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6422|回复: 28

[讨论] 关于屈强比问题!

 关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30 11: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屈强比问题!钢材或者管材对这都有要求,有些标准限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导致屈服强度超标了,抗拉强度还达不到,或者相反情况。请各位前辈讨论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之间如何控制,来保证合适的屈强比。工艺可分正火和调质两种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渤海管件 + 20 精品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30 21: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控制冷却速度可以解决问题

签到天数: 4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10-31 10: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初学者能从中受益我解释一下其中的热处理名词,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屈服强度(σs):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条件屈服强度: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σb ):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31 13: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屈服强度受晶粒度的影响更大些,晶粒越细,晶界就越多,阻止了滑移,屈服强度就越高,抗拉强度主要是正火和调质时,碳和合金元素的固溶、沉淀强化的充分与否起到的效果大一些。因此二者有所此消彼长的关系一样,所以出现了楼主所说的:“导致屈服强度超标了,抗拉强度还达不到,或者相反情况”。所以要求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比如:正火的时候要快速加热、保温、加速冷却。纯属个人的想法。希望大家展开讨论。

[ 本帖最后由 aboluo 于 2008-10-31 13:1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渤海管件 + 20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31 23: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A

楼上说的很有道理,在实际生产中,也确实是这样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0: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我公司的屈服强度不是常规上下屈服强度,而是版主提出的“条件屈服强度”即Rt0.5或Rp0.2“,测量屈服强度采用引伸计测量标距内达到规定变形量对应的力为屈服力。也就是美标的A370标准。

我这主要说调质情况,调质淬火冷却速度都是清水冷却,回火出来都是空冷。可能夏天和冬天有点不一样。但是在同一个季节也会出现屈强比的波动。是不是和材质有关,我这边都是碳锰钢,碳和锰的含量有点不一样,其余元素差不多。但调质出来的产品确体现了不同的屈强比。需要各位专家再指导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1 13: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fb 于 2008-11-1 10:54 发表
由于我公司的屈服强度不是常规上下屈服强度,而是版主提出的“条件屈服强度”即Rt0.5或Rp0.2“,测量屈服强度采用引伸计测量标距内达到规定变形量对应的力为屈服力。也就是美标的A370标准。

我这主要说调质情况,调质淬火 ...

澎fuben,是你吧,难道你们L80又开始不稳定了吗?

[ 本帖最后由 aboluo 于 2008-11-1 13:10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 13: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头,冬天不稳定啊~~人啊~

签到天数: 34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11-1 14: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根据API 5CT所对应的J55、N80、P110、L80等钢级所加载的总的伸长率0.5%、0.6%,油井管在做力学性能实验时严格上应该取规定总延伸强度Rt0.5、Rt0.6,而不是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经实验同一种材料的屈服强度当取规定总延伸强度和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时两者数据相差无几!

[ 本帖最后由 czdrxiao 于 2009-5-26 10:08 编辑 ]

签到天数: 97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11-3 15: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质后屈强比主要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1。化学成分
2。马氏体含量(淬火)
3。回火程度(回火后的组织和回火保温时间)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收起 理由
渤海管件 + 2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6: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能具体说下以上三点具体的关系么??详细展开下

签到天数: 97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11-4 09: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强比体现了钢材的可使用情况,屈强比越高说明使用潜力越大,屈强比低则说明使用时安全系数高。
化学成分决定了材料的淬透性,淬透性就是材料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是材料的固有属性,一旦材料成分定了,淬透性也就定了;淬火后马氏体的含量的多少不但与淬透性有关,还取决于钢管的壁厚(零件大小)和淬火液冷却能力;而马氏体含量的多少决定了回火后马氏体分解产物的多少;淬火材料的回火就是一个马氏体的分解过程,回火时的温度及回火时间决定了马氏体的分解产物及其形状大小和分布,也就是材料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当然还有含有一小部分未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组织),而材料的屈服强度主要取决于显微组织。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其它很多因素,在这里就不一一分析了,如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望各位朋友批评指正,同时,如有其它热处理方面的技术问题,本人也愿意和各位一起探讨交流。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20 贡献值 +1 收起 理由
渤海管件 + 20 + 1 鼓励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6: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这些理论知识很对,这个我也知道。但实际应用中,是不是有这些经验比如:1、某个元素含量高了,屈强比就有什么特性。
2、淬透性好或者淬火时的晶粒大小对屈强比有关系。
3、回火的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对屈强比的影响。

不知道这方面各位有什么具体意见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6 11: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调质钢屈强比都高,合金钢屈强比也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7 21: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1

  干钢管的,一个计划,几批管子出来,屈服 抗拉 相差个几十个MPa,不是什么问题吧!最近在几个地方看到有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不要拿L80-1的要求来对付N80 ,P11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9 11: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你们的L80用什么材料做的?

一批管子,我们用的33Mn2V。前后折腾了有一个多月,屈服始终超上限。头都大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9 11: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楼上有人说“钢管上的API标准规定:加载下总伸长率为0.5%,所以就用以规定非比例延伸力0.5%为标准!!!”。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9 2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钢管加工的产品 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和材料的原始状态有关系

签到天数: 97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11-10 08: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的帖子

33Mn2V不适合用来调L8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14: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512boy 于 2008-11-9 11:05 发表
一批管子,我们用的33Mn2V。前后折腾了有一个多月,屈服始终超上限。头都大了。
做P110的材料你作L80,当然难弄啊..是不是还是水淬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0 03:36 , Processed in 0.0590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