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ltw369258

[讨论] 马氏体中碳化物是如何转变的?(加分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28 08: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好像大家都是在摘抄书籍,自己的生产试验观察很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28 18: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所以因为 于 2010-12-27 16:06 编辑

马氏体是由于碳来不及扩散而形成的,但在降温过程中也不可能就说是不发生任何变化,所以只好做最省力的方式:共格切变,到会获得时候,再进行新的扩散。
不知道大家听过费马原理没有 马氏体转变可以用此原理来解释。
深入的学习金属学知识后,就会了解的比较透彻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唯象原理 还算比较简单,但是也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因为直觉经常犯错误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12-26 2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听说过改变,不是形成回火马氏体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3 16: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理搞清楚就行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3 16: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看字多就给加分,有时废话太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29 11: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3 收起 理由
孤鸿踏雪 -3 不要灌水!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3-30 14: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个热闹:
   马氏体分解  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较高的自由能,处于不稳定状态。马氏体分解是自发进行的降低系统自由能的过程,是过饱和碳量从固溶体中析出的脱溶过程。
    (1)马氏体二相式分解  在150℃以下回火时碳原子的扩散能力很小,只能移动较短距离。这样ε相Fe2.4C的析出是在碳的富集区形核,靠摄取周围的碳原子长大,但长大到一定尺寸就停止。在ε相的周围形成低碳的马氏体,而远离ε相的地方仍然是高碳区,马氏体的这种分解方式,称为马氏体的“二相式分解”。
    (2)马氏体连续式分解  在150℃以上回火时,碳原子可以扩散较长距离,ε碳化物不断析出,连续长大,形成的回火马氏体晶格只有一种正方度,称为“马氏体的连续式分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4 22: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湖光明月 [/b
马氏体高温会后得到的应该是回火索氏体吧,回火索氏体与索氏体是由区别的,回火索氏体保留着马氏体的位相,而索氏体不具有马氏体的位相,他只是奥氏体以一定速度冷却时得到的一种产物,属于珠光体的一种。这只是本人的一些观点,不知正确与否,请赐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4 22: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各位前辈都说的很明白了,我就不在多说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5 09: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1、在100度以下时,碳原子一般只作短距离的迁移,在微观缺陷处偏聚,这个时候基本就是时效。
2、100度以上回火时,马氏体要发生分解,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过饱和a相因溶体碳浓度逐渐降低。高碳马氏体在100-150度回火为马氏体的第一个阶段,碳原子只作短距离迁移,析出的e碳化物从周围取得碳原子长大。150度以上回火为马氏体分解的第二个阶段,发生连续式分解,碳原子可作长距离的迁移,随e碳化物析出,a相碳浓度均匀降低。
3、在250-400度回火时,碳钢马氏体中过饱和碳原子基本上全部脱溶,析出比e碳化物更稳定的碳化物。(包括X碳化物和渗碳体)
4、当温度超过400度时,渗碳体明显聚集长大并无球化。
不同钢的马氏体回火温度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有些钢的加入了合金元素,不同的合金元素也会对钢的马氏体回火抗性产生影响。比如硅能提高马氏体的回火抗性,9CrSi在300℃以上还是600HRC呢!
高速钢的就更不一样了,这里的东西太多了,大家所提出的东西一般而言是针对普通钢,即碳素钢的。我看以上大家的讨论也都是在碳素钢的基础上进行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5 09: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60HRC,打错了!要是能到就不得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29 14: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80-200℃马氏体分解,当钢加热到约80℃时,其内部原子活动能力有所增加,马氏体中的过饱和碳开始逐步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马氏体中碳的过饱和程度不断降低,同时,晶格畸变程度也减弱,内应力有所降低. 这种出过饱和程度较低的马氏体和极细的碳化物所组成的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
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当钢加热温度超过200℃时,马氏体继续分解,同时,残余奥氏体也开始分解,转变为下贝氏体或回火马氏体,到300℃时,残余奥氏体的分解基本结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30 11: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很多。不知道刚淬火完的工件进炉回火时,对进炉温度有没要求。起始加热温度过高对工件性能有没有影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4 14: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CL60 发表于 2007-4-17 11:44
具体的很微观,热处理书上也说得比较多。我就想问一个问题:
淬火马氏体通过高温回火是否可变为索氏体或珠 ...

淬火马氏体通过高温回火完全可以得到索氏体或(球、粒状)珠光体,而回火温度要根据具体钢种而定。一般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都是索氏体,回火温度达到700℃时容易得到(球、粒状)珠光体。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1-12-1 16: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问的有点别扭,总是觉得不对劲阿
什么叫马氏体中碳化物是怎么形成的,马氏体中有碳化物吗?

再说也不说一种组织中有另外一种组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2-31 15: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问:对于马氏体是否应该应该称之为相呢,其变化是否应该归与相变的范畴呢?若归于相变范畴,淬火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是否应归为同一个相呢?
个人愚见,若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都看成是合金中不同原子按照不同规律排列的形态可能有利于讨论。奥氏体转变成淬火马氏体,就是Fe原子中的C原子由于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大,来不及脱溶,而奥氏体的晶格又无法容纳,为保证组织的连续性,马氏体随之产生,也说明了马氏体转变为何为切变型,非扩散型的。进而回火,虽温度的增加,C原子从Fe原子排列中脱溶能力及速度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碳化物,以及留下了脱溶后的Fe原子排列作出相应的重新排列。于是有了不同的组织。
对于各种“体”的定义,个人认为其本征特性还是由基体铁,C及各类元素在铁中的固溶体及过饱和固溶体,不同类型的碳化物组成的。

以上愚见,请专家斧正。

签到天数: 243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3-30 15: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好多,原来知道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组织不一样,具体的区别各位大虾讲的很详细,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30 18: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gaoxiwen 发表于 2011-12-1 16:49
题目问的有点别扭,总是觉得不对劲阿
什么叫马氏体中碳化物是怎么形成的,马氏体中有碳化物吗?

   深有同感!这个帖子,尤其是主题关于“马氏体中碳化物是如何分解的”不仅是别扭的问题,我至今还是觉得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请问:马氏体中何来碳化物?
   首先,如果是因为高碳高合金钢奥氏体化不充分而遗留的未溶碳化物,则淬火后不应存在于马氏体中;其次,如果是因为高碳高合金钢采用较高的奥氏体化温度并进行较长的奥氏体化,导致奥氏体中溶入过多的碳,则如果淬火冷却条件能够保证在淬火冷却而尚未发生马氏体转变的过程不析出第二相(碳化物),那么淬火后必然得到高碳的马氏体较多的残余奥氏体,那么马氏体中仍然不存在碳化物,在回火过程中,因为具备了马氏体的分解条件,则过饱和的马氏体就会析出碳化物,既然是析出碳化物,那么碳化物就游离于马氏体之外,何来“马氏体中大碳化物如何分解”之说呢?

签到天数: 272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2-3-31 11: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踏雪 发表于 2012-3-30 18:49
深有同感!这个帖子,尤其是主题关于“马氏体中碳化物是如何分解的”不仅是别扭的问题,我至今还是觉得 ...

是啊,真要是严格的去讨论,很多帖子都有问题,
虽然论坛里大多是搞热处理的,但理论上的很多最基本的东西都理解的不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31 11: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gaoxiwen 发表于 2012-3-31 11:23
是啊,真要是严格的去讨论,很多帖子都有问题,
虽然论坛里大多是搞热处理的,但理论上的很多最基本的东 ...

    主要是有些伪命题经不起推敲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5-17 16:08 , Processed in 0.0614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