化从铁素体中而沿晶界析出的,在各种钢中都可能出现,只是因为铁素体的碳溶解度变化不大,不易被发现,一般也是呈网状或断续网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8: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答:1、过冷、过热都会有一定的变化,我们先看极缓慢冷却得到的铁碳图。
    2、根据铁碳图。
    3、“淬火必须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在奥氏体状态就会有二次渗碳体出现”,出
      现此话是我们在讨论高碳钢时讲的,是针对高碳钢。单晶体状态是有含碳量与
      温度要求的,例如:含碳量为1.5%的钢,800°度时为奥氏体与渗碳体;含碳量
      为0.3% 的钢,800°度时为奥氏体与铁素体。它们此时都还没有进行727°度的
      结构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12-2 09: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蒋工及时回复
还有几个问题,请您解释一下:
1、“晶相”是什么意思?这是您还没有回答的
2、“单晶体状态是有含碳量与温度要求的”,此处的单晶体状态是指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2-2 09: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jsenchun 发表于 2014-12-1 19:40
答:1、““碳含量为0.77%,就是γ-Fe结构下的饱和含碳量”这句话的根据是铁碳相图吗?”是根
      ...

蒋生解答确实不合常理。但他本人已说过他的创新理论是要推翻至少先是指出教科书的错误。
这个奥氏体状态下就已经存在渗碳体的理论不接受,蒋先生还需要提供让人信服的证据或证明。目前的理论电镜分析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奥氏体的内部结构(虽然日常工作特别工厂企业只是在显微镜下看看组织),所以大家都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3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4-12-2 09: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尚贺军 发表于 2014-12-2 09:00
谢谢蒋工及时回复
还有几个问题,请您解释一下:
1、“晶相”是什么意思?这是您还没有回答的

同问!同感。:lol ;P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09: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答8楼3、  
   举一个例子:含碳量为0.4%的中碳钢,从900度开始冷却,900度时是单晶体奥氏体,冷却到750度已是奥氏体与铁素体两相组织了,到727度就同素异构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12-2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工的效率太高了,佩服一下。
新问题来了,请您耐心解答:
“含碳量为0.4%的中碳钢,从900度开始冷却,900度时是单晶体奥氏体”,此处的单晶体是什么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12-2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蒋工。“晶相”是晶体相结构。
那么,请您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名词。
比如,α-Fe晶体的相结构是什么?γ-Fe的呢?Fe3C的又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0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4-12-2 1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jsenchun 发表于 2014-12-2 09:03
答8楼3、  
   举一个例子:含碳量为0.4%的中碳钢,从900度开始冷却,900度时是单晶体奥氏体,冷却到750度 ...

我觉得蒋先生应该很明确的给出有,还是没有三次渗碳体?
据资料低碳钢在完全奥氏体化后再缓慢冷却到室温,会可以观察到三次渗碳体析出,金相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如果蒋先生认为这不是三次渗碳体,那这是什么组织?疑惑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α-Fe晶体的相结构是什么?γ-Fe的呢?Fe3C的又是什么呢?
答15楼:α-Fe晶体的相结构是体心,γ-Fe的是面心立方结构,Fe3C比较复杂的晶体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含碳量为0.4%的中碳钢,从900度开始冷却,900度时是单晶体奥氏体”,此处的单晶体是什么意思?
答:应该是单相晶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尚贺军 发表于 2014-12-2 09:00
谢谢蒋工及时回复
还有几个问题,请您解释一下:
1、“晶相”是什么意思?这是您还没有回答的

“单晶体状态是有含碳量与温度要求的”,此处的单晶体状态是指什么?
答:你问的问题太低等了,以后此等低下问题应该先看一下书。你看一下铁碳图。单相区的奥氏体,存在什么温度与含碳量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96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4-12-2 1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jsenchun 发表于 2014-12-2 12:03
比如,α-Fe晶体的相结构是什么?γ-Fe的呢?Fe3C的又是什么呢?
答15楼:α-Fe晶体的相结构是体心,γ-Fe ...

您说的这就是晶体结构,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5 12:20 , Processed in 0.0647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