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渗碳表面非马氏体组织(黑色组织)在渗碳件中是严格控制的.但如何形成的,书本上讲了很多,也有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有时按书本上的应对措施反而更加不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时的意外,反而情况会有所改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非马氏体的形成机理进行反思.从我查到其它的资料来看,判断表面非马氏体可能是微小的石墨团,这是渗碳早期零件表面温度较低,在碳势较高时碳原子在工件表面附着后向工件内部扩散能力不足,凝结成细小的石墨,这与炉内结碳黑的情况有点类似。而当工件温度升高后,碳原子在工件表面附着后向工件内部扩散能力恢复,后面的渗碳过程就正常了,但早期形成的石墨团就会保留下来。这样就能解释很多问题:在渗碳早期时,通入氨气,只是提高了表面硬度,非马氏体的组织仍然存在;提高升温阶段早期的碳势有加剧非马氏体的现象,而升温和均温阶段碳势低时非马氏体反而少了或者几乎消失;非马氏体(黑点)周围有少量贫碳现象就是由于石墨的形成使石墨团周围的部分碳原子转变为石墨.如果是材料和工艺问题,那么应该在整个渗层内都出现非马氏体,而不仅在最外表很浅的范围内出现.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不知正确与否,请各位高手、同仁讨论指正.
[ 本帖最后由 老热工 于 2009-3-18 11:22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