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6285|回复: 12

[讨论] 软氮化后去氢处理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5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8-8-12 22: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前几天听一位南方公司的老工程师说,军品软氮化后要进行去氢处理.说是有氢渗进去,为了降低脆性.
各位前辈,是否有此一说?我有点怀疑.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8-12 22: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您提出这样的信息还是有一定意义。虽然对软氮化后的去氢处理也持怀疑态度,但既然说是军品,软氮化后再做低温回火(或者说人工时效和去氢处理),也是有好处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3 09: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1,这是一个目前尚无明确说法的问题,因为还没有看到‘凸显’关于渗氮和软氮化时发生‘氢脆’的基础性研究方面的文章(孤陋寡闻,也许已经有了,本人没有看到)。从理论上说,凡是在含有‘氢气’的气氛中加热,如气体法的渗碳、碳氮共渗、渗氮和氮碳共渗(软氮化)以及保护气氛等,都会有‘氢’的渗入问题。在相关的零星报道中,气体软氮化不仅存在着‘氢脆’问题,还有发生‘氢蚀’的实例。
   2,零件服役过程中,‘氢脆’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场合是渗层厚度与基体厚度的比值过大的条件下,也就是说零件的肉厚比较小而渗层又较深,严重的时候零件摔落在地上即发生断裂。
   3,渗氮后因为随炉缓慢冷却,渗入的氢气有向外逃逸的条件;而软氮化一般对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都要求快冷,目的是防止白亮层氮化物的成分发生变化,抑制白亮层的脆性和提高抗蚀性,但是渗入的氢气却来不及逸出,增大了‘氢脆’的危险性,‘氢脆’的主要特征是延迟断裂。
   4,如果是薄小又长期承受应力的零件,楼主说到的那位工程师提出除氢脆处理的要求原则上是合理的,他可能有过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5,情况很复杂,缺乏系统的基础研究的资料。以上只是个人看法,未必正确,供商榷。

[ 本帖最后由 hezj 于 2008-8-15 05: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3 22: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了解,软氮化工艺一般来说白亮层深度在0.008-0.015mm左右,表面的氢脆并不存在,我公司常作软氮化产品,就表面脆性检测均为一级。去氢只是增加了一个低温失效过程,以消除结构复杂产品的加工应力及热处理应力。(纯属个人观点,仅供探讨)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5 收起 理由
wangqinghua196 + 5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4 16: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公司的老专家还可以,现在那里面基本也没几个懂热处理的年轻人了,人都跑的差不多了,为祖国航空单位能做到那个人才制度感到惋惜。据说那单位已经跑了20%多的技术员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8-8-15 2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么一个说法

其实就是把工件加热到低温下再保温一段时间,去除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5 10: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随炉冷却至低温回火

签到天数: 99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8-25 20: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氮化使用氨气作为渗氮剂,在氨气分解过程中,形成大量氢气,由于工件温度处于560度,
氢就往工件内部扩散。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8-25 22: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低温回火除氢没有坏处,有时虽然氢的含量不高,但由于原材料质量不是很好,存在氢陷阱,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三向应力的作用成为裂纹源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stigershu + 1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2 13: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路出家 于 2008-8-13 22:33 发表
据我所了解,软氮化工艺一般来说白亮层深度在0.008-0.015mm左右,表面的氢脆并不存在,我公司常作软氮化产品,就表面脆性检测均为一级。去氢只是增加了一个低温失效过程,以消除结构复杂产品的加工应力及热处理应力。(纯属个人 ...

0.008 - 0.015 mm 太薄了吧。

签到天数: 33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4-2 17: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danhuagongren 的帖子

白亮层(化合物层)一般都是这样的,0.008 - 0.015 mm 就是8-15μm 。要注意是化合物层深度,不是扩散层深度。

签到天数: 586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4-2 18: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起什么作用,有没有具体的工艺??

签到天数: 171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4-2 19: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有想过类似问题,可我师傅说富氢才会形成氢脆,也就没有太在意,还有也没有见过这种除氢工艺,到底碳氮共渗和软氮化会不会形成氢脆,还有该除氢工艺有必要吗

[ 本帖最后由 stigershu 于 2009-4-2 22:5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1-27 10:39 , Processed in 0.05366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